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肯定很想知道,讓中亞兩國聯合申遺的古墓主人到底是誰?居然有這等地位,還被譽為東方哥倫布。其實稍微想一想,就可以猜到此人就是絲綢之路的開闢者——張騫,除此之外,他還是西漢時期傑出的外交家、旅行畫家和探險家,當然,這些身份與絲綢之路開闢者這一身份相比,就顯得不那麼引人注目了。
西漢建元二年,張騫奉命率領一百多號人出使西域,打通了西漢與西域之間的南北通道,這樣一來,中原文化就傳播到了西域,再以西域為樞紐,將中原文化傳播到其他國家。
這促進了中原與各國的文化交流,之後不斷從西域各國引進珍貴物品到中原,將中原特有的東西傳播到西方,久而久之,就進一步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這一創舉在我國歷史上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
在漢武帝元鼎三年,這位東方哥倫布於漢朝的帝都長安逝世,被葬於漢中故里。後來在陝西省發現了一座西漢墓,引起了專家們的重點關注,經過專家們的一系列考察,他們推斷出了這座古墓的墓主就是東方哥倫布——張騫。而這古墓才被發現,就被三個國家聯合申遺。
張騫墓坐落於漢江北岸,坐北朝南,寬有十五米,長有十五米,高有八米,平面呈長方形。整個墓地占地面積很大,有十二畝。在墓地的門前,有一對由座杵和斗三個部分組成的用石頭做的華表一對,工藝非常精巧,很有漢代建築風格。
在張騫墓的兩側還有兩尊漢代的石刻,兩尊石刻的形狀十分相似,用料也都是採用的石灰石,雕刻方法也都是採用的圓雕手法,整體來看,風格比較抽象,這也體現了古代雕刻工匠的高超技藝和手法,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
這兩尊石雕分別叫做石虎和雄奇,在它們背後,還有著一段神奇的故事:傳說它們是張騫犯錯時意外得到的天宮織女的支機石,當地的百姓還將它們當作是神靈,經常來這供奉香火,希望它們能保一方平安,這種情況直到解放後才有所消減。
在歷史上,張騫的墓穴曾被多個盜墓團伙"光顧",裡面的很多文物都被盜竊走了,內部地面上殘留的文物有很多都是清代人建造的。
所以在這座墓被發現的時候,專家們並沒有很快判定出這座墓的年代和主人,而是經過了一番仔細觀察,發現了博望侯封泥才推斷出墓主身份,這博望侯封泥長二點二厘米,厚零點四厘米。博望侯就是張騫,在張騫打通中原通往西域南北通道的時候,漢武帝就封他為博望侯了。
張騫之墓一被發現,就被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三個國家聯合申遺,最後成功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張騫墓不僅僅只是葬張騫的一個普通古墓,它承載了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它見證了絲綢之路的發展和繁榮,它是那個光輝時代的歷史見證者。
雖然時代不斷發展,曾經的光輝歲月已經淹沒在歷史大流之中,但是仍然有很多見證者屹立於世,向後人說著曾經那段光輝榮耀。
來源:自媒體號「歷史芷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8mZJ28BMH2_cNUgATt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