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訊 | 運城市首例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手術在該市第一醫院成功開展

2019-11-14     運城實時資訊

點擊右上方字體「關注」,即刻免費閱覽和分享《運城實時資訊》,獲取最快和實用的資訊,並參與留言評論

(運城實時資訊)11月13日11時,運城市第一醫院,由心內科張國英主任所帶領的團隊成功完成的我市首例「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手術。

接受該項新植入手術的患者郝某(化名),34歲,2019年11月1日因「突發胸痛12小時」急診入院,行心電圖示:II、III、aVF導聯T波倒置,急診化驗肌鈣蛋白>2000 ng/L,徵得家屬同意後行急診冠脈介入診治:冠脈右優勢,RCA近段閉塞,行PTCA及反覆血栓抽吸後,冠脈內給予尿激酶原20mg後中遠段長瀰漫病變伴大量血栓最窄90%,血流TIMI2級。術後給予抗凝、雙聯抗血小板、調脂、擴管、改善循環等治療。於2019-11-13複查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如下:RCA近段瀰漫斑塊,中段狹窄50%,遠段狹窄90%,心內科孫彥博主任與團隊成員李冰、薛曉建反覆討論精心設計手術方案 —— IVUS指導下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與家屬協商同意後植入NeoVas3.0×18生物可吸收支架,在心內科冠脈介入手術團隊及導管室護理技師團隊的密切配合下,手術非常順利。術後孫彥博主任向家屬詳細地講解手術前後的冠脈情況,經檢查顯示,患者冠狀動脈血管狹窄消失,無不良反應,效果良好,家屬非常滿意。

生物可吸收支架是在金屬裸支架、藥物洗脫支架之後,冠狀動脈介入技術的又一重大突破。目前,無論是金屬裸支架還是藥物洗脫支架,最終會殘留裸支架,在冠脈血管腔內永久留存,患者可能出現晚期支架貼壁不良、晚期支架內血栓形成、支架內再狹窄、血管幾何結構和運動功能受損等現象,最終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

因此,生物可吸收支架(BVS)應運而生。該種支架可以逐漸被人體吸收,能夠消除殘留裸支架導致的血管炎性反應,降低PCI術後遠期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一般而言, 在支架植入人體6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動脈重塑已完成,不再需要額外的支撐,而BVS在2-3年內能夠完全降解吸收, 這與血管組織再內皮化的時間相符, 可降低血管內皮化時不良事件的發生率。而且,在置入BVS後新生的血管內膜會覆蓋在不穩定斑塊的表面, 起到加固穩定的作用。生物可吸收支架旨在短期內為血管提供支撐力,然後完全消失,解除支架對血管的束縛,恢復血管的生理特性,被譽為血管疾病介入治療的第四次革命。

生物可吸收支架具有獨特的生物相容性,避免了金屬支架植入對人體產生長期異物影響, 有完全可吸收性、對人體無明顯副作用的優點,相對於年輕的患者來說,更容易接受生物可吸收支架,但同時需要規範化植入操作,對術者的要求會更高,相信隨著技術的發展,生物可吸收支架將在我市廣泛應用,為廣大市民帶來更大的獲益。

來源:運城市第一醫院急救中心

責任編輯:鮑東升

本頭條號文字圖片均為原創作品,版權歸「運城實時資訊」,剽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評論留言,與編輯互動。

合作熱線及微信15903599311 爆料請發郵件[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6U0a24BMH2_cNUgenj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