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500億,西王集團告急:300億債務拉響警報

2019-10-22     銳眼財經

文章來源:財經銳眼


西王、魏橋:山東兩大民企巨頭

山東民企哪家強?熟悉山東經濟的會說:西王集團、魏橋集團

這兩家位於山東鄒平的民營企業,經過幾十年的打拚,成為了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範圍內都頗具影響力的企業。

魏橋集團,集紡織、印染、服裝、熱電等多項產業於一體,連年入選世界500強企業。旗下有三家上市公司,分別是中國宏橋 (01378.HK)、魏橋紡織 (02698.HK)、宏創控股(002379.SZ),創始人張士平有著亞洲「紡織大王」和「鋁業大王」的稱號,長期位居山東首富。

西王集團,則是中國最大的玉米油生產廠家,全亞洲最大的葡萄糖生產商,集團涉及農產品加工、特鋼、物流、貿易等多項產業,中國500強企業之一。集團總資產500億,員工16000餘人,旗下同樣有三家上市公司,分別為西王食品(000639.SZ)、西王置業(002088.HK)和西王特鋼(01266.HK)。



西王集團的這三家公司中,最被人熟知的是西王食品。西王食品的主打產品西王玉米胚芽油由趙薇代言,是很多消費者的廚房必備品。




明星企業的危機

曾幾何時,這兩家大型集團是無比輝煌的明星企業。但這兩年,它們都不同程度陷入到危機當中。

2017年,魏橋集團爆發債務危機,旗下的中國宏橋被國外機構做空,股價暴跌。做空機構質疑中國宏橋虛報利潤、財務造假。

2017、2018年,魏橋集團因為環保違規,被責令關閉了大量產能。

西王集團,則深陷債務危機當中,日子同樣過得艱難。

最近,一則公告讓西王的債務問題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10月21日,西王集團發布公告稱,擬在上交所公開發行2019年第五期公司債券「19西集06」,發行規模不超過4.5億元,擬將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用於償還有息債務。

發債目的是「償還有息」債務,說白了就是借新債還舊債。

而借新還舊的背後,是西王集團嚴重的債務危機。

公開信息顯示,今年上半年,西王流動資產135億,負債總額306.85億元,其中流動負債為163.69億元。

這意味著,西王的流動資產已無法覆蓋流動負債。

截止今年6月,西王集團現金流凈額僅為13.58億,貨幣資金只有13.74億。

而2018年底,西王集團帳上的貨幣資金還有31.78億元。

短短半年就如此惡化,西王集團嚴重的債務危機是如何造成的呢?

這要從債務擔保說起。

「互保」引發的蝴蝶效應

山東鄒平民營經濟非常發達,不僅有魏橋、西王,還有一家重量級企業——齊星集團。

齊星集團主要業務有鋁業加工和熱電聯產,跟魏橋集團頗有幾分相似。

2017年3月,有媒體曝出,齊星集團陷入70億債務危機中,企業基本停產。

而西王集團,正是齊星集團最大的債務擔保方。

西王集團為何要為齊星集團提供債務擔保?這就涉及到一個「互保」問題。

「互保」是指兩家企業對等為對方保證貸款,當一家企業出現還貸困難時,另一家企業就需要連帶承擔還款責任。

中國民營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如果沒有足夠的抵押物,民企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企業之間,往往只有相互擔保,才能從銀行拿到貸款。

民企為了解決自身貸款問題,往往與同一地區相識企業或同行業上下游企業「互保」,由此獲得貸款。

當「互保」的規模擴大之後,就會形成三家甚至更多家企業組成的聯合擔保體系,這種體系也叫做「聯保」。

「互保」也好,「聯保」也罷,最開始的目的是民企之間抱團取暖,相互救濟。

在山東的經濟結構中,傳統的重工業、加工業民企比重很大,盈利能力普遍比較低。這種產業機構意味著,一旦市場有風吹草動,這些缺少「護城河」的民企,就容易爆發危機。

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影響,本就利潤薄弱的這些處在產業鏈下游的民企往往最容易出現問題。

一家出問題,「互保」、「聯保」的其他企業就會受到衝擊。在經濟下行時,抱團取暖就會變為「火燒連營」。

在之前經濟上行的時候,銀行放貸衝動強烈,齊星集團拿到貸款也比較容易。在拿到貸款之後,齊星集團四處投資,對外投資的企業多達28家。

齊星集團原本發展的很穩健,但有了錢之後頭腦發熱,步子邁的太大。後果就是一通投資過後錢沒了,但投的項目還沒見效益。

「賺的少,花的多」,這種情況持續下去,任何企業都會爆發危機。

再加上「互保」、「聯保」產生的蝴蝶效應,一個地區只要一家企業出事,往往就會波及整個地區大多數企業,出現「區域性金融風險」。

西王的現狀

西王給齊星擔保了多少錢?在2017年3月29日,齊星集團剛出事的時候,西王集團公布的數據是:對齊星集團及下屬子公司提供擔保餘額為29.073億元。

29億,放到任何一個民企都不是小數字。當時的西王為了緩解外部壓力,特意提到:所有擔保已全部追加風險緩釋措施,公司不存在單獨為齊星集團及其下屬子公司提供擔保的事項,均採取追加股權質押、房地產、機器設備抵押以及反擔保措施,整體風險可控。

整體風險可控,不會對自身生產經營造成重大不利影響,是當初西王集團放出的信號。

但事實並非如此,由於山東鄒平多家企業出現債務危機,銀行對當地企業更加小心謹慎。還想獲得銀行貸款?只能說是難上加難。

於是西王集團的主要融資渠道,成了發債和股權質押。

股權質押方面,目前,西王食品第一大股東——西王集團持有公司股份 320,545,721 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9.70%,累計質押/凍結股份合計 297,273,099 股,占公司總股本的 27.54%。

西王集團持有西王食品的股份,幾乎被全部質押。

債券方面,2018年2月24日,大公國際資發布《大公下調西王集團有限公司主體信用等級至AA》的公告,將西王集團有限公司主體信用等級調整為AA,評級展望維持負面,並將存續期內公司債券的信用等級調整為AA。

目前,東方金誠和大公國際這兩家評級機構都將西王集團及發行相關債券列入到了信用觀察名單。




東方金誠的報告還指出,西王集團2019年10月-12月存在一定的債券集中兌付壓力。

再說直白點,西王集團最近兩個月的債券有可能還不上。

債務危機之下,西王集團在今年7月18日和9月19日先後被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和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兩次執行標的分別為6000萬和8000萬。



受到債務危機影響,西王食品10月18日股價大跌超過5%。

結語

目前的西王集團,已經獲得政府30億元重點企業發展基金的支持,這對緩解債務危機能起到一定作用,但顯然遠遠不夠。

西王集團內部也啟動了瘦身計劃,落實「做大糧油、做精特鋼」的發展戰略,對於非核心關聯業務進行清理。

西王集團為1萬多名職工提供了就業崗位,筆者希望它能挺住。

但筆者認為,西王集團管理層更應該從當下的危機中深刻反思:

為什麼要搞大量跟主業不相關的多元化?知不知道「互保」的金融風險有多大?在經濟上行的時候,有沒有提前為下行做準備?

萬事皆要未雨綢繆,如何把危機扼殺在搖籃之中,是太多中國企業要學會的技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dZs820BMH2_cNUgx63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