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費援武漢50天,救治600多患者糖尿病專科醫院9名醫護凱旋

2020-04-04   糖尿病同伴

2020年1月下旬,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喜迎新春的喧鬧城鄉很快陷入了陌生的寂靜。客車停運,街道空空,口罩讓人們看不清彼此,每個眼神都小心翼翼。

形勢陡然嚴峻。總部在北京的瑞京糖尿病連鎖醫院,創始人卓國金憂心忡忡。涉足醫療行業20餘年,經歷過2003年「非典」,他知道「新冠肺炎人傳人」意味著什麼。

沒有國家政策的鼓勵和支持,就沒有民營醫院的健康有序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醫院、更好地服務群眾健康需求,也是瑞京糖尿病連鎖醫院的宗旨。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作為中國人,作為救死扶傷的醫務工作者,理應肩負義不容辭的責任。卓國金在瑞京糖尿病連鎖醫院工作群中發出倡議:「疫情之下,醫者不分公私、無問西東,均應有所擔當。瑞京要抓緊組建醫療隊,準備隨時馳援武漢。」

白衣執甲

全集團700多位員工,200餘人第一時間報名。他們中有上過「非典」前線的老黨員,有名老中醫,有海歸博士,還有剛畢業的護士……醫生鮑海龍在請戰書中寫道:「病毒肆虐,我願意放棄春節假期,投身到抗擊疫情第一線」。


擔任瑞京馳援武漢醫療隊領隊的是瑞京糖尿病連鎖醫院醫療總監、解放軍空軍總醫院原內分泌科主任袁群教授。2003年,袁群曾率一支40人團隊,奮戰「非典」病區3個月。

經過精心挑選,確定了3位男醫生、6位女護士組成馳援武漢醫療隊,年齡跨度從「50後」到「00後」。


得知瑞京馳援武漢醫療隊即將出發的消息,與瑞京共同致力於「糖尿病共同照護模式」推廣的台灣李氏聯合診所第一時間捐贈10萬元人民幣,向醫療隊員們表達敬意;與此同時,瑞京旗下各家糖尿病醫院,也全部組織了愛心捐款,瑞京人紛紛用實際行動表達對醫療隊夥伴們的支持和戰勝疫情的決心。

當時全國各地幾乎都缺防護物資,瑞京只好將目光投向海外。一個多星期後的2月12日,他們從歐洲重金採購的300件醫用防護服、3000餘個醫用N95口罩等防護物資,終於運抵北京。


2月13日清晨5時,來自瑞京旗下3個城市3家醫院的9位隊員,在北京瑞京糖尿病醫院舉行了簡短而莊重的出征儀式。盾牌古稱「秉甲」,瑞京醫療隊每個人肩扛手提著沉甸甸的裝備,登上了開往武漢的高鐵,逆行而上,迎擊病毒。


首戰「漢陽」

2月13日13時,瑞京醫療隊抵達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協調安排的對口支援醫院——武漢市漢陽醫院。這家三級綜合醫院的停車場裡,停滿了車,不少車內伸出長杆——這些都是打點滴的患者。漢陽醫院1100餘張床位全被徵用,急診和發熱門診量增加了20餘倍,住院量增加了5倍。數十名醫護人員感染,幾乎都來自呼吸科。


疫情洶湧,時間緊迫,當晚,醫療隊9人便被安排上崗。

王桃紅和劉雲瑞被分配至ICU病區工作,兩人要負責30多個危重病人。除了量體溫、測脈搏、測血氧、發藥、打針等醫護服務,還要負責病人的吃喝拉撒等生活保障。給危重患者吸痰時,病毒可能隨著噴濺的氣溶膠傳播,危險性很高,但她們無怨無悔。王桃紅說:「所有感染了新冠肺炎的患者,都讓我心疼。」

她們全天3班倒,每個班8小時。上班第三天,護士長就放手讓王桃紅「上A班,單獨負責所管病人」。這是對她本人的認可,也是對瑞京醫療隊的認可。




為了防止病人久臥壓瘡,需要半小時一擦背、一小時一翻身。周白雪年僅19歲、不足90斤,卻要為一位體重180多斤的重症患者翻身,一次次咬牙、一次次嘗試——而這樣的動作,她每天要在不同患者身上重複很多遍。有位重症的李爺爺,已經住院20多天,最初一直躺床,後來能慢慢坐起,在白雪緊張的時候還安慰她,並講笑話幫病友們緩解情緒。

6名女護士大多20來歲,回居住的酒店需步行15分鐘,值晚班時,3名男醫生輪流護送女護士上下班。為防止空調通風系統傳輸病毒,這群習慣了北方20多度暖氣的白衣戰士,晚上縮在被窩裡和衣而睡;下班後沒有夜宵,就用白開水泡冷米飯吃……

3月2日,漢陽醫院特聘袁群為教授,劉雲瑞、劉陽、王桃紅等獲得嘉獎。




再戰「二七」

在瑞京和其他醫療隊的共同努力下,漢陽醫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救治,漢陽醫院也於三月初被取消新冠肺炎定點醫院。鑒於醫療隊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出色的工作能力,3月10日,在漢陽醫院已經恢復以往的醫療工作,大部分醫療隊撤出臨床崗位的情況下,在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的統一安排下,瑞京醫療隊整體到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二七院區繼續執行針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臨床救治工作。雖然隊員們已經非常疲憊,但所有隊員都決定繼續戰鬥,無一人打退堂鼓。該中心(又名武漢市心理醫院)是湖北省最大的一所三級甲等精神專科醫院,核定床位950張,設置六角亭院區和二七院區。這裡收治的患有精神疾病的新冠肺炎病人,屬於特殊群體,救治難度可想而知。


來不及全面休整,瑞京醫療隊開赴新的「戰場」。在封閉空間裡通風換氣是避免感染的關鍵,專家建議每天至少2次開窗通風,每次半小時。但與以往不同,瑞京醫療隊員這次進到病房後感覺有點憋氣——因為這裡的病房窗戶不能完全打開,只能留一條縫隙,還都用不鏽鋼作了加固處理。全副武裝的隊員們調整呼吸、努力適應,儘管這樣,工作的時候還是要放慢速度——如果按照平時的速度工作,耗氧量增加,呼吸會更加費力。護理精神病人以及和他們交流,都要十分謹慎,不能一個人單獨操作,不能與他們爭辯,不能使用過激言語,時刻要「換位思考」避免讓他們產生任何「誤解」;能不使用利器就儘量不使用,所有鐵制器具不能遺留病房,一根棉簽用完也要馬上回收……病房門也要上鎖。給病人輸液、抽血檢查,瑞京醫療隊員都很勇敢,核對患者、扎止血帶、消毒,再次核對患者,克服護目鏡里的呵氣,儘可能輕柔、準確、快速地進針、固定,再次核對,一氣呵成。


杜晉芳說,其實這些精神病患者在沒有發病的時候和正常人一樣,很多言行、要求、想法都合情合理。護理時既要看到他們病態心理活動的一面,又要看到他們正常心理活動的一面。而對病情好轉後或處於恢復期的病人,更要多加關心體貼,去理解、尊重和愛護,儘可能讓他們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這對於鞏固療效、穩定病情,非常重要。

3月29日晚,瑞京醫療隊結束了在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的援助工作。


奏凱歸來

窗間過馬,暮去朝來。江城花開,朝霞驅霾;金城奏凱,英雄回家。

4月2日下午5時,武漢市衛健委鄭雲主任一行,代表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市政府到瑞京馳援武漢隊駐地,為醫療隊舉行歡送儀式,「向英雄致敬,為天使護行」,警車開道,護送英雄出城。至此,瑞京醫療隊英勇奮戰50天,前後支援武漢漢陽醫院、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2家機構,圓滿完成抗疫任務,今天接受最高禮遇,啟程回家。


4月3日14時,瑞京醫療隊抵達蘭州。「勇於擔當,千里馳援:熱烈歡迎瑞京援鄂醫療隊凱旋」,「最美逆行者,時代真英雄,歡迎回家」……來自瑞京糖尿病連鎖醫院的「最強應援團」,拉著橫幅,舉著精心製作的字牌,向這些逆行出征、凱旋歸來的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





正如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所說:「援助任務結束後,沒有一支醫療隊提出離開。醫務人員配得上所有的讚譽。」

也誠如各地網友所說「抗疫物資可以送,但醫務人員是借的」。

從瑞京戰士出征那天起,卓國金董事長就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他們。每天晚上,都要等到袁群教授報來平安後,他才能安心入睡;集團始終是醫療隊堅強的後盾,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3月18日,蘭州瑞京糖尿病醫院慰問醫療隊員鮑海龍、陶金、劉雲瑞、王靜、王桃紅的家屬。3月21日,太原糖尿病專科醫院慰問山西籍隊員杜晉芳、劉陽的家屬。成都瑞恩糖尿病醫院也慰問了周白雪的家屬……如今春暖花開,山河明秀,瑞京醫療隊全體平安健康歸來,沒有一人感染,入駐長城賓館休養。

「你們是漢陽醫院的貴人,武漢的恩人,人民的英雄!」連日來,湖北日報、楚天都市報、武漢廣播電視台等新聞媒體,都對瑞京馳援武漢醫療隊的事跡作了報道。

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病區護士長謝琴說:「感謝瑞京集團和各位親,舍小家為大家,克服重重困難,逆行到我們身邊一同戰鬥!你們無畏的眼神、敬業的精神、專業的護理、溫暖的話語和汗濕的衣衫令人難忘!你們身上體現的醫者情懷令人感動和尊敬,值得我們學習!」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在瑞京醫療隊領隊袁群的眼中,武漢人民對醫療隊員的好,同樣令人淚目。病房裡,幾天不曾說一句話的病人,眼噙著淚花,豎起大拇指;酒店門口,不知名的武漢人,不知從哪裡得知他們想自己做飯,冒著鵝毛大雪送來鍋碗瓢盆,鞠躬離去……




「來不及看清你的臉,卻要說再見;來不及知道你的名,就要返家園//千難萬險,你逆行來救援;千辛萬苦,你無私作奉獻//來不及向你說感謝,卻淚流滿面;來不及揮手道告別,卻愛滿心田……」

有國才有家,有國才有瑞京。聞國有召喚,瑞京必到!願山河無恙、人民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