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換了4個人,美國國安助理為啥這麼「燙嘴」?

2019-09-26     環球人物雜誌

當博爾頓的強硬,遇上奧布賴恩的溫和,特朗普可能更「喜歡」後者。

|作者:王嘯(國防大學博士) 二水

終於有人做「接盤俠」了!

一周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上宣布,任命羅伯特·奧布賴恩為新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以下簡稱國安助理)。

特朗普推特截圖

奧布賴恩也成為繼弗林、麥克馬斯特和博爾頓之後,特朗普任期內的第四位國安助理。

此前,特朗普列出了5名國安助理候選人,他們分別是陸軍預備役少將里基沃德爾、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的安全助手基思凱洛格、人質談判專家奧布賴恩、國務院的前幕僚長弗雷德·弗萊茨和美國能源部負責核安全的副部長。

為啥特朗普要選擇名不見經傳的奧布賴恩做助理?

進入政壇之前,奧布賴恩原本在洛杉磯經營一家律師事務所,他非常擅長談判。在進入美國國務院外交體系後,多年專注於阿富汗和中東地區事務。

就在幾個星期前,沙特石油設施遭遇襲擊,阿富汗與塔利班的和談又出現不確定性,特朗普在此時挑選對以上地區十分了解的奧布賴恩,絕不是「一時興起」。他本人也對這位國安助理表示很滿意:「奧布賴恩太棒了,我們彼此很了解。」

與前任一拍兩散

為啥人們這麼關注美國國安助理?

國安助理作為美國總統的安全顧問,是協助總統處理國家安全事務的助理,同時也是總統外交政策諮詢的對象,其級別相當於內閣成員,其手中權力的大小也與總統對其信任程度密切相關。通常,國安助理只需總統提名,不需要參議院認可。

奧布賴恩的前任,今年71歲的博爾頓,是美國政壇著名的「鷹派」人物,以對外政策立場強硬著稱。在特朗普任期內,雖然博爾頓目前是擔任國安助理時間最長的,可兩人的關係似乎並不「和諧」。



特朗普和博爾頓(右)。

特朗普多年來一直批評小布希政府入侵伊拉克,因此他不會重蹈覆轍。而博爾頓作為新保守派的一員、小布希政府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主要推手,從未放棄單邊軍事行動和政權更迭的「原教旨主義」。

今年以來,特朗普多次在公開場合否定博爾頓的外交政策主張,不僅兩人的分歧逐步公開化,還讓全世界都對美國的外交政策感到困惑,尤其是在戰爭與和平問題上。

特朗普上任時誓言退出海外戰爭,並把與朝鮮的外交關係作為一項標誌性舉措。博爾頓則一直主張採取軍事行動,反對與朝鮮談判。

就這樣,兩人不可調和的「矛盾」越來越多。

終於在9月10日,特朗普突然要求博爾頓辭職,並稱其不僅在委內瑞拉和朝鮮等問題上「犯錯」,而且粗暴又強硬,無法與白宮內的一些高官和睦相處。

而另一邊,博爾頓也不甘示弱,僅在特朗普發出該條推文十幾分鐘後,便回應:「昨晚我提出辭職,特朗普總統說,我們明天再談這個吧。」

兩人一拍兩散!

好好先生

也許是因為在博爾頓那裡受到了太多的「委屈」,特朗普這次選擇了性格討人喜歡、舉止和藹可親的「好好先生」——奧布賴恩。



奧布賴恩(左二)在家人的見證下宣誓就職。

出生於美國加州的奧布賴恩,是一名摩門教徒。他以優異的成績先後畢業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學院,擁有法學學位。

與多數法律系學生一樣,從法學院畢業後,奧布賴恩成為了一名職業律師,在洛杉磯擁有一家法律事務所,主要業務是案情複雜的訴訟和國際仲裁。除了公司業務,他還在超過20起國際訴訟中擔任仲裁人,並作為美國聯邦法院指定的專家,參與了多起複雜案件的審理。

奧布賴恩還曾作為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的成員,在2013年10月赴羅馬尼亞監督總統大選,並在2014年10月赴烏克蘭監督議會選舉。

因具有國際政治和法律的雙重專業背景,他還曾在2008年至2016年期間擔任總統候選者羅姆尼和斯科特·沃克的高級顧問。

小布希政府時期,奧布賴恩開始進入美國國務院工作,成為一名職業外交官。他先後歷任小布希、歐巴馬和特朗普三任總統,在多名國務卿手下工作過,職業生涯雖無太多亮點,但穩紮穩打,是兩黨都能接受的人物。

在賴斯和希拉蕊·柯林頓任國務卿期間,奧布賴恩擔任過美國國務院阿富汗司法改革政府私營企業聯合會的主席,領導該組織為阿富汗法官、檢察官和辯護律師提供培訓,以提高阿富汗的法治水平,並提供獎學金,資助阿富汗的年輕律師赴美留學。

2005年,他被小布希總統提名並獲參議院批准,任第60屆聯大美方代表,與時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博爾頓共事。

特朗普的「Mr. Right」?

當博爾頓的強硬,遇上奧布賴恩的溫和,特朗普可能更「喜歡」後者。兩人的一去一來,也體現出國安助理與總統之間的微妙關係。

雖然與「大師級」前任國安助理基辛格、斯考克羅夫特、布熱津斯基等人相比,奧布賴恩顯得有些資歷平平,但在超級強勢總統特朗普的手下工作,他善於溝通協調的品質又十分難能可貴。

2018年5月,奧布賴恩被特朗普總統任命為大使級總統特使,在國務院牽頭負責人質事務。

此後,他在全球進行積極斡旋,使數名被關押在外國的美國公民獲釋,為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加分,從而獲得特朗普的肯定。他本人也迎來自己職業外交生涯的「高光時刻」:

2018年,促使土耳其政府釋放了被關押的美國律師布倫森;

2019年,奉特朗普之命赴瑞典,成功「營救」因打人指控被拘留的美國說唱歌手羅基,被特朗普盛讚在解救美國人方面,取得了「無與倫比的成功」。

對此,奧布賴恩深諳官場之道,很「明智」地將功勞歸於特朗普,並稱他「是我所知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質談判專家」。

奧布賴恩(左)和特朗普

不過奧布賴恩究竟是國安助理這一重要職位的「Mr. Right」,還是另一位過渡人物,還要取決於他與特朗普的互動,即他倆的安全理念是否合拍、核心圈子能否合作,以及他在推進解決特朗普優先關注的安全問題上是否得力……

而目前除了國家安全委員會,白宮還有一個影響力很大的安全機制,即由特朗普的女兒、女婿等人組成的核心小圈子,這個小圈子的成員大多沒有正式官職,但對特朗普的影響卻十分重大。

個性溫和、善於協調的奧布賴恩,在處理與各方包括總統的核心小圈子的關係時,無疑會比博爾頓做得更好。他將是協助總統落實安全政策的低調配合者,而不是試圖強迫總統接受自己觀點的強硬派,這也是特朗普最終選擇奧布賴恩的一個重要因素。

2016年特朗普上台以來,美國在安全領域進行了重大調整,這種調整主要是總統國安團隊集體工作的成果,同時也帶有鮮明的特朗普特色。

首先,出台了國家安全戰略等一系列重要的戰略報告,明確宣示戰略重心從反恐轉向應對大國競爭,強調與中俄在地緣政治和新型領域的競爭博弈。

第二,單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協議和中導條約,打破地區和大國間脆弱的戰略平衡,為持續的地區動盪和大國間軍備競賽埋下伏筆。

第三,調整與盟友和夥伴國的安全關係,以配合美在中東地區戰略收縮和在印太地區戰略擴張的需要。

而國安助理作為總統的首席安全顧問和國家安全事務的主要協調人,要在持續推進安全戰略調整與協調解決熱點問題之間、在實現美國的長期戰略目標與兼顧總統尋求連任的短期需要之間,在整合正式的國安團隊與容納白宮的非正式安全機制之間尋找到平衡,可謂困難重重!

如今,臨危受命的奧布賴恩也很快進入了角色。這位「好好先生」在發表就職演講時說:「能為總統服務,我備感榮幸。在特朗普總統的領導下,我們的外交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我希望能夠繼續將成功繼續下去。」

可「伴君如伴虎」,他能否跟上個性總統特朗普的節奏,收拾好前任留下的攤子,還要看他接下來的表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BNpbW0BJleJMoPMmNL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