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豐收我的節!第二屆關中忙罷藝術節開幕

2019-09-24     大西安

秋天的聲音是豐收的一曲交響樂,終南山下,農人忙罷,迎來了豐收的節日。9月23日上午,2019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第二屆關中忙罷藝術節(秋收篇)在鄠邑區石井鎮移民安置社區開幕,鄉親們聚在一起,聽鑼鼓喧天、讚歌飛揚,看非遺、農民畫藝術,共同慶祝「我的豐收我的節」。

|第二屆關中忙罷藝術節(秋收篇)上歌舞飛揚|

|第二屆關中忙罷藝術節(秋收篇)上鑼鼓喧天、讚歌飛揚,共同慶祝「我的豐收我的節」|

自打去年從澇峪口搬遷出來,村民陳登峰一家日子變化巨大,秦嶺大山的土坯房換成了小洋房,住進了乾淨、寬敞、祥和的石井鎮移民安置社區。「日子變化大,真是大不一樣。」一早起來,陳登峰便抱著孫子在院中看演出,一下瞧瞧非遺民間手工藝作品,一耳聽聽台上戲曲連台為祖國歌唱。「今年,慶祝活動都放在了自家院裡,美得很!真是我們的節日。」

在小廣場上,搭起了一連串的紅布台子,展示著鄠邑區非遺民間手工藝作品,蘆席、木刻版畫和布老虎,一樣樣精美的非遺手工藝品,向村民展示了鄠邑區高超的民間技藝。《娶媳婦》《槐花香》《春耕》等戶縣農民畫展出更是讓村民了解身邊的藝術作品。「穀子磑村編織蘆席有三百多年歷史,主要編炕席、席包,同時還編織頂棚席、席籠等,長期供應著鄠邑和長安大部分群眾的生活所需。」鮑恆武是蘆席編織技藝的傳承人,是一個標準的「老把式」。在現場,他帶來的蘆席手工藝品格外引人關注。「現在學藝的人越來越少,借著農民豐收這一舞台,也希望有更多人了解這門技藝。」鮑恆武拿起破篾兒的工具展示著如何將杆子分割成可用於編織的篾。

大廣場上座無虛席,舞台上的讚歌一首接一首。「我願和大家分享豐收的喜悅,今年戶縣葡萄的收成依舊不錯,6年種植,收穫滿滿。馬上就是國慶節了,也祝願祖國繁榮富強!」在舞台上,葡萄種植戶王衛峰為戶縣葡萄代言,通過網絡直播與全國觀眾分享豐收的喜悅。2019中國農民豐收節,鄠邑區作為全省三地之一參加了全國70地慶豐收全媒體聯動直播活動,活動現場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演出了秦腔、眉戶關中戲曲展演、關中鼓舞演出、戶縣農民畫以及非遺展等,節目內容貼近農民生活,一張張洋溢著喜悅的笑臉,像是在說:「分享豐收的喜悅,這是我們的節日。」

本屆關中忙罷藝術節除了在石井鎮移民安置社區的啟動儀式外,另有3個板塊,在澇店鎮龍窩酒廠舉辦的關中糧作農產品展示,為大家展示關中慶豐收祭酒儀式、關中風土人情泥塑館、龍窩酒釀造車間、釀酒工藝、酒海(非遺)和戶縣葡萄等特色農產品;在關中婚俗博物館舉辦的關中婚俗美食展示;在蔣村鎮優優葡萄觀光園舉辦的關中地區「我的豐收我的節」農民賽詩會,組織周邊農民詩人進行賽詩。

慶祝豐收 弘揚文化 振興鄉村

我市縣鄉村開展喜聞樂見的慶豐收活動

秋分時節,迎來了2019中國農民豐收節。記者從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今年全市繼續秉承「慶祝豐收、弘揚文化、振興鄉村」宗旨,引導帶動縣鄉村廣泛開展喜聞樂見的慶豐收活動。

在推進方式上,我市將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和基層的積極性,把活動重心進一步下沉到縣鄉村,提高農民參與度和基層覆蓋率;在活動內容上,突出地域和民族特色,展現蓬勃的時代氣象、火熱的生活激情、濃厚的「三農」情懷、多樣的農耕文化、光明的振興圖景以及廣大農民的時代風采;在主題設計上, 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鄉村振興戰略和脫貧攻堅戰三大主題緊密結合,突出「3+X」特色產業發展,緊扣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主線,進一步營造全社會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激發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匯聚磅礴力量。

2019中國農民豐收節節慶部分還將繼續貼近農民的生產生活,順應農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提高農民的參與性和互動性,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讓農民真正成為節日的主角。各區縣還將結合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慶典活動,重點為廣大農民特別是青年農民,搭建風采展示的舞合和幹事創業的平台,形成萬紫千紅、異彩紛呈、紮根基層,萬眾參與的濃厚氛圍。

我市農業農村部門還參加了農業農村部與省政府在渭南市共同舉辦中西部五省區貧困地區產銷對接會暨陝西特色農產品展銷會及慶祝農民豐收節活動(簡稱「兩展一節」),將慶豐收和促銷農產品有機結合,以優質農產品展銷促銷的形式歡慶豐收。參加陝西省第二屆農歌大賽。推薦當地農民歌手,參加以「鄉村振興,美麗家園」為主題的民歌大賽表達廣大農民的豐收喜悅,共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AAjYm0BJleJMoPM2V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