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革命博物館徵集抗疫實物資料,目前已收到700餘件

2020-04-07     大洋網

「這個熱水壺來自支援武漢的上海醫生賈波,水壺上面寫著他女兒的名字,是激勵他戰勝疫情的護身符。」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武漢革命博物館獲悉,包括上海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賈波醫生捐贈的熱水壺在內,該博物館已徵集到來自援鄂醫療隊、武漢多個社區和企事業單位、武漢市民的700多件抗疫實物資料。在這些「藏品」背後,有著說不完的故事。

醫生帶女兒熱水壺援鄂 臨別武漢前捐給博物館

「截至目前,武漢革命博物館已經收藏了浙江等數十支援鄂醫療隊、芳草社區等近10個社區、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等多家企事業單位和熱心市民捐贈的各類抗疫實物資料700餘件。」近日,武漢革命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這700餘件實物資料,每一件背後都蘊藏著一段感人的故事,或代表著一個個難忘的歷史瞬間。

其中一件實物資料是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醫生賈波的熱水壺。2月初,賈波作為上海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的一員馳援武漢。離開武漢時,他把貼著女兒名字的熱水壺贈給了武漢革命博物館。

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醫生賈波的熱水壺

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還清楚地記得當時賈波的話:「女兒是爸爸的小棉襖,這個水壺就是激勵我戰勝疫情的『護身符』,它伴隨我在武漢度過了50多個日夜。現在武漢已經迎來了勝利的曙光,我們也要回上海了,我要把這個『護身符』留給英雄的武漢,留給博物館。」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這個熱水壺上幾乎沒有花紋,壺身上貼著一個貼紙,上面寫著一個小女孩的名字。貼紙下面則有賈波的簽名。

聯繫到賈波時,他說,捐贈的熱水壺是女兒用了二三年的舊水壺了。「我們從1月底開始,就在上海開展抗疫工作,每天都加班到很晚。2月初的一天晚上,我接到通知,要和我們的緊急醫學救援隊一起支援武漢。」

賈博回憶說,當天他結束工作回到家時已經是凌晨,小學3年級的女兒已經睡著了。「因為時間緊張,我就借用了女兒的舊水壺,上面的貼紙就是女兒將水壺帶去學校時貼上的,我也沒有摘下來。」

第二天一早,賈波沒來得及跟女兒道別,就啟程前往武漢。「我們到武漢之後,就去武昌方艙醫院支援抗疫了。開始十幾天裡,每天都非常忙,雖然帶了熱水壺,但那段時間幾乎沒有喝到過熱水。直到二月底疫情逐步緩解,工作壓力才小了一些。」

賈波說,開始幾天幾乎沒時間和家裡通話,後來相對沒那麼忙之後,他才能多跟家裡視頻聊天,「那時我得知女兒每天都會等我的視頻通話。離開武漢之前,有博物館找到我,我就把這個水壺給了他們,畢竟也是這段時間的一個見證。」3月31日,賈波結束在武漢的支援工作,回到上海,目前仍在隔離點觀察。「等這個熱水壺展出的時候,我打算帶女兒去武漢參觀,把我們當年在這裡抗疫的故事講給她。」

繪有「八段錦」的防護服 代表醫務人員美好心愿

在博物館收藏的一件滿是簽名的防護服上,8幅形態各異的人物漫畫格外吸引眼球。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漫畫人物的動作是「八段錦」,出自廣東醫療隊隊員宋夢西之手。

3月29日下午,雷神山醫院舉辦盛大的歡送儀式為1090名醫護人員餞行,武漢革命博物館職工身穿防護服來到廣東醫療隊,隊員們紛紛在防護服上籤上自己的名字,宋夢西則主動提出在防護服上作畫。

據武漢革命博物館介紹,宋夢西是湖北人,從2月17日進入雷神山醫院,她已經和隊友們奮戰了40多天。臨走前,她想用畫筆完成一項心愿:把八段錦和中醫的理念留給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讓更多的人學習和傳承。

另一件繪製了櫻花的防護服來自武漢志願者雷春莉。原來雷春莉想到全國各地趕來支援的醫護人員在奮戰了兩個月完成使命時,始終沒能來得及看一眼武漢應季的美麗櫻花。為此特意繪製了「櫻花防護服」送給援漢醫護工作者,她說:「櫻花的花語是『生命、希望、幸福』,我把櫻花畫在防護服上,送給為我們拼過命的醫護工作者,讓他們帶回武漢人民的祈願和祝福,祝英雄們平安幸福。」

1月20日開始投入戰疫 社區書記捐出全部資料

還有一些實物資料來自武漢的社區,如漢陽區龍陽街芳草社區書記杜雲就把社區開展防疫工作的全部資料都捐贈給了武漢革命博物館。

漢陽區龍陽街芳草社區防疫工作資料

杜雲說:「博物館保存這次疫情的資料,為了明天而收藏,可以讓後人了解這段歷史,我們全力支持。」

芳草社區共管理著3846戶5012人,疫情暴發初期,杜雲察覺到疫情的嚴重性,在她的帶領下,社區從1月20日起就進入了防疫狀態,迅速成立了工作組,建立起醫療諮詢群,全面開展消殺封控、物資保供等一系列工作。社區緊跟上級部署,第一時間協調完成四類人員排查和轉運工作,在2月27日率先發起爭創「無疫社區」的倡議書。3月14日,芳草社區被評為「無疫情社區」。

新聞延伸:社交媒體資料 也在徵集範圍內

武漢革命博物館工作人員表示,博物館徵集的實物資料範圍包括:

與抗疫有關的各種物資、裝備等實物,如醫院建設的施工工具、運輸裝備、防護設備、簽名實物、衣物、票據、生活用品、工作流程清單等;反映八方支援、全民參與抗擊疫情的感人事跡的實物資料,如全國馳援湖北武漢的資料、捐贈證明、榮譽證書、獎章、錦旗、書信、標語、橫幅、書籍、火線入黨申請書、請戰書、工作日誌等;以及反映抗疫一線黨員幹部、社區工作者以及全民全力配合防疫工作的實物資料,如社區工作者抗疫日記、社區街道出入證、工作證、通行證、獻血證、執勤日誌、宣傳條幅、海報、傳單、自救及救人工具、防疫用品等。文學、影視、繪畫、雕塑、書法、歌曲、攝影、攝像等以抗疫為題材的文藝作品;其它具有重要收藏、研究、展示、紀念價值的實物和資料。

此外,與抗疫有關的社交媒體資料,如小視頻、微信、微博信息等也在徵集的範圍內。

武漢革命博物館官方網站介紹,武漢革命博物館現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年接待觀眾170萬人次以上。

來源:北京青年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XSaV3EBnkjnB-0zKpz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