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淘媽
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幸福,而且也都在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培養孩子。但是因為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不一樣,結果也大相逕庭。一般來講,這樣的家庭,這樣的父母,更容易養出幸福的孩子,看看你是嗎?
1. 用心陪伴的爸爸
去幼兒園接孩子的時候會發現,去的大多數都是媽媽,只有極少數是爸爸。而從媽媽們的談論中也能得知,平時爸爸陪伴孩子的時間真的很少。大多數的爸爸都是忙於工作,很少有時間去陪伴孩子。但是淘媽想說的是,爸爸參與到孩子的教育、成長中來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為父親身上有媽媽不具備的男性的理性、冷靜、穩重,更容易給孩子帶來依賴和安全感。那些童年有爸爸陪伴的孩子,在今後的生活中都不太容易焦慮。
2. 快樂的媽媽
我們經常也能聽到這樣一句話「媽媽的情緒很能感染孩子,你快樂他就快樂,你悲傷他也難過。」深以為然。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楊迪總是陽光、快樂的,據他說,這正是受到了媽媽的影響。楊媽媽就是一位特別快樂的人,她不希望把負面的情緒傳染給孩子。所以不管遇到什麼事都會樂觀對待。如果媽媽快樂的話,孩子的世界也會充滿陽光,內心更有安全感。而一個不快樂的媽媽,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因為孩子會從媽媽那裡吸收到很多負面的情緒:焦慮、怨氣、壞脾氣,孩子也會變得很焦慮。
3. 關係融洽的父母
經常聽到大家討論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淘媽認為原生家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父母的關係是否融洽。父母恩愛,不爭吵、不打架,孩子就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中。被愛喂飽的孩子,怎麼會不幸福呢?相反,如果父母整天不是吵架就是打架,孩子每天提心弔膽,小心翼翼,缺乏安全感,又怎麼能幸福呢?所以父母應該為孩子創造一個溫馨的家庭氛圍,即使有矛盾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鬧。
4. 有儀式感
淘媽始終覺得生活該有儀式感,不光是夫妻之間,親子之間也是如此。各種節日、紀念日、家人的生日、孩子成長中比較重要的日子等等,都應該有相應的儀式。哪怕只是一句祝福的話,一個溫暖的擁抱,也能給平凡的生活增添愛意。普通重複的生活是會有些平淡,但是偶爾的儀式感會讓孩子心懷期望,幸福感也由此升值。
5. 好好表達
當孩子說他長大後想當歌手,你會怎麼回應?
「就你長得那樣子,想什麼呢?誰看你呢?」
「你五音不全還想當歌手?別痴心妄想了。」
還是「媽媽覺得你有這樣的想法很好,那你就要向這個目標努力了。」
當孩子聽到前兩句話,肯定會很自卑「連我媽都說我長得不好看,嗓子也不好,那我肯定不行。」慢慢孩子變得不自信,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以後可能就碌碌無為。而聽到第三句話的孩子就會想「太好了,既然得到了媽媽的支持,那我就要更加努力了。」之後孩子就真得可能成為了真正的歌手。
你看,同樣是說話,父母不同的話可能就會改變孩子的一生。所以說,說話真得是一門藝術。不管是在哪種人際關係中,想要在這段關係中收穫幸福,就要學會好好表達。家長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鼓勵要多於批評;信任要多於打擊、貶低;耐心要多於忽視。這樣孩子就能從父母那裡收穫自信,也才會更有勇氣追求幸福。
淘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且是終生的老師。你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孩子終究是要反饋給你好的或壞的結果。所以,不妨多用心陪伴孩子,多給孩子傳遞正能量,為孩子創造一個幸福的家庭氛圍,好孩子好好溝通,相信你的孩子會比更多人要幸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BGcu3QBd8y1i3sJAKA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