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中,這幫酒鬼都是誰?

2019-10-11     梧桐樹邊羽


在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中,這幫酒鬼都指的誰?在這首詩中杜甫是怎樣描寫自己的幾個酒友的?

杜甫的這首詩大概成於他初入長安之時,即天寶五年(746年)。當時詩壇德高望重的賀知章已經去世兩年,而李白也於兩年前被「賜金放還」,離開了長安,和杜甫、高適進行了兩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幾人游到梁園,李白找了段姻緣,客居梁園,高適返回宋中閒居,而杜甫則西入長安,謀求功名。

彼時都城詩壇,儘是大佬傳說,卻沒有真正的大佬現身。杜甫在科考之前,四處交遊,道聽傳說,加上與李白同游的經歷,寫下《飲中八仙歌》,為這八個同時代又都在長安生活過,在嗜酒、豪放、曠達這些方面彼此相似的酒仙們畫了一幅群像速寫。

不過當然各有側重。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世賢。

宗之瀟洒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辨驚四筵。

他這首古風非常特殊,結構上首、中、尾都是二句,而前、後各三句,偏偏寫李白用了四句。而八個人物的出場看似「排名不分先後」,其實暗藏玄機。結構上每個人物自成一章,八個人物主次分明,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彼此襯托映照,有如一座群雕,藝術上有獨創性。

賀知章

賀知章是這些人中資格最老的一個。744年,賀知章病辭,唐玄宗以御製詩贈之,皇太子率百官餞行。這樣的身份和地位,加上斯人已逝,排在首位是毫無疑問的。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詩中說他喝醉酒後,騎馬的姿態就象乘船那樣搖來晃去,醉眼朦朧,跌進井裡竟熟睡不醒。杜甫活用「阮咸嘗醉,騎馬傾欹」典故,用誇張手法描摹賀知章酒後騎馬的醉態與醉意,滑稽卻很歡快,形象地表現了他曠達縱逸的性格特徵。

李璡

排第二的是身份高貴的汝陽王李璡。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李璡是李隆基之侄,雅好音樂而且姿容妍美,是皇族中第一美男,玄宗曾讚嘆說「姿質明瑩,肌發光細,非人間人」,稱其為「花奴」。年輕的時候是美男子,年長卻和賀知章等人成為酒友,自稱「釀部尚書」。因為非常受玄宗寵愛,所以敢於喝上三斗酒才上朝(三斗始朝天),結果在路上遇到麴車(酒車)竟然流起口水來,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遷到酒泉去。

杜甫抓著李璡出身皇族這一特點,細膩地描摹他的享樂心理與醉態,下筆真實而有分寸。畢竟有封地的酒仙只有汝陽王啊。

李適之

封王下面就是丞相了。這裡寫的是742年拜左丞相的李適之,他是唐太宗李世民曾孫,也是皇室血脈,不過後來在和李林甫的政爭中失勢自殺。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世賢。

李適之為左丞相時,雅好賓客,夜則燕賞,飲酒日費萬錢,豪飲的酒量有如鯨魚吞吐百川之水,雖豪華奢侈,卻也反映出他的好酒無度。罷相後,在家與親友會飲,賦詩發牢騷道:

罷相作

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

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

「銜杯樂聖稱避賢」即化用李適之詩句。「樂聖」是喜喝清酒,「避賢」,是不喝濁酒。其實「避賢」一語雙關,是在諷刺李林甫。杜甫抓住權位得失這方面刻畫李適之的人物性格, 非常耐人尋味。

崔宗之

崔宗之,唐玄宗宰相崔日用之子,襲封齊國公。與李白有詩唱酬。

宗之瀟洒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這個時候最年輕的可能就是名士崔宗之了,所以杜甫描寫的就是他的外形,成為古詩詞中寫美男子的名句。崔宗之是一個倜儻洒脫,少年英俊的風流人物。他豪飲時,高舉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無人。喝醉後,宛如玉樹迎風搖曳,不能自持。

蘇晉

蘇晉這個人信佛,長期吃齋。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結果一碰到酒,禪也不修了。杜甫抓住他既修禪、又飲酒這種矛盾的行為描寫他的性格特徵。而且明顯是「酒」比「佛」重,所以才會「醉中愛逃禪」了。短短兩句詩,幽默地表現了蘇晉嗜酒而得意忘形,放縱而無所顧忌的性格特點。

李白

因為杜甫和李白相熟,所以給了他四句的空間,不光是因為熟悉,還因為他對李白的詩才和意氣欽佩不已。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這幾句寫李白的詩才與酒不可分割,同時性格上輕權貴,重自由的浪漫作風。

「天子呼來不上船」,是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的藝術創造,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正因為杜甫對李白的熟悉和崇拜,所以他把李白性格底色誇張放大呈現出來,將李白塑造成這樣一個桀驁不馴,豪放縱逸,傲視封建王侯的藝術形象。真是神采奕奕,形神兼備,煥發著美的理想光輝,令人難忘。

張旭

張旭擅長草書,喜歡飲酒,世稱「張顛」,其草書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並稱「三絕」。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這三句著重寫張旭喝了酒之後創作草書的癲狂狀態。三杯酒醉後,豪情奔放,絕妙的草書就會從他筆下流出。在王公面前,脫下帽子,露出頭頂,奮筆疾書,自由揮灑,筆走龍蛇,字跡如雲煙般舒捲自如。如此倨傲不恭,不拘禮儀的行為描寫,表現了張旭狂放不羈,傲世獨立的性格特徵。

焦遂

最後兩句寫的是平民焦遂。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辨驚四筵。

焦遂資料極少,但基本上確定是個布衣百姓,號稱「長安飲徒」,可見這個布衣雖然沒什麼身份,但是挺有錢的,能經常和文人士子一起喝酒吹牛,高談闊論。

焦遂能喝五斗,有了醉意的他神情卓異,高談闊論,滔滔不絕,驚動了席間在座的人。這感覺像極了大城市裡的的士司機,那叫一個能聊。現實生活中這種人也很多,平時話不多,三杯下肚,天下都是他的。

這個酒友,雖不聞名,可也算刻畫得極為形象。焦遂的名字和李白詩中的汪倫一樣,在詩仙詩聖的文筆下得以流傳。

八仙歸位

​《飲中八仙歌》具體就是寫的這八位,其中以李白筆墨最重,名聲最大,也刻畫得最為細緻和完整。賀知章、張旭也名傳千古,而其他幾位可能就是當世名聲吧。

杜甫對這八位酒友進行刻畫,整體作品色彩明麗,旋律輕快。在音韻上一韻到底,一氣呵成,是一首嚴密完整的歌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mxLum0BMH2_cNUgnkg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