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低血糖損傷大腦,大腦會發生什麼變化?

2020-04-04   糖尿病同伴

作者:hernanxu 轉自:糖尿病天地

相比於直接因為嚴重低血糖而昏迷的人,經歷過這種瀕死感的人會對這種感覺刻骨銘心,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糖友因為擔心低血糖而過度進食的原因。有些人會覺得這些糖友太固執,「怎麼總勸你少吃點兒就是不聽呢?你知不知道高血糖會引起很多併發症!」或許您真的是錯怪他了,畢竟有些事沒有經歷過,就沒有發言權。


事實上,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並非都會出現這麼嚴重的情況,因為我們的身體具有一套防禦機制,當血糖低於黃色警報線(輕度低血糖)時,機體會發出早期預警信號,比如頭暈、出汗、乏力、心慌、顫抖和強烈的飢餓感,這其實就是機體發出的「請趕緊進食」的求救信號。然而,在實際生活中,有些時候(如胰島素錯誤地重複注射)血糖會快速降至紅色警報線以下,機體還來不及出現這些早期預警信號,人已經進入意識模糊狀態甚至是昏迷。還有一種更為常見的情況是,糖尿病患者反覆發生輕度低血糖,就像「狼來了」一樣,機體的防禦機制失效,不再發出早期預警信號,以致患者沒有察覺而不會及時進食,結果發展到嚴重低血糖。這種情況在1型糖尿病患者和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更為常見。我們將其稱為無症狀性低血糖,以前還有人稱之為未察覺的低血糖。

大腦發生了什麼

很多人都知道低血糖會傷害大腦,這也是為什么兒童青少年和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要求相對寬鬆一些的主要原因之一。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為什麼反覆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對低血糖不再敏感?這些患者的大腦是否和對低血糖依然敏感的人有所不同?近期有研究者通過實驗試圖來找到答案。他們利用磁共振和光譜學技術來實時監測大腦活動,給具有無症狀性低血糖史或對低血糖敏感的1型糖尿病患者靜脈輸注胰島素和葡萄糖,人工誘導輕度低血糖,了解低血糖時大腦的變化。結果發現:低血糖發生時,對低血糖敏感的大腦中,食慾控制區和計劃與控制中樞會隨著血糖下降而「亮起」,這會提示患者儘快進食並採取有效行動來獲取到碳水化合物;而對低血糖不敏感的大腦則未見這些區域亮起,即便血糖降至中度低血糖,大腦活動也只有輕微改變。


以往的觀點認為,如果長時間不再發生低血糖,機體會逐漸恢復對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但目前這還只是一個理論。持續多長時間不發生低血糖,以及血糖要維持在什麼水平,才能讓大腦重新對低血糖變得敏感?還有待更多研究去弄清楚。而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目前能做的就是制訂合理的控糖方案並認真執行,同時做好血糖監測,以保護自己的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