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動物》 | 一周贈書

2021-05-24     世界說

原標題:《吃動物》 | 一周贈書

本周, 【世界說】聯合 【新經典】,為過去一周的留言被選為「優秀評論」的讀者送出 《吃動物

內容簡介

在兒子出生後,美國知名作家弗爾決心為了自己和家人,重新審視「吃動物」這件事——

我們吃的肉到底是什麼?它們從哪兒來?如何被生產?那些動物處境如何,與我們有何關係?我們吃肉有哪些經濟、社會和環境影響?

作者弗爾結合權威資料和數據,從文化、倫理、生態等角度,全面而細緻地梳理「吃動物」這一議題。他實地走訪(包括暗訪)美國現代肉食工業的各個環節,記錄了從流水線工人、工業化農場主、動保人士到農業專家的觀點交鋒,呈現工業化養殖不為人知的一面,探討每一個漢堡、每一塊炸雞、每一條魚背後的現實危機和道德困境。

作者簡介

喬納森·薩福蘭·弗爾(Jonathan Safran Foer,1977年2月21日-)

1977年出生,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曾短暫就讀於西奈山醫學院。之後輟學,做過停屍間助手、珠寶銷售員、農場看管員和捉刀寫手。2002年,首部長篇小說《了了》獲全美猶太人圖書獎和《衛報》首作獎。2005年,長篇小說《特別響 非常近》入圍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改編的同名電影由湯姆·漢克斯主演,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提名。2019年,非虛構作品《我們就是天氣:拯救地球從早餐開始》獲《金融時報》年度最佳圖書、《衛報》年度飲食類最佳圖書。

曾入選多項媒體評選,包括《格蘭塔》雜誌「美國最優秀青年小說家」,《紐約客》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佳作家」,《前進》雜誌「50位最具影響力的猶太裔美國人」等。

上榜評論

贈書:《海洋與權利》

巴以衝突,從歷史到現在似乎都是一個難解的謎題。從1948年以色列建國開始,曾經流離失所、沒有祖國的猶太人有了自己的國家。但是也是從那一刻開始,他們和在巴勒斯坦這片土地上的阿拉伯人成了死敵。一戰的《貝爾福宣言》是列強通過的國際性法令,為猶太人問題指明了出路,但是卻沒有考慮到巴勒斯坦人的想法,巴以衝突的根源在近代可以追溯於此。以色列建國後,以色列當局不斷擴充自己的疆域領土面積,擠壓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空間,這一做法不太道德。因為,我認為,就像一位名人所言,強者當遭遇不公的時候,不會自怨自艾,而弱者卻向更弱者抽刃,猶太人在歷史上被許多國家所驅趕,屬於事實上的弱勢群體,在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後,卻向更貧弱的巴勒斯坦人開刀,雖說人類的進步有時也伴隨著血雨腥風,但這卻未免太叢林法則了些。幾次中東戰爭以色列都取得勝利,巴以衝突中也充滿了背後大國博弈的感覺,可以說,巴以地帶是大國角力的舞台和前哨陣地。猶太人具有很多優點,但是以色列政客卻為了選票,挑動巴以的不和,這是不應該的。人類為什麼就不能和平相處,非要互相殘殺呢?這個問題雖然貌似簡單,但卻充滿了太多的無奈和殘酷複雜的現實因素,以色列被阿拉伯國家所包圍,雖有美國支持但畢竟相隔萬里,鞭長莫及,生存環境十分嚴酷,加之有被屠殺的慘痛教訓,遂採取鐵腕手段對付巴勒斯坦人。而冷戰中蘇聯支持阿拉伯陣營,就成了超級大國的一個前沿焦點,現在情況有變,但仍是各方力量對比的地帶。

——天線寶寶

中世紀的時候,歐洲的基督徒對遠在中東的穆斯林了解不多,只是被動地接受後者妖魔化地描述,反而是參加了東征後駐留在聖地的基督徒因為更加了解穆斯林,某種程度上實現了和平共處。這個例子和後來鄂圖曼帝國時期對猶太人和基督徒的寬容政策表面,不同信仰間是可以共存的。如果說以往因為信息不通阻礙了不同群體間的相互了解,那麼在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人們是否更寬容了呢?事實證明不然。前幾天聽了宋念申老師的講座,他指出並非掌握的信息越多,溝通就會越順利。因為不同的知識或認知框架也容易造成衝突。由此看來,要為巴以的衝突,乃至世界上其他不同群體間的衝突尋找解決方案,也不能光強調多溝通,而是要尋找利益的共同點。

——麥永全

這次巴以衝突,網上許多資料都給了我重新了解、審視這二者恩怨的機會。我此前總以為這是猶、阿兩族群千年來的宿怨,永不得解。可是文中指出的相對和平時期,兩族群卻能有過那樣和睦的交往——直到隔離牆修起來為止。因為政治上的操作,很容易讓人們分出自他,以相疏遠,以相釁斗,可是這個地方,並不能說再也不會有和平的機會。文中溫和派的表態,便給出了鮮活的例子,理解與同情就是抵禦自他罅隙的有力武器。記得十年前人防課老師說,二戰以來至今,全世界沒有戰火的日子只有五十幾天(記得不確切了)。但我仍然卑微地保持著希望,終有一天,這個地域,乃至這個星球,可以與戰火告別。

——關彳山

受舊憲法約束,智利長期迴避公民參與、正義、性別平等和土著權利等問題,整個社會已深藏不平等危機。這次選舉對智利來說意義非凡,雖然過低的參與度和高度碎片化的立憲會議仍令人不安,但這一切都無損其發出的積極信號。任何重大變革都是艱難和曲折的,就像我們曾經走過的路一樣。當我們面臨危機時,我們要敢於相信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

——seacn

在《美麗靈魂:黑暗中的反抗者》里也記述過一個以色列士兵拒絕越線。我比較訝異的是,即便是比較高壓專制的以色列軍隊也能對這樣的士兵採取不那麼讓人害怕的態度,並且能夠包容一定的反戰聲音,很多軍官甚至都會參與進來。我的意思是,少數異見者在這種環境下能不被明里暗裡攻擊實在是值得我們的社會學習

——流浪的偷書賊

本周推送留言,還有機會贏取 《吃動物》哦~

請以上讀者在本推送發出時間一周內私信小世兒領取圖書哦!

( ID:shijieshuozhushou)

END

責任編輯 | 宋瑩瑩

運營編輯 | 宋瑩瑩

版面編輯 | 湯科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f2mqXkB-4LL0rMdxir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