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北京路一街之隔,又一網紅馬路出現,在紫荊花掩映下實在太美

2021-02-25   開心菜菜慢生活

原標題:廣州北京路一街之隔,又一網紅馬路出現,在紫荊花掩映下實在太美

廣州的北京路是全國知名的一條街道,兩側是騎樓商鋪,而且它還是廣州的中軸線。

要說起北京路,它實在是太特殊了。

北京路有一段是被玻璃罩住的,從裡面一層層不同的新舊程度可以看到,一共有11層。也就是說,從唐代到民國,北京路被疊加了11層。

2000多年來,這裡一直是城市的商業中心,直到現在依然是。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將任囂就任南海尉,任囂在廣州建了一座城名任囂城,據說位置就在北京路附近一帶。之後,趙佗建立南越國,將任囂城擴大為周長十里的大城,人稱趙佗城,距考察其位置大約「東至今中山三路芳草街一帶,西至廣仁路至教育路一帶,南至西湖路,北至越華路。」

現在的南漢王宮遺址即是其王宮的所在地。兩個相隔多年的朝代,它們的王宮同樣離奇地重疊了。

不過,趙佗城存在了90幾年後被漢武帝的軍隊一把火燒了。

再後來,無論是東漢、唐代亦或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南漢,北京路一帶一直是城區的繁華地段。

時光就這樣慢慢地走到現在,北京路已經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人都熟悉的一條道路。

進入北京路大約20米左右,有一個路口,一眼望過去,會先看到一幅畫。這幅畫所在的牆面為一所學校。恭喜你,你看到了廣州又一條比較紅火的道路:府學西街。

這條路的名字由來是因為一所始建於宋代的學府:廣州府學宮------當年廣州的最高學府。

北宋時期,人們在南漢王宮遺址建造了廣州府學宮,後來,經過崖山之戰後,廣州府學宮被一把火燒了個乾淨。雖然經過重修,但規模則越來越小。

後來,歷朝均修建過學府,但是屢建屢毀,最後,變成了書院。再之後,連書院也不見了。現在,再走在府學西街上看,已經再也找不到原來的任何一絲痕跡了。

你很難想像,在北京路這樣一條被打造得明凈、商業氣氛濃郁的街道旁邊,也會有一些低矮的建築,它們掩藏在或新或舊的高樓之下,像一段時間旗幟般鮮明。

但是,它現在也有了變化。

正是由於這個變化,吸引了一個又一個人走近它,拿起手機拍下一張又一張照片,並且,走了一波人之後,又來一波人。

府學西街變美了。它的美,表現在牆面上的3D畫。

自稱「萬氏兄弟」的人將廣州文化印在了這些或新或舊的牆面上。

廣東獨特的文化:醒獅、三盅兩件、涼茶、80年代的汽車......躍然牆面。仿佛將人的思緒向前拉回了幾個朝代。

建築有生命長短,但文化沒有。你不能說府學西街的人氣僅僅是靠這些畫面帶動的,但是,它確實為府學西街注入了一些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