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明月帆
繼備案電視劇、開機電視劇總量下滑後,2020年過審電視劇總量不出預料迎來下滑。
根據廣電總局近日發布數據,2020年共計199部劇獲得發行許可證,相較2019年的254部同比下降21%。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獲發行許可證劇目在2018年基礎上同比下降29%,這意味著,過審電視劇總量連續兩年下滑。
經新劇觀察統計發現,截至2021年3月22日,2020年199部過審電視劇中,僅有110部實現播出,占總量的約55%;餘下約45%劇目均未播出,處於待發行狀態。
55%已播出劇目中,不乏《獵狐》《巡迴檢察組》《大江大河2》等過審之後以雷霆之姿火速定檔的搶手劇;45%待發行劇目中,不乏《朝歌》《國家行動》等殺青3年以上至今檔期未卜的積壓劇。「旱的旱死,澇的澇死」背後,反映國產劇市場持續飽和,去泡沫化勢在必行。
從3年到27天,送審周期差值極大
在過審機會上,與產量掛鉤,當代都市題材穩居第一梯隊,2020年累計84部當代題材電視劇獲得發行許可證,占比41.58%;當代農村、當代涉案題材位居第二梯隊,2020年各有21部、18部當代農村、當代涉案題材電視劇獲得發行許可證,占比分別為10.4%、8.91%;近代革命、古代傳奇題材位列第三梯隊,2020年各有12部近代革命、10部古代傳奇題材電視劇獲得發行許可證,占比分別為5.94%、4.95%。
當代科幻、當代軍旅、古代神話等題材電視劇,2020年過審部數均在10部以下,占比不足4%。
與2019年相比,當代涉案、當代農村題材電視劇過審部數占比增幅較大。其中,當代涉案題材部數由2019年的11部增加到了2020年的18部,占比由4.33%上升到2020年的8.91%;當代鄉村題材部數由2019年的13部增加到了2020年的21部,占比由2019年的5.12%上升到2020年的10.4%。
當代涉案題材、當代農村題材過審部數增長,與2020年電視劇市場的風向變化相關。響應「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獻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政策號召,2020年當代涉案題材、當代農村題材電視劇增產,相應送審劇目數量也會增加。當代涉案題材電視劇中的《黑白禁區》《獵狐》《也平凡》、當代農村題材電視劇中的《石頭開花》《金色索瑪花》《江山如此多嬌》等,均在2020年取得發行許可證。
幾部過審艱難的劇目,問題幾乎都出在真人真事改編上。
以四川劉漢大案為故事原型的《國家行動》,雖有央視背書,但2016年12月殺青後,遲遲未取得發行許可證。該劇原計劃作為央視2017年開年大劇登陸CCTV 1,但最終未與觀眾見面。經歷補拍後,這部殺青3年多的作品終於在2020年4月拿到發行許可證。
重大革命題材的《人民總理周恩來》2015年入選總局年度優秀電視劇劇本扶持項目,2018年入圍2018年至2022年第一批百部重點電視劇及選題,但2018年7月殺青後,遲遲未通過審查。根據最終發行許可信息來看,該劇於2020年11月12日過審,此時距離殺青已經過去了兩年多。
有重大社會影響力的真人真事題材電視劇審查之嚴格,遠非甜寵、大女主古裝可比擬。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國產真人真事改編題材電視劇為何產量「低迷」。
與真人真事題材相比,政策規劃劇目在審查上占優勢。例如入選總局統一規劃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名單的《江山如此多嬌》《金色索瑪花》,入選「4+2+1」重點劇目的《在一起》《石頭開花》,都在殺青兩個多月後拿到了發行許可證。創下神速的抗美援朝題材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在殺青27天後便拿到了發行許可證。
近5年超652部劇目未消化,版權劇處境微妙
通過審查關卡後,不少電視劇敗在了播出機會上。
根據新劇觀察統計,2017年——2021年2月28日,累計652部已開機國產電視劇待消化。當中包括2017年過審未播出劇目55部、2018年過審未播出劇目71部,以及2019年已開機未播出劇目173部、2020年已開機未播出劇目303部、2021年1——2月已開機未播出劇目47部。
倘若計入2017年以前數據,當前待消化國產電視劇總量必定超過652部。這一「可觀」數字背後,直指國產劇產能過剩、市場趨於飽和的現狀。
供大於求的市場背景下,版權劇處境微妙。
自製劇、定製劇是電視台、網絡視頻平台的首選,版權劇中,除頭部熱門項目外,其餘項目,並不暢銷。
湖南廣播電視台出品的《巡迴檢察組》於2020年12月10日取得發行許可證,3天後便登陸湖南衛視黃金檔播出,原定接檔的某部版權劇就此被迫「跳票」。這是典型的版權劇給自家項目讓道。
如果是熱門版權劇,無論平台是否參與出品,都會積極採購。檸萌的《獵狐》於2020年4月9日拿到發行許可證,5天後便登陸東方衛視、北京衛視、「優愛騰」播出,可謂相當搶手。
有「熱」,也有「冷」。
都市情感劇《若你安好,便是晴天》在發行過程中便遭到了冷遇。這部版權劇於2020年5月取得發行許可證,2021年3月播出,中間歷時10個月。根據製片人楊利的說法,「優愛騰」給這部版權劇的開價為20萬/集,按照45集計算,整部劇的價格為3×20萬×45集=2700萬。由於對價格不滿意,雙方几經談判,最終該劇未在三大網絡視頻平台中的任何一家播出。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的處境還不是最遭的。諸多版權劇早已取得發行許可證,審查上沒有任何問題,但就是遲遲見不了天日。新劇一波接一波,這些被剩下來的項目都會成為積壓劇,不知何時面世。
「冰火兩重天」的背後,有許多問題值得反思。
產量上,我國多年榮獲「電視劇第一大國」殊榮,這本是電視劇市場繁榮發展的象徵,但結合居高不下的滯銷率來看,市場消化能力有限,供需不對等,過份「繁榮」,反而弊大於利。再者,平台的錢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很多滯銷劇之所以坐冷板凳,與自身質量欠佳不無關係。「減量」「增質」必須並行,才能助推國產劇市場健康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nUIgngB9EJ7ZLmJZgF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