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拆遷「暴富」的人,醒醒,不要再做夢了……

2019-07-18     地產上海

提起拆遷,你會想到什麼?

一夜暴富、蝶變新生、從此過上雲端生活?

網上不斷有拆遷致富的貼子吸引眼球,我們總能聽到這樣的新聞:某地最貴釘子戶得到千萬天價補償款;某片區拆遷,催生了數個億萬富豪以及一批千萬富翁......

不少人認為這是開啟了「人生贏家」模式,他們每年靠房租,即有可觀的收入,過著富足無憂的生活。

更有不少案例引發了普通人的酸澀心理:


微博財上海十年如一宣揚摁倒拆遷妹的訴求,當然也因此被網友諷為上海倒插門KOL……


01.

「一拆解千愁」,拆遷真的能帶給人們普遍意義上的好處嗎?

平心而論,拆遷的確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現象,不同地方、不同時間,拆遷的過程與後果都大不一樣。

拆遷致富讓人「羨慕」的事例多數發生在在城裡,或者在城市邊上,廣大農村偏僻的地方是開發不到的。且只有大城市拆遷給的補助款高,小城市遇到拆遷效應就會低得多,這是客觀真實的情況。

再者,拆遷對應的是一家一戶的老居民們,影響的是一家老小的生活。老市民在這裡生活了一輩子,上了年紀的人更是捨不得自己居住的地方。畢竟這麼多年,對自己熟悉的區域產生了感情,心裡總歸是捨不得的,或許也要花時間來適應郊區安靜的生活。


輿論熱炒所謂「拆遷致富」,放大了人們從拆遷中的獲益,無視了居民在整個拆遷過程中的博弈成本。重新安家中經歷的重重波折,往往是局外人看不到的,引發的種種情緒波動,也只藏在被拆遷居民的心裡。

而另外一處事實在於,富裕也需要承受能力。

「拆遷」並不是人們的主動選擇,而是被動地捲入城市變遷的洪流。

因此,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在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方面,並沒有做好相應準備。即便人們拿到一筆數額可觀的補償費,但他們失去以往熟悉的生活方式,所要付出的代價以及未來自己和子女所要面對的困難,未必都有清醒的認識,更不要說提前為家人的人生做謀劃。

觀察往年的「拆遷戶」們會發現,很少有人拿著當年的補償款做出一些有效的投資,並取得巨大的社會價值的。大多數人認為,與其勞心勞力讓錢打水漂,不如坐收房租來得穩當。


02.

拆遷漸漸「謝幕」,新舊改接棒

我們常說的拆遷,無非是拆舊房,發補貼,分新房。


但如今,拆遷逐漸淡出市場,取而代之的是老小區舊改政策。上海的「老破小」管理得更為精細,更多地是被更換了電路,更換新了煤氣管,重拉了光纖,甚至有的小區,已經接到了家裝電梯、配建停車場的意見書……


楊浦區某處正在刷外立面的老小區

拆拆拆變成了修修修!

如果老破小居民,還覺得建築會隨著時間老化,早晚會有拆遷的一天,抱著僥倖心理守株待兔,失去的恰恰是最寶貴的時間!

雖然拆遷未必能有迴音,但新舊改政策對老破小的估值還是會有一定的提升。不論是改造水電煤氣,還是加裝電梯停車場,都能明顯提升老舊小區形象和居住質量,舊改後,租售價格也都將更為堅挺。

03.

當下最好的例子就發生在彭浦新村

彭浦新村是上海有名的工人新村,有一大批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不成套住房,缺少獨用廚衛,再加上年代久遠造成房屋老舊,居民生活亟待改善。

前不久,彭浦新村街道通過創新「拆落地」等方式推進非成套住房改造,讓1919戶居民改善了居住條件。

彭三四期改造前


彭三四期改造前

現在的彭三小區「四期」在靜安區聞喜路上,一排排鵝黃色與褐色相間的高層樓房在一眾低矮的老舊房屋中格外醒目。


原來缺少獨用廚衛的不成套的老舊住房,通過原地拆除、改造,建成為帶電梯、綠化與停車場、廚衛獨用的「新房」。因變化巨大,「彭三四期」被業內專家稱為上海改善程度最大的「拆落地」改造項目。

(彭三四期改造後 唐燁攝)

上海當年有句俚語:「窮人翻身靠動遷。」甚至後來說,越晚拆遷越划算。因為地價、房價年年上漲,運氣總想要用在最合適的時刻。可如今,較少有年輕人會向外提到自己是「拆遷戶」身份,他們一方面不願被過早貼上標籤,另一方面這種「拆遷致富」的經歷並非像外人想像中的那麼美好,箇中滋味只能說是冷暖自知。

以上正文部分素材及圖片來源自上觀新聞、新京報、網絡等。


地產上海(ID: estatesh)關注最前沿的地產資訊,深度報導上海區域房產動態。旗下擁有多個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網易新聞、新浪微博等全媒體矩陣,並通過專業團隊深耕長三角地區,商務合作歡迎留言與我們聯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OQ5C2wBmyVoG_1ZOJBB.html




















明星豪宅大賞

2019-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