日本人對英國服飾的喜愛,少不了「有心人」的「推波助瀾」

2020-06-30     Steppy潮流周志

原標題:日本人對英國服飾的喜愛,少不了「有心人」的「推波助瀾」

作者:Nam

是的,很多英國品牌都與日本這個國度都有著說不清的關係,有品牌代理、有日本地區獨立支線、還有數不清的聯手合作企劃,如要說英國品牌的消費主力軍,我想除了英國人自身外,日本人肯定是頭號買家,而且是 「VIP」 級別的呢

(image:watanabe-int.co.jp

其實想了一下,英國服飾鞋履能讓「挑剔」的日本人為之掏錢包,除了歷史原因和文化自身的吸引力外,應該少不了一些「推波助瀾」。英產專欄寫多了的我,自然會遇到一些像日本這家醉心於英國文化的 BRITISH MADE一般的「幕後推手」

(image: watanabe-int.co.jp

提醒一下,不要被它那「很英國」的名字給騙了,BRITISH MADE 是一家由日本人開的服飾店,棣屬於 WATANABE & CO.LTD 旗下,是一個已經與英國人做了超過半個世紀貿易的老牌日本公司了

(image: watanabe-int.co.jp

不過 WATANABE & CO.LTD 一開始只是個歐洲服飾的日本獨家代理,後來隨著聲譽的積累,業務擴展,進出口兩手抓,在 1989 年,它就已經可以把代理的服飾提供給 BEAMS、SHIPS、UNITED ARROW 等我們耳熟能詳的日本零售巨頭

(image:IG@british_made

直到 WATANABE & CO.LTD 50 周年的時候,才正式推出 BRITISH MADE 這個企劃。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做生意嘛,總會積累些人脈啥的,做了那麼多年,沒幾個英國老夥計都說不過去啦,BRITISH MADE 的代理權拿得穩穩的也是情理之中啦

(image: IG@british_made

在那個年代,英國各地都布滿工廠,一些工廠被時代的浪潮所吞噬了,一些品牌卻繼承了英國製造的傳統活躍至今。其實 WATANABE & CO.LTD 的主旨很簡單,就是想通過向大家介紹英國製造的優質產品,為英國製造業提供些活力

(image: IG@british_made

以我對 BRITISH MADE 的了解來說,我認為它並不是一家純粹為了買賣而存在的店鋪,即使這麼說好像與「店鋪」這個與生俱來帶有商業味道的詞有點相駁

(imageIG@british_made

BRITISH MADE 所代理的品牌 Lavenham、Drake’s,Joseph Cheaney & Son 以及 Church’s 等,無一不是歷史悠久的傳統老牌,小弟之前也跟大家介紹過當中的一部分品牌。雖然我不知道是品牌選的它,還是它選的品牌,但味道是有了。

(image:IG@british_made)

其實之所以說 BRITISH MADE 不是一家純粹為了賣貨的店鋪,是因為它除了貨品講究外,對英國文化的推廣實在是用心。在 BRITISH MADE 的官網中,你能看到許多關於英國文化的介紹,它能從電影、飲食、生活等多個角度來跟你聊英國

(image:british-made.jp)

有趣的是,我之前在看一則電影介紹的時候,上面寫著「基本上,這是您目前在日本看不到的一組作品,因此,如果您真的想看,請前往英國購買 DVD、爭取通過在社交網絡上傳播它,使它在日本出版,或者讓您周圍的其他人參與傳播。即便如此,令人驚訝的是,許多電影在日本還看不到...我不知道該怎麼辦...」真的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那種無法跟身邊人分享自己喜悅的無奈

(image: IG@british_made

日本對舶來文化的接納與消化能力相信已無需多言,除了在泡沫經濟時代蔓延全日本的美式文化外,其實英國文化也靜悄悄地在日本這個島國紮下了根。不過鑒於這段歷史故事比較沉悶,我就不多嘮叨了。

(image: IG@british_made

BTW,在官網上還有很多關於皮革製品的保養技巧和代理品牌新品發售信息,總體來說,在文化跨度上 ,也是足夠大了的

G(image: IG@british_made

雖然 BRITISH MADE 並沒有做搭配什麼的,但我還是不自覺地想起了 AH.H 中長谷川昭雄的「英國の普通」系列,在做造型的時候順便分享地道的英國文化,這不都是英國文化在日本發揚的「小助攻」嗎?

(image:IG@british_made

我知道現在已經是 21 世紀了,聊文化傳播已經晚了,只不過看到 BRITISH MADE 後,突然有種「其實文化傳播,什麼時候聊都不會晚的感覺」,簡單來說,還有大把潛在愛好者等著「覺醒」,看現在的嘻哈文化就能猜到我想表達的是什麼吧

(image:IG@british_made

其實英國文化在日本傳開來,早期的操作大機率上跟國際貿易脫不了關係,只不過當時的決定權,大部分在英國方面手裡。做貿易講的是利潤,是錢,沒有市場,品牌的進駐就變成了純粹的運氣遊戲

image:IG@british_made

我不知道 WATANABE & CO.LTD 怎樣把代理權拿到手,當年的個體經營店能拿到這麼多大小英產品牌的代理,相信不會容易到哪裡去

image:IG@british_made

還有一點就是,我覺得英國文化在日本的弘揚,真的少不了像 BRITISH MADE 這樣跟大家「苦口婆心」,一字一句嘮叨的「推廣者」,要注意,它並不是「黃婆賣瓜,自賣自誇」的那種吹噓,更多的是有一說一的真實

(image:IG@british_made

BRITISH MADE 的做法有一種「它想讓你懂了之後再去買它」的感覺,而不是推崇無腦沖沖沖的消費主義。當然,說到底,BRITISH MADE 是一家商店,要恰飯,只不過在讓你消費之前,我覺得它會先喂你一口「知識」哈哈哈

(image:IG@british_made

寫到最後,有一種認識了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感覺,想了想,這不就跟我們英產專欄(不知不覺,本期已經是我們的第 37 期英產專欄了)有點「異曲同工之妙」嗎?害,再講就煽情了,還是那句老話,懂的自然懂的啦

(image: IG@drakesdiary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mNoBHMBiuFnsJQVju1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