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力!這批 「北京經驗」將在全國複製推廣

2019-09-23     發展北京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優化營商環境改革舉措複製推廣借鑑工作的通知》,為便於各地區更好貫徹落實,北京市、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典型做法將全國推廣。


近年來,北京市聚焦市場主體反映的突出問題,對標國際先進,推出大量改革舉措,形成了一批典型經驗做法。哪些「北京經驗」將在全國複製推廣?哪些改革舉措將供全國借鑑?——

一起來學習下

一、在全國範圍內複製推廣的改革舉措


主要聚焦現行法律框架下國家政策支持、做法科學、經驗成熟、成效明顯的改革舉措。具體包括開辦企業、獲得電力、登記財產、繳納稅費、跨境貿易、執行合同等6方面12項改革舉措。

(一)開辦企業(4項)

開辦企業全程網上辦

依託政務服務平台,構建優化「e窗通」平台,開辦企業申領營業執照、刻制印章、申領發票、用工信息登記、銀行預約開戶全流程在線申報。

(1)企業開辦「零見面」,依託「e窗通」系統實現申請人在線申請、在線簽名、部門網上審批,審批結果由後台推送完成,推廣使用電子執照和電子發票。構建企業網上填報「零見面」、部門信息共享「零見面」、使用電子執照「零見面」、證章寄遞「零見面」的「企業開辦零見面」服務新模式。

(2)提供「e窗通」企業一日准營套餐服務,西城區稅務局進駐區政務服務中心與區市場監管局聯合設立企業開辦專區,納稅人在「e窗通」網上申請新辦企業,稅務工作人員在後台網上審批。通過後,納稅人到政務中心現場領取公章和營業執照時,稅務人員同時完成稅控設備發行及發票領用,實現了納稅人在提交申請後1天內領齊營業執照、公章、稅控器和發票。

成效:印發實施《關於深化營商環境改革推進全程網上辦理提高企業開辦效率的通知》(京市監發〔2019〕4號)、《關於提高企業開辦效率的通告》(通告〔2019〕10號)。自2019年1月17日「e窗通」系統上線以來,有超過11萬戶企業通過「e窗通」辦理企業開辦業務。目前,北京98%的企業開辦通過網上全程辦理,部分區網上開辦率達到100%,企業開辦1天辦結。


壓縮企業設立登記時間

通過「名稱自主預查」、「經營範圍規範化」、「系統智能審批」以及落實容缺受理、網上辦照等措施,實現營業執照辦理再提速,當天即可領取營業執照。

成效:向社會承諾「一天領執照」,實際數據測算中已實現領取營業執照平均用時4—5個小時,企業開辦實現當天領執照。


全面推廣電子營業執照

企業開辦完成後,無需領取法人一證通等CA證書,憑電子營業執照即可辦理後續稅務、社保、公積金、銀行等開辦企業事項。

成效:減少企業一個辦事環節,免除企業兩次跑動,減免費用200—300元/年。


優化印章刻制服務

市場監督管理局和公安局對刻制公章和公章備案流程再整合,通過前台「一窗受理」,後台「數據交換」,實現刻制公章與申請營業執照兩個環節合併辦理,營業執照、公章一起發放。

成效:北京99%以上的新設企業選擇申辦營業執照時同步刻制公章。


(二)獲得電力(1項)


實行客戶用電線上報裝

客戶可線上提交用電申請,在線查詢業務辦理進程、電量電費、停電信息,評價服務質量,提升電費透明度及客戶使用便利度。優化升級「掌上電力」APP功能,增加英文介面,提供政策查詢;增加GPS定位接電位置、上傳表計(箱)安裝位置照片功能,表計(箱)安裝位置移至客戶建築物外牆,現場勘察不需客戶在場配合。

成效:北京市低壓小微企業接電環節壓減至申請簽約、施工接電2個環節,實現客戶線上辦電,辦電「一次都不跑」。


(三)登記財產(2項)


提供不動產登記、交易、稅收「一窗受理、並行辦理」服務

(1)依託政務服務平台,推進不動產交易、納稅、登記「一窗辦理」改革,整合房屋交易管理部門、稅務部門和不動產登記部門窗口,設立「一窗辦理綜合服務窗口」,當事人辦理不動產交易登記只需到綜合服務窗口即可完成全流程業務,實行並聯辦理,減少辦事成本。

(2)針對土地增值稅的業務辦理創新方式方法,調整稅收征管工作模式。對具備辦理條件的,即時受理,當日辦結;不具備辦理條件的,在留存相關涉稅資料後,可為買受人當日辦理契稅申報。

成效:北京市企業買賣房屋綜合服務窗口辦理時限壓縮到1個工作日內。


提供不動產登記信息網上查詢和現場自助查詢服務

2019年3月20日推出不動產登記信息網上查詢和現場自助查詢服務。

(1)公眾、機構註冊並實名認證後,可登錄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門戶網站首頁,點擊不動產登記信息查詢系統進行查詢。權利人、利害關係人等查詢申請人均可進行網上查詢。任何查詢申請人均可通過不動產登記信息查詢系統查詢不動產登記的自然狀況信息,是否存在共有情形;是否存在抵押權登記、預告登記或者異議登記情形,是否存在查封登記或者其他限制處分的情形。

(2)在各不動產登記大廳設立不動產登記信息自助查詢機,方便快捷,為有關機構和相關人員查詢登記信息提供便利。

成效:2019年3月20日運行開始至今,共有超過54萬人次通過北京市不動產登記領域網上辦事服務平台進行網上查詢。


(四)繳納稅費(1項)


納稅「最多跑一次」

制定「最多跑一次」辦稅事項清單,通過發布辦稅指南和標準化材料清單,152個涉稅事項可在「網上辦」、162個辦稅事項「最多跑一次」。


(五)跨境貿易(3項)


推廣應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

率先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準版上實現申報出口退稅,累計退稅額突破5億元;平台航空器、空運艙單、貨物申報、稅費辦理、企業資質備案等5大類業務實現業務量全覆蓋,航空器、稅費支付、機電、非機電、減免稅等15類新業務實現「零」突破,截至目前累計業務量超過968.7萬票。海關、交通運輸部門和地方政府通過「單一窗口」、港口電子數據交換中心等信息平台向進出口企業、口岸作業場站推送查驗通知,增強通關時效的可預期性。


公開口岸收費目錄清單

公開口岸收費目錄清單,規定清單之外不得收費;設立100家「陽光物流」直營店和加盟店,擴大「一站式陽光價格」傳導效應;天津市改革創新港口收費管理服務模式,建設天津市港口統一收費管理服務平台,實現港口繳費和結算「一站式服務、一次性辦理、一體化管理」,為對外開放提供機制保障和平台支撐。


口岸通關提前申報

建立提前申報容錯機制,實行「提前申報」和「通關+物流並聯作業」,率先建立進口「提前申報」容錯機制,如果企業在15日內自主發現並主動申請更改的,不予記錄報關差錯。

成效:通過「關企合作平台」以電子數據形式直接申請覆核,無需提交紙質材料,審核時間由原來的15日減少為3日。該措施正式實施以來,共覆核因提前申報產生報關差錯的報關單140餘票,覆核率100%。


(六)執行合同(1項)


建立「基本解決執行難」聯動機制

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聯動查控被執行人、打擊拒執犯罪。實現法院與各部門聯動查詢被執行人的身份信息、出入境證件信息及出入境信息、車輛登記信息、旅店住宿信息等相關信息;實現法院與各部門聯動查找、控制被執行人,對被執行人進行協助控制、下落反饋等;與各部門聯動打擊拒執犯罪,順暢拒執公訴程序的銜接及自訴渠道,提升打擊拒不執行行為的力度和效果。

成效:2018年北京市全市法院執行結案率90.4%,執行到位標的金額886億元。


二、供全國借鑑的改革舉措


主要聚焦有政策法規依據、改革方向明確、做法比較科學、成效逐步顯現的改革舉措,涉及改革創新探索形成的有效模式、有效途徑、有效規範和程序等。具體包括開辦企業、辦理建築許可、獲得電力、登記財產、繳納稅費、跨境貿易、執行合同等7方面16項改革舉措。


(一)開辦企業(1項)


提供企業檔案「容e查」服務

海淀區試點推行為企業提供帶有簽章和防偽水印的電子檔案查詢、拷貝服務,「一次拷貝,終生受用」,提升企業檔案查詢的實效性和便利度。成效:北京市2018年6月引入人臉識別智能取號、自助填表系統,推出企業檔案「容e查」服務,截至目前已累計服務企業超過4000戶次。


(二)辦理建築許可(4項)


優化環境影響評價分類分級管理

明確非有毒有害及危險品倉儲、物流配送等對環境影響小、風險可控的小型項目免於環評。採取「四下放一取消一上收」的形式,下放管理權限,取消一批、上收少數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管理權限,嚴格此類項目管理。

成效:印發實施《<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北京市實施細化規定(2018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管理權限的建設項目目錄(2018年本)》(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公告2019年第4號)。


實行數字化聯合審圖

在2017年將防雷審查納入施工圖審查的基礎上,將消防審查、人防審查合併由綜合審查機構對建設工程涉及公共利益和公眾安全等方面內容進行整體安全性審查,審查結果各部門予以認可,不再單獨出具審核備案手續。建立數字化聯合審圖系統,實行施工圖審查無紙化申報和網上審查,實現多圖聯審全過程數字化。


推行工程招投標交易全過程電子化

招投標交易全過程無紙化在線電子交易,全程網上受理、網上審批、網上辦結,推進流程標準化、過程無紙化、業務透明化、系統智能化,降低招投標交易成本。


實行施工許可證全程網上辦

實行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網上申報、限時審批、網上發證,申請人全程網上辦理,一次不用跑。建設單位申請辦理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不再到市、區政務服務大廳申請,直接登錄首都之窗官方網站進行網上申請,按要求上傳真實有效並加蓋公章的申報材料電子文件(彩色),不再到市、區政務服務大廳窗口提交紙質書面材料。主管部門於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批,通過後建設單位可自行下載列印加蓋電子簽章的施工許可證。

成效:2019年3月15日印發《關於推行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網上審批的通知》(京建發〔2019〕121號),自2019年3月18日起,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核發實行網上申請、網上審批、限時辦結、自行打證,實現了事項全程網辦,企業一次不跑。截至目前,共有1638個項目通過全程網辦辦理了施工許可證(不含變更事項)。


(三)獲得電力(3項)


提供低壓小微企業接電「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服務

率先將低壓供電容量標準由100千伏安提升至160千伏安,率先推出低壓小微企業接電「三零」服務,壓縮小微企業獲得電力報裝時間、環節及成本,合同前置到申請環節,線上簽訂。

「零上門」:通過「掌上電力」APP等線上手段實現客戶線上報裝、合同簽訂、業務進度查詢及服務評價,客戶報裝接電「一次都不跑」,環節壓減至2個。

「零審批」:電力公司代替客戶辦理外線工程市政審批手續。不斷優化簡化占掘路審批手續辦理模式,將原來規劃許可、施工許可、占路許可等5項審批手續由全部串行辦理優化為「一串四並」,市政審批時間由56天壓縮至15天。今年,進一步由「一串四並」優化為「一窗受理+並行操作」。市政審批時間由15天進一步壓縮至5天。

「零投資」:報裝容量在160千伏安及以下由低壓接入,表箱及以上工程由電力公司投資建設,實現電力接入外線投資全免費。

成效:北京市掘路審批時間壓縮至5天,供電企業責任環節時間壓縮至10天內,小微企業辦電全程不超過15天;環節壓減至2個;小微企業外部接電工程投資為0。


提供客戶接電移動作業終端實時響應服務

創新勘察設計移動作業終端,實時響應客戶接電需求。整合典型設計、配網資源、地理信息等大數據。通過GPS定位作業現場,實現電網資源數據與客戶需求互聯互通,壓減現場勘察時間。在線制定接電方案、設計圖紙,生成物料清單,壓減施工準備時間。創新低壓外電源建設管理模式。設計、施工、物資等工程資源,採用框架招標採購,物資資源採用標準物料及實物儲備模式,實現物資隨時領用。全面推行帶電作業,按客戶需求排定送(停)電計劃,縮短工程實施時間。通過供電服務指揮平台監控外電源工程實施進度,開展超期預警、限時辦結,實現外電源工程閉環管理。

成效:低壓小微企業接電時間壓減至15天以內。其中,電力公司業務辦理時間壓減至10天以內。


實行接電工程雙經理負責制

深化業務末端融合,建立「1+1」服務團隊。在受理客戶接電申請後,電力公司內部由1名客戶經理和1名項目經理組成「1+1」服務團隊,客戶經理負責項目整體協調推進,項目經理負責外線工程建設,實現「受理業務、施工準備、工程實施、計劃排定」不出團隊,提高協同效率及工作效率,壓減客戶獲得電力時間。

成效:低壓小微企業接電時間壓減至15天以內。其中,電力公司業務辦理時間壓減至10天以內。


(四)登記財產(2項)


推行不動產登記信息和地籍管理信息互聯互通

建立市級層面統一的不動產登記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統平台,以不動產登記單元號作為唯一關聯碼,實現不動產登記「帶圖作業」,登記信息和地籍管理信息融合互通。平台同時實現網上申請、登記辦理、網上查詢、信息共享等多種功能。


建立健全不動產登記和土地權籍測繪投訴機制及土地糾紛相關信息公開制度

(1)針對服務態度、違反黨紀政紀、工作不規範、工作建議和意見以及反映有關情況提出投訴請求等五大類問題,分別明確投訴渠道,並對投訴處理提出了具體要求。

(2)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負責定期匯總統計全市土地權屬爭議案件的調查處理情況,並在「北京市建設項目辦事服務網際網路平台」設立「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統計查詢」和「北京法院涉及土地糾紛案件統計查詢」欄目,向社會公開土地權屬爭議案件的調查處理情況,同步公開「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涉及土地糾紛案件的審理情況及數據。


(五)繳納稅費(2項)


住房公積金繳存業務全程網上辦、「通繳通取」

推行住房公積金單位登記開戶、單位信息變更、繳存業務全程網上辦;住房公積金歸集業務「通繳通取」,繳存單位和繳存人可就近自行選擇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下屬的18個管理部及受託辦理住房公積金歸集業務網點辦理業務,自行選擇的管理部或銀行網點可以固定也可以不固定。

成效:企業為職工繳存住房公積金,選擇轉帳支票方式繳存,自行選擇就近的管理部或銀行網點,2分鐘即辦結。


實行納稅人線上「一表申請」、「一鍵報稅」

上線電子稅務局,推出「財稅一體化」輔助申報系統。

(1)對接企業財務報表與稅務申報表數據,企業根據清單自行將本單位財務報錶轉化為符合稅務機關格式要求的財務報表,抽取財務數據、開票數據等,自動導入稅務申報數據,即時申報、一鍵申報。

(2)票E送:網上申領、雲平台自動處理、物流限時配送,實現了365X24小時不間斷領用發票。

(3)即時領票:加強稅務、工商數據共享,簡化新辦企業18項辦稅流程,減並資料415項,實現新辦企業即時領票。

(4)推出「網上申請、快遞配送」的郵寄代開發票模式。

成效:北京市2019年上半年通過「即時領票」網上辦理業務59萬餘戶次;通過「票E送」領用發票量占全市發票發售總量的55%;為4萬餘戶企業郵寄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占全市代開總量的26%。


(六)跨境貿易(2項)


實行通關全流程電子化

實行進口許可證件申領和通關作業無紙化;進出口環節驗核的監管證件由86種減少至46種;全面推廣電子報關委託,實現網上申報、自助列印;在日本、香港航線實現海關與企業間材料電子化流轉。


推行海關內部核批「一步作業」

簡化和下放部分海關內部核批作業,海關內部核批「兩步作業」減為「一步作業」,如報關單修撤、直接退運、暫時進出口貨物及延期、特殊通道申報等,由通關現場完成核批,職能管理部門後續核查、不再進行事中干預,提高現場作業效率,壓縮通關時間。


(七)執行合同(2項)


推行法院網上立案與司法數據常態化公開

北京法院對買賣合同、金融借款合同、委託合同等商事案件開通網上直接立案,網上立案24小時不打烊。設立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對適用網上直接立案的案件,當事人在立案、審判、歸檔等階段不需向法院提交紙質版起訴材料。通過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向社會公開全市法院收結案情況、結案率、商事案件平均審理天數、執行天數。研發「北京法院微訴訟平台」微信公眾號,將案件訴訟風險智能評估、試算工具、網上預約立案、調解指引、在線調解等功能融入手機端,為當事人提供指尖上的便利化、智能化體驗。

成效: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從2018年9月9日掛牌成立至2018年12月31日,累計收案3040件。


構建訴訟服務平台

北京高院依託「北京法院訴訟服務」微信公眾號,結合信息技術最新成果,打造上線「微律師」服務平台。平台主要服務功能包括:網上立案、案件查詢、文書送達、材料提交、開庭提醒、聯繫法官、卷宗借閱、營商環境、找法問案、網上交費、證據交換等。

成效:2019年1月7日「微律師」平台上線,截至3月底,訪問量已突破25萬次,公眾號關注用戶近6萬人。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一批「北京經驗」獲得複製推廣的同時,新的改革舉措正在持續推出。

下一步,北京將力爭再上新台階,打造「審批最少、流程最優、效率最高、服務最好、企業和群眾獲得感最強」營商環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RK3bG0BJleJMoPMvG1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