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如今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社會對於高科技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年輕夫婦重視對子女的培養也是理所應當的。但在這之中,也有一部分夫婦在培養孩子時,缺乏必要的正確認知,致使出現了一些不合適的言論,對子女成長產生負面影響。
李先生夫婦只生育了一名女兒,所以對她的成長發展極為重視。但是,由於夫婦二人的受教育程度有限,因此在女兒上初中以後,夫妻倆已經很難在學業上幫到孩子了。
缺乏正確學習方法的女兒在剛剛升上初中後的那段時間,成績一直都在中下游徘徊,這與小學階段經常名列前茅的名次有著相當顯著的落差。
都說對比產生差距,而差距又是一個人成長突破的動力,堅信這一點的李先生夫婦開始拿女兒跟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對,總是在孩子的面前嘮叨:"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本以為這種做法能讓孩子覺察到自身的不足之處,進而奮發圖強加以改進,可結果卻並不似李先生夫婦所想的那樣。
一段時間以後,女兒的成績非但沒有上升,反而下滑得更加厲害。不僅如此,李先生夫婦還經常接到學校老師打來的電話,絕大多數都是在反饋他們女兒上課無精打采甚至是趴在桌子上睡覺的情況。
聽到這裡,李先生氣憤不已,沒想到自己的"苦口婆心"卻換來了這樣一個結果。為此,他將女兒叫到自己面前,狠狠地訓斥了她一頓。
這時候女兒突然帶著哽咽的聲音回應了李先生:"爸,你老是跟我說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有多好,我很想做到那樣,但是我不管怎麼努力都沒辦法達到那個水平,可能我真的沒有學習的天分,我不想讀書了。"
聽完女兒的回答,李先生霎時間啞口無言,沒想到自己那一番話竟然給女兒帶來這麼大的負能量。
事實上,不論放在什麼樣的孩子身上,這種做法都不能起到正面效應。有些話父母不論如何都不應該跟孩子講,否則很容易就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顯著的負面效應。
容易引起負面影響的言論
1、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有些父母總是認為,拿別人家的優秀子女和自己的孩子進行對比,就可以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而通過後續的努力填補這些缺點。但事實上,這種做法並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在孩子看來,父母拿自己和其他孩子做對比,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否定。一旦這種情況長時間存在,那麼孩子很可能會失去自信甚至是產生自卑心理。
2、家裡窮,以後全靠你了
現如今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雖然得到顯著提升,但無可否認的是,仍有一些家庭的物質條件比較差。在這些家庭當中,有部分家庭的父母會經常給孩子灌輸"家裡窮,以後全家老小都要指望你"的思想。
這看似是對孩子的一種激勵,但實際上這種做法只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負擔。如果孩子長時間生活在巨大的壓力之下,那麼他們的心理發展很可能產生扭曲。
3、你問我我怎麼知道
孩子的求知慾特彆強,總會向父母提出各式各樣的疑問。但是,並非所有的父母都會耐心地為孩子解答困惑,而是"實事求是"地回答孩子:"你問我我怎麼知道?"
或許在這些父母看來,"不懂裝懂"是一種很不好的行為,但父母直接回絕孩子,也並不是一種好的習慣。長此以往,孩子的求知慾會大受影響,甚至對探索新知產生牴觸心理。
當然了,凡事都有兩面性,既然有些言語會阻礙孩子成長,那麼自然也有一些說法能夠促進孩子的發展,父母應該有所了解併合理應用。
促進孩子成長的言論
1、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雖然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人中龍鳳",但無可否認的是,每個孩子的能力都是不一樣的,有些孩子即便付出巨大的努力,也無法達到優秀水準。
因此,父母在面對這些孩子時,一定要肯定他們的努力,對他們說一句"你已經做得很好了"。這樣,孩子才能對自己保持信心,而不是產生放棄的念頭。
2、你不比別人差
有些時候,即便父母不拿孩子做比較,有的孩子也會與同齡人進行對比。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很可能會因為自己的不足而產生自卑心理。
為了應對這個問題,父母應該多給予孩子一些鼓勵,讓他們知道每個人的優勢都不一樣,自己一點都不比別人差。這樣即便孩子在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也往往能夠取得出色的成績。
3、你還能做的更好
當然了,父母也不能一味地給予孩子鼓勵,有時候還應該提醒他們再接再厲,否則孩子很可能會產生自負心理,剛愎自用。
對此,父母應該提醒孩子"你可以做得更好"。這樣,不僅不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而且可以讓他們意識到自己還有一定進步空間,避免固步自封的情況出現。
我是鯨魚奶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V6C23IBiuFnsJQVrz1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