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善光公主,無常力最大,持著感恩的心

2020-06-01     善知

原標題:佛教故事:善光公主,無常力最大,持著感恩的心

善光公主

當年波斯匿王有一個女兒,名叫善光,聰明伶俐,相貌端莊,父母很疼愛她,宮內的人也對她很恭敬。他父親波斯匿王對女兒說:「你是因為父王我的緣故, 所以才會受到宮內人的尊敬。」善光公主回答道:「這是因為我自己的業力,和父母沒有關係的。」波斯匿王問了三次,善光公主全都是做同樣的回答。

於是波斯匿王就很生氣地說:「那現在就看看你究竟是有這個業力還是沒這個業力。」然後波斯匿王就吩咐左右侍從,從城裡找一個最下等貧窮的人來。不多久,下人回報說已經找到了,並且帶來參見大王。波斯匿王就把女兒善光嫁給了那個窮人,並對女兒善光說:「如果你真是因為你自己的業力,不需要藉助我的勢力,那就走著瞧吧,以後的事情就能驗證出你說的對不對。」善光依然答覆說「我有我自己的業力」,然後就和那個窮人互相依扶著出門而去。

善光公主問他的丈夫:「你還有父母麼?」窮人回答說:「我父親以前是舍衛城裡面最富貴的,不過如今父母全都已經過世了,沒有依怙,所以窮苦潦倒。」善光問道:「那你還記得你以前的宅院的位置嗎?」其夫回答說:「地方還記得,但宅院都已經坍塌毀壞了,只有空地。」

於是善光就和丈夫一起到老宅去,在破舊的宅院周圍查看,在他們所經過的地方,地面突然自己塌陷,顯露出地裡面以前埋葬的寶藏。善光就拿出珍寶,僱人新修宅院,不到一個月時間,宮殿宅院等就建好了。也有很多的侍從婢女。此時。波斯匿王也想念他的女兒善光,不知道地如今生活的怎麼樣了。有人回答說:「她現在的宮殿宅院和錢財不比大王少。」波斯匿王不由得感慨道:「佛陀說的果然真實不虛,自作善惡,自受果報。」

善光公主讓丈夫到宮中迎請其父王波斯匿王,波斯匿王接受了邀請,見到善光公主家裡也是華麗莊嚴,比王宮還要好。波斯匿王見到這種場景,感嘆以前未曾見過,說道:「這個女兒知道她自己說的沒錯,所以一直回答我說自作此業,自受果報。」波斯匿王就去問佛陀,這個女兒以前做過什麼福德,能夠生在王宮之家,身有光明,佛陀回答說:「在九十一劫之前,有一佛號毗婆屍,那個時候有個大王名叫做『盤頭』,他有一個王后。毗婆尸佛入涅後,盤頭王造了一個七寶塔來供奉毗婆尸佛的舍利。他的這個王后,用帶有如意寶珠的天冠戴在毗婆尸佛像頭上,光明照世,並發願說:願我將來身有光明,紫磨金色,尊貴榮華,不要落入三惡道和八難當中。」

那時,這個王后就是如今的善光。在迦葉佛的時候。一個婦人要用好的食物供養迦葉如來及四大聲聞弟子。她的丈夫當時要阻止她。她勸丈夫說道:「你不要阻攔我。請讓我供養佛陀和他的弟子,使他們食物充足。」丈夫聽從了她的話,讓她供養完畢。那時她的丈夫,就是今日她的丈夫。那個時候的那個婦人就是今日的善光。當初她丈夫由於阻攔她供養,所以經常貧窮。但由於後來聽從了婦人的話,所以娶得那個好人也就是善光,才可以得到大富貴。失去這個婦人之後,還是會貧賤。善惡業報,絲毫不會差。王聽到佛所說的話受益匪淺,不再自大傲慢,深信並了解因果關係,歡喜而去。

 無常力最大

過去,有一個村落的長者們,聽說佛陀要到村落來,立刻徵召年輕力士整頓道路,村內的壯士競相參與,人數共計五百名。整治中,發現道路中央橫著一塊大石頭,任憑五百力士如何使力,都無法搬動。

這時,正巧佛陀路過,詢問原因之後便說道:「我來幫你們把石頭移開。」只見佛陀輕輕一提,便舉起石頭拋向空中,「咻!」地一聲,瞬間就不見石頭蹤影。

這些力士又問:「世尊!除了父母所生力、解脫力,還有沒有更大的力量呢?」

佛陀回答:「還有福德力。佛陀因為修行圓滿的福德力,才能於菩提樹下,降伏魔障,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五百力士又問:「世尊!除了福德力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力量?」

佛陀說:「還有智慧力。智慧圓滿,才能斷盡無始劫來積習的煩惱。」

五百位力士又問:「除了智慧力之外,還有更大的力量嗎?」

佛陀就講:「還有神通力。有神通力可以降伏耆舊無智、貢高的六師外道。」

五百力士接著又問:「除了神通力,還有其他更大的力量嗎?」

佛陀回答:「雖然有父母力、禪定力、解脫力、福德力、智慧力和神通力,另外還有一個最大的力量,誰也逃不過,就是無常力。」接著佛陀為大眾說了這麼一個偈子:「禪定與解脫,福德智慧力,如斯諸力等,無常力最大。」

佛陀告訴五百力士:「當知如來之身雖如金山般地堅固,最後還是歸於無常。有智慧的人,應當追求無常不能逼迫的境界。」佛陀又說:「你們應當知道,今日世人的壽命漸漸減短,色力薄劣。其實這顆大石,只是過去的人平常拋擲戲弄的石頭而已,你們可以看看石頭的兩旁,還留下手指拿取的痕跡。」一旁專注諦聽的五百力士,個個驚訝不已,生起稀有之心,摧伏了內心的驕慢。

佛陀知道他們得度的因緣已經成熟,就繼續為他們開示四諦法門,五百力士無始以來積習的錯誤知見,就此摧破,證得了初果羅漢。

持著感恩的心

佛陀在舍衛國時,當地有一位很有才華的年輕人,年紀才二十出頭,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甚至連醫學也很精深,但是,學得愈多他愈覺得不足,因此並不快樂,他發願要把天下各種技藝都學會。

這位年輕人就到處去拜師參學,他什麼都學,從穿衣開始學,乃至成為一位很好的裁縫師;飲食方面,他也成為很好的廚師,還有其他的技藝,別人不會的他也都會了,但是他仍然不知足、不快樂。

於是他又立志要遊學於天下,去探究百工技藝。因此,他離開舍衛國到處去參學。

他看到有人在做弓箭,雖然看來很簡單,但製作的人手藝非常精巧優美,三兩下就能把它彎成一把弓,而且每一支成品的尺寸大小都一樣,他看了覺得這樣的手藝自己也應該學會,有朝一日若有人來侵犯,自己也好有個防備。

他很用心地學,沒多久不但學得很精巧,而且手藝與師傅一樣精美,於是就離開該處。

接著他看到有人在雕刻,一塊木材可以雕上栩栩如生的龍鳳,他覺得這也是很好的手藝,於是又潛心學習,過了一段時日,他已學會一手雕刻的好手藝。

學成之後他又離開了,半路上看到有人在造船,他覺得自己陸上的謀生技能,大都已經學會了,因此,他又拜師學造船,過了一段時間,造船的技術也學會了,前前後後總共遊歷了十六個國家,飽學了各項技藝。

回到舍衛國後,他生起貢高我慢之心,自認天下的百工技藝他已無所不能,所以他就貼出告示邀人來比賽,想藉此展現專長。

佛陀知道了就來到這位年輕人的住處,年輕人遠遠看到佛陀和幾位弟子到來,心裡覺得很奇怪,因為他看過各式各樣的人,連國王也見過了,可是從來不曾見過如此莊嚴法相的人,尤其是服裝和圓頂的樣子,心想:這到底是怎樣的人呢?

他很好奇地走向佛陀,看到佛陀的莊嚴法相,內心很自然就被攝住了,不由自主地合掌走向佛陀並問:

「請問您從何處來?不知您是什麼身份?從事何種行業?」

佛陀回答:「普天之下,靠竹林的地方,弓箭業自然興盛;靠林區的地方,雕刻業繁榮;近海之地,則造船業興旺。而我所從事的是,調心、調身的工藝。」

年輕人聽了更覺得稀奇,天文地理、琴棋書畫,他樣樣都會,卻不曾聽過有什麼調心、調身的工藝!要從何調起呢?他請問佛陀:「調心、調身有幾種方法呢?」

佛陀說:「比如:五戒、十善、六度、四諦或者是四禪、三解脫,這些都是調心調身的功夫。」

年輕人聽了,不知道五戒十善是什麼?四諦六度又是什麼?何謂四禪三解脫?他樣樣很好奇。

佛陀就很慈祥地說:「天下的米不是一個人吃得完的,天下的事也不是一個人做得完的,一定要互相幫助,時時抱著感恩、回饋眾生之心;若能時時感恩眾生、感恩父母、感恩天地,你的心自然能夠具足五戒十善,然後深入四諦的道理,力行菩薩六度,廣結善緣,發揮佛菩薩大慈大悲的心,利益眾生。」

年輕人聽了,心境豁然明朗清凈,那種境界真美,於是向佛陀請求皈依、出家。

這位弟子很精進,沒多久就證得阿羅漢果。

佛陀說道,天下的事不是一個人做得完的,世間的米也不是一個人吃得完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有感恩的心,感恩天地萬物,若能如此,每一個人的心時時都是好心,時時都是歡喜心,面對外境的一切都變化,都能進退得宜,而想有美好的人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PGcbnIBnkjnB-0znab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