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2日至8月20日,用照片完整記錄杭州40天加長版的三伏天,數一數有多少藍天?通訊員 里爾 攝
浙江在線杭州8月3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董潔)8月30日,杭州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專題詢問,13位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和市人大代表詢問,市政府和相關部門負責人應詢。
空氣品質,事關每個人的健康。
根據杭州市環境質量公報數據顯示,2013年到2018年,杭州市區PM2.5平均濃度從70微克/立方米消減到39.8微克/立方米,霾天數從185天消減到40天,並歷史性成為無燃煤火電機組、無鋼鐵生產企業,無黃標車的"三無"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成效顯著。
而根據浙江省生態環境廳最新統計數據,今年1-6月,杭州市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在全省排名靠後。
為此,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委員王榮富發出詢問,"政府在下階段將採取那些主要舉措來進一步改善杭州市大氣環境質量?"
面對這一"考題",杭州市政府副市長鬍偉首先應詢,他將杭州市的空氣品質放到了更大的坐標中去看待。"今年上半年國家環保部公布了長三角40餘個城市的空氣品質排名,杭州排在第11位,前面的10位為9個浙江的城市加上上海,浙江省作為全域來看是最早空氣品質達到國際衛生組織達標的這樣一個省份之一,在全國屬於優等生,但杭州確實在這方面在省內排名靠後。"胡偉說。
他認為,目前杭州的空氣品質正處在"陣痛期",主要原因在於迎接亞運會的到來,杭州工地數量增長了超過50%。
"工地的增長不是簡單的物理疊加,產生的是乘數效應。"胡偉進一步解釋道,由於增加了工地,工程車輛運輸會增加,工程車輛在馬路上的二次卷壓效應使揚塵進一步疊加,而工程車來回運輸產生的尾氣排放也會增加,不僅如此,工程車數量的增加之後使整體交通的擁堵指數進一步增加,原來在路上跑的車行使速度減慢,排放也會增加,最終這些因素紛紛影響到城市的空氣品質。
不過,在專題詢問現場,胡偉也作出表態,接下來將通過深入推進"五氣共治",打贏藍天保衛戰。"2021年到2022年期間,杭州要實現空氣品質達標,即全市PM2.5濃度達到35微克/立方米以下。"胡偉說。
這其中,尾氣治理仍然是重要一環。杭州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姚堅問詢時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作出詳細解答。
目前,杭州市新能源車保有量達15萬輛,包含約8.77萬輛公共運輸領域的新能源汽車,占比58%。而8.77萬輛公共運輸領域的新能源汽車中,約有5.3萬輛計程車、2.8萬輛租賃車、4千輛公交車和2千輛貨運車。
據該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杭州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截至目前,3年時間內已發出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超過8億元,並對新能源汽車採取不限購、不限行的政策,僅去年杭州就新增新能源私家車5萬餘輛。
據該負責人透露,下一步杭州將爭取在2020年把建成區的公交車輛全部更新為新能源車輛。同時,力爭在2021年底即在亞運會前,將巡遊計程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車。
因此,該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杭州還將進一步加大財政補貼力度,繼續在重點領域推廣新能源車,繼續執行不限牌、不限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Prm42wBJleJMoPM6AH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