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首屆草果文化周開幕:構築綠色香料新產業,打造綠色食品品牌

2019-11-02     微動雲南

金秋時節,正值草果豐收季,紅彤彤的草果映紅天空,香飄峽谷。11月2日,國內數百名香料行業專家、企業代表齊聚怒江,參加「共話綠色香料發展,助力怒江脫貧攻堅」為主題的怒江州首屆「草果文化周」活動,近距離感受峽谷之美、草果之香,為怒江發展綠色香料產業出謀劃策建言獻計,助力怒江脫貧攻堅。

據了解,為了全面貫徹落實雲南省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部署要求,進一步加快怒江綠色香料產業發展,把以草果為代表的綠色香料產業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經濟優勢,進一步加強綠色香料產業的宣傳推介、文化發掘與開發工作,擴大怒江綠色香料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造市場廣泛認可的怒江峽谷綠色香料產業品牌,做大做強怒江綠色香料產業,助推怒江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發展。中交怒江產業扶貧開發有限公司、怒江州產業扶貧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發起舉辦這次活動。

本次「草果文化周」活動以科技研討會、香料學術年會為主要活動載體,涵蓋招商推介、產品展示等內容。其中科技助力產業發展活動包括:全國綠色香料產業科技研討會(中國熱帶作物學會香料飲料作物/咖啡專業委員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草果知識科普講座、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綠色香料產業研究院揭牌等內容;產品展示活動包括:綠色香料新產品推廣、草果美食(草果宴)大賽、草果王評比;招商推介活動重點圍繞香料植物面向食品、調味品的加工,保健食品及延伸產品等精深加工,以及綠色香料物流,倉儲、運輸、貿易等環節和領域,以主場招商推介會、招商洽談會等形式,開展綠色香料產業招商活動。


以草果為代表的怒江綠色香料產業已經逐步成為怒江傳播少數民族文化的良好載體、展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推動群眾脫貧致富的主要抓手,綠色香料產業已經成為怒江的一張新「名片」。本屆草果文化周是展示怒江草果產品、交流草果文化、共話綠色香料產業發展的重要平台,通過活動周得到國內香料領域知名專家和各位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業內知名專家、知名人士雲集,必定會對怒江發展綠色香料產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相關閱讀

怒江州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功能區,生物種類豐富,屬「三江併流」世界自然遺產腹地,境內森林覆蓋率75.64%。境內有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雲嶺省級自然保護區。全州國土總面積中98%以上是高山峽谷,可耕地面積少,墾殖係數不足5%。特別是隨著國家實施生態修復工程,施行退耕還林政策後,可耕種面積進一步減少,更加制約了傳統農業產業的發展。


怒江有優越的生態資源條件,境內怒江、瀾滄江、獨龍江三大水系水質一直保持在III類以上,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等級排在雲南省第一位。列入國家保護的動植物有1500多種,被譽為「動植物王國上的明珠」和「天然的生物基因庫」,是全球三大生物多樣性中心之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功能區,是西南邊境重要的生態屏障,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等級列雲南省第一位,發展特色生態農業產業的條件得天獨厚。


草果,為姜科豆蔻屬多年生常綠叢生草本植物,食藥兩用,用途廣泛,經濟價值高。怒江高山峽谷地帶,潮濕的氣候特徵非常適宜種植草果。怒江種植草果的歷史悠久、種植地域廣,受益人口多。福貢、貢山、瀘水三縣(市)長達上百公里的峽谷溝箐、高山村寨,到處是綠油油的草果地。既綠了山坡,又富了村民,實現了經濟生態效益雙贏。



近年來,怒江在舉全州之力決戰深度貧困脫貧攻堅戰中,深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立足資源優勢,因勢利導,大力發展以草果為主的綠色香料產業,用百萬畝「草果長廊」構築綠色脫貧之路。青山密林下的草果,正已成為怒江老百姓脫貧致富的金果銀果。


截至2018年年底,怒江草果已由原來的零星種植,發展到連片規模種植。全州草果種植面積達108.21萬畝,掛果面積40萬畝,鮮果總產量近3.34萬噸,產值5.3億元。超過雲南省種植面積的一半以上,成為我國草果核心產區和雲南省最大的草果種植區。草果產業帶動沿邊3個縣(市)21個鄉(鎮)116個村4.31萬戶農戶,覆蓋人口16.5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8萬戶3.78萬人,占全州貧困人口的23.05%,帶動貧困人口人均增收2700多元。湧現出了許多因草果脫貧摘帽的草果鄉、草果村:貢山縣獨龍江鄉和普拉底鄉,福貢縣馬吉鄉,瀘水市上江鎮,瀘水市魯掌鎮的三河村等。獨龍族在全國28個人口較少民族中實現率先脫貧,草果產業功不可沒。2018年底,獨龍江鄉種植草果面積達68277畝,草果產量突破1004噸,產值約743萬元,草果收入占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的47.60%。草果產業已成為了直過民族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支撐。(茳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EG1LG4BMH2_cNUgSYJ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