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垃圾需要分類,可真正想要分好類確實非常艱難,但要想做好環境保護,就必須對垃圾有個初步的分類,所以說大事都是粗中找細。不得不承認,垃圾分類是時代進步的趨勢,有效的垃圾分類是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垃圾處理能力的,另外它也能幫助人類減少資源的損耗或是浪費。而在此前,中國也因為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策,也讓國人為國家點贊。
拒收洋垃圾,就是這麼一個決策,其實已經困擾我國多年。在前些年,因為我國的經濟相對落後,那時候中國是想將國外的一些淘汰機器進口到中國,方便研究機器。漸漸的,我國竟對所有洋垃圾沒了底線,也讓很多沒有研究用處,而且污染環境的洋垃圾都運到了中國。據數據顯示,到了1992年,我國每年會向國外進口近7成的垃圾。
雖然這些垃圾還能讓我們賺點蠅頭小利,但是對於環境的污染,那時卻很少有人考慮。時過境遷,到了2017年的時候,我國從開始的拒絕危害較大的固體廢物,到後來的全面拒收洋垃圾,這才讓洋垃圾沒有繼承禍害中國環境。沒了洋垃圾回收國,讓歐美國家慌了一個度。印度在看到中國拒收洋垃圾之後,卻信心滿滿地表示要接手。
於是印度也從繼中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垃圾進口國,變成了世界第一大。其實在印度站出來接手以前,一些東南亞的發展中國家也有進口過不少國家的洋垃圾。只不過因為絕大多數的東南亞國家,本國的國土面積小,太多的洋垃圾堆在本國國土上,明顯環境承載力受限,於是就跟著中國拒收洋垃圾了。但印度在「接活」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也紛紛撒手不幹了。
從開始向美國拒收洋垃圾後,也開始向西歐各國拒收。印度方面之所以撒手洋垃圾進口,是與美國這個超級國家的垃圾產出量有關的。美國已連續20年排名垃圾產出量世界第一位,而美國方面完全不顧及別國感受,只顧著產出垃圾。這使得印度很多地區都受到了洋垃圾的危害,為了子孫後代的生存環境,印度方面也表示,給再多錢也不收洋垃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