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氣:3.2億還不夠?再投5億!華茂集團智能化紡織生產車間

2019-08-03     面料平台

偌大的車間幾乎看不到人;

環境恆溫恆濕,機器人運輸半成品;

工人騎電動車工作巡查……


記憶中,傳統紡織車間裡,千人紗、萬人布景象已不再,漫天的飛絮也不見蹤影,隆隆的機器轟鳴聲也被極大降噪。取而代之的是成排的自動化的機器,清潔、整齊、舒心的環境,隨處可見的監控設備實時顯示產量、質量、設備運轉、能耗等信息。

近年來,安徽華茂投資3.2億元開展智能化項目改造,2018年4月投產運行,並成為2017年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目前,安徽華茂15萬錠「新型紡紗智能化改造項目」,是國內最大規模的智能紡紗項目。


現在一年多時間,已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機器換人 工人騎電動車巡查

「站在頂端這裡一眼望過去,只要有紅燈亮起,就能知道哪個管紗出現問題。」安徽華茂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聖明介紹。

「我們在行業中首次實現了單紗質量信息的智能追溯與控制,細紗過去一個工人操作5--6台6000錠,現在能監控20台25000錠,而且是騎著電動車在整個區域巡查。」

另外,原本的重體力活也由機器人替代,一台機器人來回穿梭,將半成品條筒運送到指定區域並擺放整齊,等待下個環節的接入。該項目提出了具有自主特色的高質高效紡紗先進技術工藝路線,實現了紡紗設備網絡通訊接口的統一,自主研發了一系列生產和質量追溯、質量預測等智能化系統,實現了全流程質量監控,大幅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據悉,該智能化項目還通過管理模式創新,打破工序、工種壁壘,實現操作、維修一體化,使萬錠用工從行業先進水平30人下降到15人以下,產品質量主要指標達到2018 USTER公報5%水平。

恆溫恆濕 漫天飛絮不再有

正值炎熱夏季,40度的高溫,紡織生產車間內的防暑、解暑工作成了當下首要任務。

傳統紡織企業生產車間作業時會達到四十度以上的高溫,因此時常發生員工中暑情況,從而直接影響了公司的安全生產。

而在華茂智能化車間,員工不再遭受高溫高濕的折磨,生產環境異常舒適,溫度在30℃以下,濕度60%以下,空氣涼爽,濕潤且清新,成了員工的「避暑場所」。

另外,傳統紡織車間裡困擾已久的漫天飛絮問題,也不見了蹤影。

「天花板上是送風風道,地板上有間隔的吸風口,整個地吸系統將整個車間的飛絮大幅度凈化。」楊聖明介紹,另外在生產線上,也有「神器」的助力,紡紗線上,有類似環形的吹吸設備,來回走動,不斷將紗錠上產生的細小棉絮吸入其中並集中處理。現在工人再也不用戴著厚厚的口罩工作了,為廣大員工創造了貼心舒適的工作環境。

據悉,該項目實現了多項行業首創:首次實現全流程質量在線實時監控,首次實現智能配棉、質量預測,首次實現客戶遠程在線監控訂單詳情,首次實現智能排單、柔性生產等,目前是國內行業質量最優、用工最少、自動化信息化應用程度較高的智能紡紗項目。

趁熱打鐵 繼續上馬新項目

安徽華茂15萬錠「新型紡紗智能化改造項目」,不僅是國內最大規模的智能紡紗項目。目前,該項目還被確定為安徽省「數字化車間」。

智能化紡紗工廠運用先進的清梳聯、粗細絡聯、自動包裝等系統設備,通過自主開發的ERP、HMES、EMS等信息化系統,實現機聯、物聯和生產的智能化,質量水平大幅提升,萬錠用工、生產成本大幅降低,為行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示範效應。

「今年將再投5個億,再建設一條14.5萬錠高質高效全流程智能化紡紗生產線,預計年底將投產。」安徽華茂集團董事長倪俊龍信心滿滿。

據悉,該公司將通過新項目的投產,實施智能轉型,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對公司做強主業,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適應中國經濟升級和世界工業發展的新要求有積極意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QDoV2wBUcHTFCnfg3X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