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中醫必須要知道的10件事!名醫蕭龍友的人生箴言都在這裡了

2019-12-16   經方學堂

學中醫必須要知道的10件事!名醫蕭龍友的人生箴言都在這裡了

中國中醫藥報官方號


小編說:學習中醫過程中,「迷茫」可能是每個中醫學子都會有的時刻。理論和實際、中醫和中藥、理想和現實、古代和現今、自己和他人……這個時候,可能需要一個鏗鏘有力、如明鏡般的聲音幫助自己走出迷霧。這不,民國「北平四大名醫」之首蕭龍友老先生說過這樣的「醫范十條」,小編讀來,覺得字裡行間充滿智慧和通透,分享給大家


01
造父非良馬不善御,羿非調弓矢不善射,醫非有驗方妙法不能治病。汗、吐、下三者,張長沙所傳之遺法也,後世有以此法不能盡病之變者,於是假他道而矯飾,偷他技為附會,崇利名譽,交戰方寸,而醫道遂一落千丈,聖學不興,百技陋衰,後學者何處問津耶?雖然,學視者先視輿薪,學聽者先聞撫鍾,汗、吐、下者,即如視者之薪、聽者之鐘也,醫者舍此將安適從哉?此漢學之所以可貴也。

02
以學稽古,以才御今,醫者之務也,不明乎此,何以見長沙之所述耶。苟徇俗之所習,囿已之所見,不遵古法,此之謂不學無術。不學則失師,無術則非技,以之治病,豈非盲於心者哉,何能稽古,何能御今,吾見其誤人而已矣,奚可哉!

03
以今眼觀古術,猶登塔樓而望泰岱,其高難躋;以古眼觀今術,猶對明鏡而察妍媸,其蔽立見。故泥於古不可言醫,囿於今更不可言醫,必也斟酌損益,以求合乎今人之所宜,而後可以愈病。然非困於學、竭於術,不能至斯境也。彼夸寸長、炫小慧,而揚揚得意者,知所反已。

04
帝王不同禮,齊魯各異政,天變道不變,世異藝必遷,其勢然也。古醫不可知,即載在典籍者,如和緩之類,亦僅震其名而矣。自後漢張長沙之法與晉王叔和之法行,唐宋元明各醫家莫不遵而守之,雖著書立說各有不同,而惟陰陽之理是循則一。至於五行生剋之說,皆後起者也,不可泥也。然今之醫,舍是無可言,豈非悖古之甚者耶?

05
人之生也,七竅相同,九髒無異,然有夷夏之別,南北之殊,山海之奇,寒熱之變,雖夏葛冬裘,酒醉肉飽,比比皆是,然所病則千變萬化,無一可以同治,藥石之施,豈易言哉。此我道之所以易知而不易行,而獲古之業其可以已耶?

06
今醫能如古醫耶?今藥能勝古藥耶?吾之其必不然也。古之人醫重師傳,陽年采陽藥,陰年采陰藥,悉皆野產,得天地之氣厚、日月星辰之精華多、風雨雪霜之蘊澤厚,故其力專而功大,醫用之又有法,故稱為特效。今之藥多出於種植,生者氣力已薄,及制為膏丹丸散,藥水藥片,其效雖專,其氣力更薄,蓋不得天地山川陰陽之真氣,徒以欺世駭俗而已,醫藥云乎哉。

07
以鏡鑒人,不如以人鑒人,蓋鏡中影只自知無可比,而書中影則使萬世之人皆知也。傷寒諸書,仲景之影也,以之作鑒,則治病必有一定之法,如影之不變也,反是則離神而取影,鑒中之影,皆非真影矣。學醫者其鑒諸。

08
國異政,家殊俗,三代兩漢之人之言醫者,吾未之見也。醫書汗牛充棟,究其可讀者,不過二三種。《靈》《素》偽書也,多不可從,王叔和《脈經》以次,亦多偽書也,皆不可信。其不偽可信者,惟《傷寒》《金匱》《本草經》而已。然《傷寒》雖分六經,而多脫簡,《金匱》亦非完全之本,特古醫之精義皆在,故漢以來皆奉為金科玉律,《本草》尚可以解藥性、藥味及出產之地,舍此又奚從哉。

09
夫醫者意也,意生於心,必心正而後意誠,意誠而後能辨證,而後能處方。大學所謂誠其意者,勿自欺也,即學醫之要訣也,今之醫能不自欺者有凡人哉,自不能信而欲信於人,難矣!徒以餬口而已,誠意云乎哉。


10

人有觀英雄之跡, 聞烈士之行,中心慷慨而嚮慕之者,無他,忠憤之感,千古一氣,不可止也。況舉古之術以療今之病。吐下寒熱苟中竅,則知古賢之不欺, 自可與之晤言於一堂,交歡於萬里,夢寐之間如相晤語,豈非神乎技也哉。然而難矣,望古而未之見矣,徒嚮慕而矣哉,知聞而欲行古之道者,可以反觀矣。豈知仲景之書即英雄之跡、烈士之行也哉。

互動留言 | 看完這10條,你有什麼感悟?在留言里與我們分享吧!



編輯|徐婧

審核|厲秀昀 白曉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