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上學時,父母都跟著他們讀書!"這不是開玩笑,而是現狀:孩子需要家長盯著作業,孩子複習也需要家長陪伴!孩子究竟在為誰讀書?這已經成為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的共同難題。
可能孩子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是看動畫片或用iPad玩遊戲。催他去做作業。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他的屁股坐在沙發上不用動。而且一定要有人坐在他旁邊看著他才會寫。只要你一有東西要做離開一會,回頭看,他肯定會在那裡玩筆和橡皮了…
事實上,在生活和工作中,驅使我們去做一件事的不是我們的性格,而是我們的習慣!孩子的習慣就像走路。如果他選擇了一條路,他會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做事情,學習也是如此。
比如,孩子做作業時,父母一開始會陪他做作業,這逐漸使他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一種依賴心理,給他一種錯覺,使他認為作業也是父母的責任。所以如果他父母不陪他,他就不會這麼做了!
如今,父母的苦惱源於路徑依賴的負面影響:孩子不能獨立學習,孩子懶于思考,孩子很難在第一時間求助於父母。從長遠來看,兒童的成長和進步將受到嚴重影響。
在一定階段陪孩子做作業是必要的,但陪伴並不像看著孩子當囚犯。如何把握這個學位?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如何在公司中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和獨立性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家裡的孩子做作業的時候,若當你看著他時,他們會認真地做作業。但一旦轉過身去做點什麼,孩子們就會開始不注意,玩鋼筆、頭髮等小動作。所以,作為父母,我們應該難道不應該反思一下?你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嗎?
為什麼你一離開孩子們就開始不注意了?是我們創造的範圍太緊張了,像個主管。我們現在不能能換個方式嗎?在陪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你可以試著和他討論。你可以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並理解他的想法和困惑。如果盲目地陪伴孩子,他們對學習方式只會有"路徑依賴"。
"路徑依賴"它是由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斯提出的。他用這一理論成功地解釋了經濟系統的演化規律,並於1993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1.路徑依賴的理論是長期堅持一件事,形成一種習慣。
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一開始每天做十道數學題很難,但這會成為一種習慣。就像每天吃飯一樣,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許多年後,它可能成為數學家,這就是路徑依賴理論的魅力所在。
2.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只要長期堅持形成自己的行為慣性,都是路徑依賴理論。
假如每天,我都堅持偷東西,最後變成了一個熟練的小偷。每天做慈善,最後成為慈善家。這兩種理論都是路徑依賴理論,但它們造成的結果最終不同。
3.路徑依賴理論將不斷加強自身,形成之後,將使自身無法輕易走出去。
只要你堅持一件事養成習慣,它就會逐漸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就像一日三餐一樣,它是一種習慣,一種不可或缺的習慣。
郎朗三歲時,父親帶他去鋼琴學校,每天練一兩個小時。很久以後,郎朗不僅不覺得累,而且更喜歡它。因此,父親認為他的兒子不僅有音樂天賦,而且有受苦的精神。所以郎朗九歲時,帶他去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學習。從那以後,郎朗每天練習8個小時。憑著每天如此的毅力,我們終於成就了這位鋼琴大師。而在未來的生活中,尤其是面對人生態度,在每一件事上,都可以說他的人生道路依賴理論演繹得淋漓盡致。
所以我們的孩子應該充分利用路徑依賴理論,充分發展自己的路徑依賴理論。如果一個孩子很好地利用了路徑依賴,那麼他的各種好習慣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
1.護航引導階段
這個階段是孩子們接觸新事物和學習的階段。他們很多事情都不知道,意識不高,我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在身邊。在孩子們的學習過程中,他們應該在身邊。
以3歲小孩為例。在這個階段,總是陪他做作業,做一些老師布置的任務,和他一起完成總是必須的。因為在這個階段,無論是思想還是動手等方面的孩子還是非常無知的階段。需要家長的陪伴,給他指導,讓他慢慢適應學習。
2.半獨立階段
俄羅斯作家切爾尼切夫斯基說:該讓每個人竭力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不依賴任何人,無論他怎樣愛這個人,怎樣相信他。
第二階段是半獨立的。當孩子做作業的習慣已經基本養成了。當他在房間裡做作業時,可以讓他自己做。有時可以告訴他做得是否正確。這個階段我們要做的就是幫他檢查作業,提出建議,修改作業。
在這個階段,建議我們的父母學會慢慢放手,讓他試著獨立完成和思考。然後我們遇到了一個問題,讓他告訴我們他在哪裡不會,然後我們繼續解釋。你可以觀察自己的孩子。如果這個階段作業質量和孩子的寫作質量一個月沒有下降,你可以定期檢查孩子的作業。它可以每半個月20天檢查一次,給予信任和獨立。
事實上,這段時間還是不能放鬆忽視兒子的作業。可以在他晚上睡著的時候把它拿出來,看看有沒有更多的錯誤和進步。如果發現他退後了,委婉的告訴他,他將伴隨著另一個時期的"監督"而成長。
3.陪伴是為了最後的"放手"
為什麼有些孩子在沒有大人督促下不努力學習,就好像被別人強迫學習一樣?這是因為兒童時期的不當教育使兒童產生了"路徑依賴"。這個問題的出現是因為沒有正確的指導從童年開始。
在陪伴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陪伴是為了將來鍛鍊孩子的獨立性。這種形式的"無公司"的形成具有獨立的能力,因為獨立是基礎,只有獨立才能更好地生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的孩子上初中甚至小學,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解決,生活也很獨立;有的孩子像幾歲的孩子一樣上高中。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能力。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將來才能處理生活中的許多問題。
孩子們的未來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不要讓他們輸在教育的起點上。父母的教育和孩子的成長環境決定了他們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沒有天生的教育大師,他們是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在學習和教育孩子的同時。
讓孩子們快樂自由地成長,為他們創造合適的環境,給他們更多的愛、尊重和空間。以正確科學的方式教育他,共同成長,共同走向美好生活。
不要讓孩子有"路徑依賴",讓他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一些事情。
我是奶果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