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中,古代的皇帝權力是至高無上的,甚至有「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說法。可是,在漢朝,有位重臣,他可以隨便換皇帝。他就是霍光。正因為霍光權傾天下,她的妻子才敢為所欲為,與奴僕通姦不說,先是毒死皇后,讓自己的女兒取而代之,接著還想毒死太子,結果未遂,導致被滅九族。
霍光是漢武帝後期的重臣,是被漢武帝託孤的人。
漢武帝病重時,決定立鉤弋夫人之子劉弗陵為儲君,並計劃令霍光輔佐。武帝讓宮中畫師畫《周公輔成王朝諸侯圖》賜給霍光,暗示他準備輔政。霍光在輔佐小皇帝的時候,不能說不殫精竭慮、鞠躬盡瘁。昭帝劉弗陵在位期間,在霍光的輔佐下,多次下令減輕人民負擔,對匈奴的關係處理也較得當。昭帝死於公元前74年,時年21歲,沒有兒子。
漢昭帝死後,霍光迎立漢武帝孫昌邑王劉賀即位,但二十七日之後就以淫亂無道的理由報請上官太后廢除了他。
霍光同群臣商議後決定從民間迎接武帝曾孫劉病已(後改名劉詢)繼承帝位。這就是漢宣帝。皇帝都可以指揮著換,可見他是權傾天下了。應該承認,從漢武帝後期到漢宣帝主政前,霍光為社會秩序、國土安全、百姓生活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正因為霍光有如此大的權力,才使得他的家人好像身上都長了翅膀、腳下都有了鐵蹄,開始肆無忌憚、飛揚跋扈、目空一切。
霍光的夫人叫顯,因娘家無姓氏可考,史上稱其為霍顯。霍顯看到丈夫一人獨霸天下,就放膽做事、拚命使壞了。霍顯乾的最大的壞事就是毒死皇后。霍顯想讓自己的女兒做皇后,就迫使御醫淳于衍給剛生完孩子的許皇后下毒。當漢宣帝把這些醫生抓起來查問究竟時,霍顯才把實情告訴霍光。霍光只是「驚愕,默然不應」。「默然不應」是什麼?默許?默認?總之,結果是淳于衍免於追究,霍光的女兒做了皇后。
接下來,霍顯又要毒死漢宣帝立的太子,想讓自己女兒生的孩子做太子,幸而沒有成功。
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可就在霍光死了沒幾天,霍顯就和霍家的奴才馮子都同床共枕了。(估計霍光活著的時候,他們就已經通姦了。)
霍光死後,漢宣帝親自主政後,開始逐漸削弱霍氏家族的權力。霍顯感到了危機,就串聯霍家人準備造反。是啊,在權力中心居住久了,怎麼能忍受無權的清淡。公元前65年,霍氏被滅九族。至此可以得出結論,霍顯之毒,不僅是毒死皇后、太子(未遂),是毒死了霍光的歷史形象,毒死了滿門的霍氏家族。
真為霍光感到悲哀,妻不賢,奴不忠,九泉之下豈不要再死一回?
文/改編自《一瞥兩漢》(商震 著 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
編輯/賈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