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岳雲鵬還在揀場,潘雲俠卻無奈退出德雲社

2019-10-01     小馬曲藝

2004年到2005年,德雲社迎來了第一個春天。

後來與師叔孫越搭檔紅透了半邊天的岳雲鵬,在那段時間依然是以撿場為主,偶爾作為節目間隙的串場演員,上台表演上一段太平歌詞。

一位十四五歲的少年,和老先生李文山組成固定搭檔,他的嗓音條件非常好,功底也紮實。長相雖說不屬於非常帥氣的那一類,但也清爽討喜,舉止之間,儒雅持成。甚至可以說,在當時的德雲社,他的受歡迎程度,幾乎僅次於師父郭德綱。

可他也有在他那個年紀的少年們都有的單純的一面。現在能找到的那段時間他演出的幾段錄像,好幾場的演出,在表演完,鞠躬下台之後,就著急地把大褂脫下。在觀眾們鼓掌叫好希望他返場的聲音中,主持人肖佳玉回頭一看,都忍不住樂了。只見他一邊把大褂的扣子重新手忙腳亂地繫上,一邊和李文山一起回到台上。觀眾們被這一幕逗樂了,李文山幫忙「解釋」,說道:「這得原諒他,他說下台以後洗澡去,去晚了就沒地兒了」。

他本該是德雲社班主郭德綱的雲字科弟子。可是在2005年,他卻悄然退出相聲舞台。

他就是潘雲俠。

潘雲俠 李文山


潘雲俠,原名潘偉,2003年,14歲的他隨郭德綱學習相聲,次年,隨李菁學習快板表演,於2005年離開德雲社後,如果不是有心搜集舊錄像,新「入坑」的相聲愛好者們幾乎不會知道,曾經的德雲社會有這麼一個人物。

2016年9月,一篇《是時候了,也該做個了結了》,把已經「退出江湖」多年的他又炸了上來。

同月的12日,一家叫做《北京時間新聞》的媒體,發布了一篇名為《獨家 | 離開德雲社的潘雲俠這樣評「曹郭操戈」》的文章。有好事者在轉載時,也更改成《專訪前德雲社成員潘雲俠:郭德綱曾說「從藝得先不要臉」》等更吸引眼球的標題。

在這一篇專訪文章中,潘雲俠承認了交了5000元學費的說法,似乎間接佐證了《了結》文中「統一口徑,告訴潘雲俠拜師費是5000」的說辭。

與此同時,一篇錯字連篇,邏輯混亂的疑似託名文章,在當時也被炒得很火。於是有人即使在看完《專訪》之後,依然選擇性地對《專訪》文中在面對記者「據說您近期有回應稱離開相聲圈是因為太亂?」的提問時,潘雲俠回應的「這個行業確實挺亂的。勾心鬥角也好,都會有,都會發生。德雲社人多,嘴也雜,這個說法不是我提出來的,我最近沒出來回應,都離開這個圈了」這句話視而不見。

同時,潘雲俠的妻子,也直接否認了那篇文章出自潘雲俠之手的猜測。

值得一提的是,在面對《專訪》記者提問的整個過程中,潘雲俠對郭德綱的稱呼都是「郭先生」,不稱「師父」,也未冒昧地直呼其全名。記者注意也到了這個細節,潘雲俠如是回應:

「我現在不在師門了,所以覺得再稱呼師父不太合適,稱呼郭先生更好。不過一日為師終生都是師父,現在繼續稱呼師父也是可以的。」

潘雲俠近照(圖源北京時間新聞)

也許大家都記得魯迅先生在散文《秋夜》的一開頭的那一句:「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有人曾調侃道,也許魯迅先生在行文時寫完「一株是棗樹」,突然想起還有一株棗樹。

同樣的一篇《專訪》,有人讀出了潘雲俠的「無奈」、「不快樂」,有人讀出了潘雲俠通透、活得明白的一面。誠然,在那一問一答中,諸如「每個人都有對與錯,但你不能拿別人的錯去衡量自己的對。你不能說誰當初做了一件不好的事,這證明我好了」等語,簡直金句迭出,就像面對記者的不是一個其時未到而立之年的青年,而是一個得道多年的高僧。

至於當初離開相聲舞台的原因,潘雲俠只提及是父母不支持,「爸媽覺得相聲不是特別光彩的一個行業」,同時提到,當自己和師父郭德綱提出離開時,郭德綱也表示可惜。

「他不在江湖,但江湖有他的傳說」,這是某位網友對潘雲俠的評語。甚至有不少人感慨,當年潘雲俠在舞台上的表現,比起曹、何,要更好得多。

誠然,在2004年的某一場《八扇屏》演出中,李文山的一句現掛「我要知道你們這麼多人,我不量這塊活了」,直接把曹雲金給弄蒙了,許久才吞吞吐吐地說道:「不、不量可不行……」

傳統相聲《八扇屏》,以數段大段貫口組成,費體力,吃功夫。早年的藝人們大多以對口相聲的形式表演,而在德雲社,更多的時候是為初登相聲舞台的年輕演員而準備的群口相聲,往往讓數人分別表演其中一段。

潘雲俠離開德雲社之後不久,一個叫趙彥飛的來自東北的小青年,進入德雲社,並且不久就得到了藝名「趙雲俠」。

趙雲俠

這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當年孟凡貴的徒弟劉藝(劉雲天)跟隨搭檔一起高調退出德雲社不久,「雲天」這個名字,也很快轉給了李根。

有細心的網友發現,在郭德綱的《天涯猶在,不訴薄涼》中,何雲偉已經成了「何偉」,曹雲金也成了「小金」,唯獨潘雲俠,依然是潘雲俠。

在同一篇文章中,郭德綱對曹雲金許下承諾:「日後倘有馬高蹬短水盡山窮,無人解難之時言語一聲,都不管,我管你。」如果非要解讀為老郭還是念舊情,希望這位曾經的愛徒能夠重新回歸,似乎也未嘗不可。但小馬的理解卻是,心高氣傲的曹雲金,特別是在鬧得這麼僵的情況下,是絕不可能回歸德雲社的,這一點,曹、郭雙方少有地達成了共識。那一段承諾,無非是彼此心照不宣的情境下老郭對這位前徒弟的嘲諷。

不少網友認為,如果當年潘雲俠沒有退出德雲社,恐怕時至今日的他,成就絕不會比曹、何低。有不少網友心懷希望,總覺得潘雲俠終有一天能夠重歸相聲舞台。

曾經和潘雲俠差不多時間離開相聲舞台的張雲雷,也是在闊別六年之久的2011年,才重回德雲社。至於潘雲俠,雖然也是備受期待,但回歸德雲社,甚至重拾相聲的可能性,似乎都不大。畢竟已經「江湖上成為傳說」的潘雲俠,如果有一天回歸舞台,即使技藝未曾生疏,也許人們也仍會因為「傳說」的光環,對他抱以過大的期許。這卻要求他在重回舞台之前,不能僅限於做到「未曾生疏」,而是有了更高的進步。

聲明:本文由 小馬曲藝 原創,未經允許謝絕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BXhhm0BMH2_cNUgzbk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