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懂錢鍾書,讀懂《圍城》已中年

2019-10-11     粵港澳大灣區時代

每個中年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圍城。

最近重溫了電視劇《圍城》。

誕生於1990年的這部劇,可謂星光熠熠:陳道明,葛優,呂麗萍,李媛媛,英達,蓋麗麗,吳貽弓......

29年過去,陳道明變成了道明叔,葛優成了葛大爺,李媛媛、吳貽弓均已去世......

楊絳給《圍城》寫過一段話: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

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年少時看《圍城》,只記得各色人等輪番出場的熱鬧,對於其中的人情世故一片懵懂。

如今再看《圍城》,開始念及己身對照現實,進一步思索這段話的奧妙。

重看《圍城》,我明白了3個人生道理。

01

  • 不要在最該奮鬥的年紀,選擇了安逸。

《圍城》里最毒辣的一句話是:「你不討厭,可你這個人全無用處。」

這是趙辛楣對方鴻漸下的評語。

方鴻漸原本要學的是土木工程,可是「他是個無用之人,學不了土木工程,在大學裡從社會學系轉哲學系,最後轉入中國文學系畢業。」

得了岳丈資助出國留學,他卻不好好珍惜:

方鴻漸到了歐洲,既不抄敦煌卷子,又不訪《永樂大典》,也不找太平天國文獻,更不學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

四年中倒換了三個大學,倫敦、巴黎、柏林。隨便聽幾門功課,興趣頗廣,心得全無,生活尤其懶散。

錢花得差不多準備回國了,父親和岳丈跟他要博士學位,只好買了個假的敷衍。

他得到三閭大學的教職,原因很荒誕:趙辛楣喜歡蘇文紈,把他當情敵,想通過提供一份遠距離的工作,拆散兩人。

校長原本許諾的是教授職位,卻發現方只是個遊學生,最後安排他教倫理學,給了副教授的職位。

方雖然不忿,也只能任人擺布,說到底就因為他太過平庸,自然在職場毫無議價能力。

倫理學課教得爛,也管不住學生,學生只不過把他的課當成混學分的捷徑。

教英文時,學生把他改卷子的筆誤羅列起來,證明他英文不通,沒資格教英文,他差點丟了工作。

最後所有人都得到續聘,只有方被解聘,狼狽地離開。

受趙辛楣推薦,他成了報社資料室主任,賺的錢只有妻子的一半。

也很大程度因為這個緣故,家庭生活中處處受轄制......

對於方鴻漸來說,學習的苦,他完美地逃避過去了。

但是生活的苦,逃無可逃,避無可避。

方鴻漸和多數普通人何其相像:

在該努力的時候,沒有好好努力,在該積蓄力量的時候,得過且過,不肯吃奮鬥的苦,最後因為平庸,吃盡了生活的苦。

前不久,清華大學對兩名博士研究生作退學處理,輿論譁然。

不努力,就出局。

在最好的位置上偷懶的人,最終也一定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我們總覺得來日方長,還有大把時間可以揮霍。在最該奮鬥的年紀,選擇了安逸。

但是,沒有付出,怎麼可能有現成的安樂呢?

你現在偷的懶,都會在未來加倍償還。

02

  • 真正的朋友,不是朋友圈的點贊之交。

《圍城》中,因為有趙辛楣這樣一個朋友,方鴻漸才體會到「絕望中的希望,寒夜中的溫情」。

嘴上說「全無用處」,但趙真的是把方當朋友,而且是個真正的「行動派」:

前往三閭大學的途中,辛楣看穿孫柔嘉城府很深,對鴻漸別有用心,便及時提醒;

聽到方只得了副教授一職時,主動提出將自己的工資補攤給方;得知方和孫訂婚並雙宿雙飛時,連忙勸方趕緊結婚,並送上一筆錢以敷置辦婚禮之用;鴻漸為了遷就妻子與方家疏離,又在妻子處常受打擊,辛楣遂請鴻漸去重慶工作。

在對方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時奮力相救,不離不棄;在對方生活風平浪靜時關心照顧,默然欣喜。

「像暗中摸索,忽見燈光。」

這友情宛如一道光,照亮了方鴻漸。

高曉松曾爆料一段往事:

「當年我最慘的時候,找朴樹借錢,借15萬。朴樹不愛說話,就回了倆字,帳號!」

沒過多久,高曉松就收到了15萬元的轉帳,度過了難關。

很多人感嘆:越長大越孤單,身邊朋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往。

偌大的朋友圈,多的是點贊之交,有幾個會在你傷痛失意的時候,義無反顧來到身邊?

自古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

難的是要在這個利益至上的社會裡,保持無目的的交往。

這樣的交往,才是最真純、最動人的。

03

  • 只有經營不好的婚姻,才是圍城。

方鴻漸的感情經歷,是《圍城》的一條主線,而他的表現也一直在印證著「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

受著鮑小姐的勾引,吊著蘇小姐的胃口,卻追著完美的唐小姐,最後被孫小姐套牢,急著衝進婚姻的圍城裡。

婚後,兩個人天天吵架,此時方鴻漸便如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去了。

「愛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麼苦於終成眷屬的厭倦,要麼苦於未能終成眷屬的悲哀。」

《圍城》嘲笑了婚姻,但錢鍾書的婚姻,卻令人羨慕。

錢鍾書對別人很狂,可在楊絳面前,他放下了所有的狂傲;同樣,為了愛情,大家閨秀楊絳,甘做錢家「灶下婢」。

留學英國時,「拙手笨腳」的錢鍾書,為妻子做早餐,一做就是幾十年;錢鍾書吃不慣英國食物,楊絳自己省下他願吃的部分,卻仍擔心他吃不飽。

為了保護楊絳,錢鍾書握筆的手,甘願拿起木板,和別人打架;當錢鍾書被燈泡壞了等瑣事困擾時,楊絳總是溫柔地說:「不要緊,有我呢」......

有人說,婚姻不是1+1=2,而是0.5+0.5=1。結婚之後,兩個人要各去掉一半的個性,才能組成美滿的家庭。

而你當下所做的妥協,其實都是在成就自己的婚姻。

生活中,兩個人雖然有爭吵,有嫌棄,但因為彼此的愛意和相互遷就,才讓婚姻里的枯燥和乏味,多了一絲溫暖和幸福。

反觀方鴻漸的婚姻,沒有愛作為基礎,又缺少理解:夫婦倆日常開玩笑也能戰火連天,兩人守護著脆弱的自尊,一次次撞擊著對方,遍體鱗傷......畢淑敏曾說:「婚姻並不僅僅是快樂,是節日,是兩情相悅,是生死與共,它還是考驗,是煎熬,是一種對熟悉生活的破壞和一種嶄新模式的建立,是包含了智慧勇氣人格意志的雙方重新組合。」有平平安安的日子,有相扶相助的情感,才是婚姻的大境界。

不是所有的婚姻都是圍城,只有經營不好的婚姻,才是圍城。

圍城是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也許,你偶爾也被圍城所困,不要怕,我們還有機會靠自己的雙手和努力挑戰它、改變它。

唯有懂得突破自我的圍城,才能活出生命的精彩。

方鴻漸的故事結束了,我們的故事還在繼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mxuum0BMH2_cNUgnY7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