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園】高達的燃料罐?帶上就都是超級系

2020-06-14     高達

原標題:【學園】高達的燃料罐?帶上就都是超級系

原創聲明

高達模型製作技巧

微信公眾號《高達模型製作技巧》自創辦以來深受各個方面大力支持,眾多作者編輯譯者亦傾力付出辛苦的汗水和獨特的創意。對本公眾號原創文章的轉載請聯繫公眾號編輯獲得授權。私自轉載行為和任何不負責的摘錄行為,本公眾號運營主體將進行最大程度的追責。

這是之前答應粉絲要寫內容,有幾個粉絲希望了解一下高達的燃料罐。

其實呢,這個話題實在是沒太多好寫的內容。因為iN一直是覺得高達雖然是一個宇宙機體,如果利用火箭燃料罐來儲備燃料雖然看上去很威武,而在實質上來說是沒有什麼可操作性的。

但畢竟裝著燃料罐的高達模型很威武,所以咱們今天還是勉為其難的討論下燃料罐吧

先說下燃料罐是什麼。

通常,上面這張圖片大家會直接將之叫做火箭。這個是一個普遍大眾認知。但是如果搞航天的直接這樣叫它火箭難免就有點不專業了。這是一枚歐洲宇航局和義大利太空總署研發的織女星四級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發射小型衛星。

從結構上來看火箭會分為五個大的部分,從下至上分別是1-4級火箭和一個運載倉。

其中每一級火箭的結構挺簡單的。一組火箭發動機和一個燃料罐。工作的時候當第一級火箭點火後,消耗第一級火箭燃料罐內的燃料、當第一級火箭燃料罐中的燃料消耗完畢的時候點燃第一級火箭頂部和第二級火箭之間的爆炸螺栓,第一級火箭脫落,繼續點燃第二級火箭。工作以此類推,直至整個火箭軍的四級燃料全部消耗完畢,這時負載艙也就進入了太重的預定軌道了。

其實呢,這裡面的燃料罐就是一個液體容器。沒啥好說的,和大家的想像的做模型結構複雜程度要簡單的得多得多。

去除掉火箭的外殼就是上圖的樣子,上圖是日本的H2B重型火箭的燃料罐。燃料罐僅僅負責裝載液體燃料,簡單的說就是一個大號的水桶。在上面的複雜結構嘛,其實也就是圖片右邊燃料罐的出口和邊上的燃料注入口了。

為什麼外觀看並不複雜呢?本身這個東西,是直立在地面上進行發射的。裡面的液態燃料依靠重力的作用就能彙集到燃料罐的出口處。即便是在太空中,只要火箭發動機工作,就會對裡面的燃料提供一個加速度,這個時候燃料還是會彙集到開口處。

為啥說高達上使用燃料罐是不具備操作性的呢?當燃料罐被裝滿的時候影響是不太大的。而當燃料罐不滿的時候,由於高達的運動裡面的燃料就會像這個:

液體會在燃料罐裡面甩來甩去,這個問題和重力存不在沒有關係,僅僅是液體不斷受到不同方向的加速度後慣性所導致的形變。

所以這時如果要看著紅色彗星背著兩個燃料罐在小行星中來回騰逾是是不是感覺有些喜感了呢?編劇你是否想過燃料的感受?

或者,開高達的是藤原拓海?但要知道拓海也是「超級系」選手。

當然了,如果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在燃料罐內加裝活塞裝置,讓燃料始終是在固定狀態而無額外的活動空間。這個裝置如果表現在燃料罐上就是

這樣的燃料罐外部的管道了。實際的作用就是向燃料罐內充入高壓氣體推動活塞填補消耗掉的燃料所占據的空間。

而實際上燃料罐的複雜結構是在燃料罐的內部。

還是以日本的H2B火箭為例燃料罐內部其實是大量的為了增加燃料罐的結構強度而增加的加強筋。

即便是小直徑的燃料罐其內部也會做成和外壁一體化的加強結構。但是如果這樣做的話,壓制燃料空間的活塞其實是無法工作的。

所以說,太空中的宇宙機體如果加上燃料罐在做各種機動的話,其實都可以劃為「超級系」的機體,並沒有什麼真實性可言。

只不過管路增加細節=帥,這點問題也就沒有什麼太深究的必要性了。

但如果說更合理的燃料罐設計,其實還是萬代自己出的燃料罐附件中的設計。

這個燃料罐末端的設定放置了四台姿態穩定火箭發動機噴口。是以推力補償的方式對燃料罐內的液體慣性運動做出了修正。這一點從設定上就是相對合理的設計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_3OsXIBnkjnB-0zJDzN.html



【佳作】FREEDOM

202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