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我國第一架直升機誕生,特殊設計被俄沿用至今,現役就有

2020-01-20   軍迷哨所

說到直升機,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現代生活中,直升機的運用極為廣泛,如醫療、救援、探測、科研、軍用等等。相較於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的使用更加靈活,其最大的優點就是不需要專用的機場和跑道,隨便一個場地就能實現起降,同時還能進行空中懸停。在救援等領域,這兩項優勢發揮著巨大的優勢,對運送傷員運送物資等等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災區沒有現成的起降場地。在軍用領域,直升機的運用更加廣泛,直升機已經成為各國軍隊的核心標配之一,可運用於對地攻擊、機降登陸、武器運送、後勤支援、戰場救護、偵察巡邏、指揮控制、通信聯絡、反潛掃雷、電子對抗等等。


直升機為何擁有這些特殊的優勢?這其實和其自身的特殊設計有著密切的聯繫,直升機不像固定翼飛機那樣,依靠機翼產生升力,發動機作為動力。直升機沒有機翼,它依靠旋翼和發動機的動力,旋轉產生升力,再由尾翼控制其穩定性。種類主要分為兩種,如單旋翼式和雙旋翼共軸式,前者的工作原理我們已經提及到,而後者和前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取消了尾翼,增加一個旋翼。兩個旋翼共軸,旋轉方向相反,它們的反扭矩可以互相抵消,這樣,就用不著再裝尾槳了。

卡50武裝直升機


不過雙旋翼直升機的運用並沒有單旋翼直升機那麼廣泛,只有蘇聯/俄羅斯運用較為廣泛,如卡-26、卡-226、卡-25、卡-50和卡-52等,這些直升機就採用了雙旋翼的設計。因為取消了尾翼,使得這種飛機比較緊湊,非常適合艦載使用,所以在俄羅斯海軍和中國海軍中有大量的雙旋翼直升機在服役。另外,共軸式直升機氣動力對稱,其懸停效率也比較高,飛行穩定性好,也便於操縱。成為了它沒有被單旋翼全面取代的原因,不過因為雙旋翼共軸式直升機操縱機構複雜的特點,使得製造難度比較高,以至於其它國家不願意大量使用和研製這種直升機。

卡-52直升機


說到雙旋翼直升機的發展,我國可謂是最早發明這種直升機的國家,最早可以追溯到1944年,當時被稱為「中國飛機製造業的先驅朱家仁先生」設計了中國第一架直升機。1945年秋,"蜂鳥式甲型單座直升機"研製成功,一架採用共軸雙旋翼設計的直升機誕生了,由此開啟了雙旋翼直升機的時代,並且這種技術被沿用至今,更是俄羅斯卡系列雙旋翼直升機的鼻祖。

蜂鳥式甲型單座直升機


除此之外,在蜂鳥式直升機取得成功以後,朱家仁先生還設計了一種被稱為「飛行香蕉」的CJC-3A縱列式雙旋翼直升機,它今天被看作是美國大名鼎鼎「支奴干」直升機的老祖先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那個戰亂、落後和貧窮的年代,我國直升機技術的發展幾乎和西方已開發國家同步進行,還創新了大量的新式技術被沿用至今。

飛行香蕉CJC-3A縱列式雙旋翼直升機


支奴干直升機


不過很遺憾的是,限於當時中國的航空工業製造能力和內戰的影響,這些技術在內戰中消失,至今去向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