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靈壽
作詞:胡新海
作曲:孫磊明
演唱:呂燁曉
童聲:魏歆怡 張祺媛
夏商時,為冀州,
周,為中山國,趙滅中山國後屬趙國。
秦時,先後屬巨鹿郡、常山郡。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置靈壽縣,屬常山郡。
晉代,縣治移至今靈壽縣城所在地。
隋代,靈壽縣先後屬恆州、燕州(燕州治靈壽)。
唐代,靈壽縣先後屬并州、恆州、鎮州。
五代時,先後為鎮州、真定府。
宋熙寧六年(1073),併入行唐縣,熙寧八年恢復靈壽縣,仍歸真定府。
金、元,屬真定府、真定路。
明和清初,屬真定府,清雍正元年改真定為正定,屬正定府。
民國元年,屬保定道,
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靈壽縣屬河北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河北省,
1958年10月,靈壽與正定合縣。
1961年12月靈正分縣,恢復靈壽縣至今
靈壽縣,位於河北省西部,太行山東側,
距省會石家莊市西北35千米處。
介於東經114°28′~113°45′,北緯38°16′~38°48′之間。
東鄰行唐縣,東南與正定縣毗連,
南與鹿泉區隔滹沱河相望,西同平山縣接壤,
西北隅與平山縣、阜平縣及山西省五台縣接境,
總面積1066.2平方千米。
靈壽縣境內主要河流有滹沱河、
慈河、松陽河、衛水河。
滹沱河
發源於山西省繁峙縣橫間鄉太戲山下,
流經山西省的繁峙、代縣、原平、忻縣、定襄、五台、盂縣,
於猴刎流入平山縣境。
經平山縣流至本縣西窪村西,
向東南穿過王角、牛城、忽凍、傾井莊、
南合村、東合村、胡莊、西木佛、東木佛,
於同下村西南流入正定縣境。
縣內流長10千米,流域面積102平方千米,
屬常年流水河。河床寬度1000~4000米,
河道沙質,河床較淺,淤積較多。
編輯:趙艷娜
主編:趙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