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平均主義大鍋飯」的南郭先生,其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理性人

2019-11-22     昌達財經課堂

在《韓非子》中就記載了南郭先生「濫竽充數」的故事。

齊宣王愛好音樂,喜歡聽人吹竽。每次聽樂師吹竽,他必定要300個樂師一起合奏。南郭先生聽說齊宣王愛聽合奏,便到齊宣王那裡推薦自己。齊宣王很高興,以優厚的待遇將他留下來。

事實上,南郭先生根本就不會吹竽,每次合奏時,他都是裝腔作勢。後來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王繼承了王位。但是齊湣王喜歡聽樂師獨奏,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趕緊逃走了。

幾千年來,人們一直把南郭先生當做以次充好、以外行充專家的典型,實際上我們不能不說,在「合奏」的環境下,南郭先生的表現無疑是個理性人——他不勞而獲。

齊宣王實行的是一種「平均主義大鍋飯制度」,無論竽吹得如何,付出了多大勞動,都得到同樣的一份食物,吹竽者當然要出力越少越好,裝出一副吹的樣子而不必用力吹。

但是,南郭先生是個理性人,其他樂手也是理性人,並且會效仿。南郭先生不吹竽仍可獲得同樣的食物會成為一個榜樣,引起更多人效仿,長此以往,樂團的竽聲只會越來越小。

這就是「平均主義大鍋飯」所引起的集體無效率。經濟學家常說壞的制度使好人也會做壞事——許多勤奮而有才華的吹竽手變懶。

要使南郭先生這樣的懶人變勤勞,靠的不是道德說教,而是「大鍋飯」制度的改變。當齊湣王改變了「大鍋飯」,要一個人一個人地吹竽時,南郭先生只有兩條路,或者努力學吹竽,或者被淘汰。

南郭先生最終選擇了逃之夭夭。淘汰了南郭先生,就激勵了其他人,效率必定提高。

人的懶惰或勤奮不是天生的,很大程度上是後天養成的。

「平均主義大鍋飯制度」可以把勤勞者變為懶人,而有效率的激勵制度也可以把懶人變為勤勞者。這就是經濟學家常說的另一句話,好的制度使壞人也會做好事——懶惰的南郭先生不得不勤勞,否則就被淘汰了。

從人性利己的角度來說,「大鍋飯」並不能有效激勵人。用道德說教去改變人性是無用的,要用制度去引導人性。在合理的制度之下,惡的人性也會產生好的行為;在不合理的制度之下,善的人性也會產生壞的行為。

產生南郭先生的行為不是南郭本人的人性如何,而是齊宣王的「平均主義大鍋飯制度」;使南郭先生逃跑的也不是他良心發現,而是齊湣王改變了制度。

平均主義可以把勤勞者變為懶人,激勵制度可以把懶人變為勤勞者。打破了「大鍋飯」制度,雖然打破了南郭先生之流的「飯碗」,但是卻為更多的人提供了公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u7blG4BMH2_cNUg3cr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