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會長期存在?長期防控靠什麼?鍾南山最新回應

2020-04-10     齊魯晚報網

新冠肺炎是否會長期存在?人們何時能獲得有效疫苗?全球疫情將如何發展?學生何時能夠開學複課?這些當前公眾聚焦的話題,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有了最新回應。

10日,鍾南山與韓國防疫專家在線交流中韓防控經驗,針對全球疫情發展態勢和防控重點,談了自己的觀點。

中國駐韓國大使邢海明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對話韓國防疫專家

新冠肺炎或長期存在,明年再來咋辦?

在線交流時,針對中國的疫情防控經驗,鍾南山談到,對於高傳染性疾病,中國政府堅決採用了抑制手段,一是武漢圍堵,二是全國範圍內群防群控。此外,中國每天都公開透明地通報實時病例,並且對密切接觸者都進行核酸檢測。多種手段下,疫情在四周時間就得到了基本控制,這就是強力干預帶來的結果。

至於何時能夠復學?鍾南山表示,一是看本地,本地區發病減少到很少了;第二個看外來輸入控制的情況,假如外來輸入基本上控制得也不錯的話,我覺得應該復學了。「具體時間不好說,我覺得應該不太長了,比如說四月底左右的時間。不能永遠不開學。」

「這個病是不可能剷除得一乾二淨的,將來會比較長期一直會有可能傳播,沒有造成大規模的暴發就行了。」鍾南山稱。

「鍾南山說動才能動」,這曾是一句在中國非常流行的網絡段子。針對疫情防控中「何時可以動」的問題,鍾南山說,在全世界範圍,特別是在大的國家,疫情假如說發作過去一個多月以後,應該就是可以動了。

「明年再來的話,我相信人類已經對這個病有比較深刻的了解,因為一開始是遭遇戰,明年就應該是阻擊戰,一旦出現,全國都會採取一些必要的行動來預防它的發展,我不相信明年來的話,又出現現在的情況。」鍾南山說。

檢測人員進行核酸提取

長期防控要靠疫苗,群體免疫行不通

針對全球疫情走向,鍾南山指出,全球疫情走向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疾病本身的規律,「現在這個疾病的基因突變,已經非常適應在人體內生存,傳播力比較大;比起流感,它有高20倍以上的死亡率,這個問題值得重視。」

在鍾南山看來,全球疫情走向還取決於歐美國家政府採取的態度。

「任何一個國家暴發,全世界都不可能安寧,不可能控制。」他強調,大家共同努力,共同研究疫苗,才有可能真正控制疫情。

談及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鍾南山表示,現在應該考慮迅速發展疫苗。「不能靠大多數人得了這個病以後產生群體免疫,這個方法行不通,付出的代價和犧牲太大,所以要進行人為干預。」

鍾南山介紹,現在在中國,5種疫苗都在同時開發,目前走的比較快的是腺病毒載體疫苗,還有全滅活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已經上到人,‍‍開始第1期的臨床試驗,全滅活疫苗很快也要上到人。‍‍上到人以後也需要有一個時間觀察,‍‍一般情況是1-2年。但是‍由於病情發展的需要,有可能會提前。」‍

上海閔行區工作人員對入境的韓國籍人員進行信息登記

無症狀感染者不是憑空而來 大多數有傳染性

針對當前中國面臨的疫情境外輸入風險,鍾南山指出,風險肯定是存在的,但風險不等於是現實。

「特別是從剛發生疫情而且疫情發展較快的國家、地區來的人,往往傳染性會比較高。只要採取嚴格監控、追蹤,一旦發現就隔離,同時對他接觸的人進行嚴密觀察。這樣情況下,就算傳染幾個人,也不會造成暴發。」

鍾南山介紹,中國重視外來輸入,特別重視沒有症狀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這些無症狀感染者不是憑空來的,主要來自兩處:一是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二是來自重點疫區。這些人已經帶有病毒,大多數是有傳染性的。

鍾南山說,未來肯定陸續還有外來輸入,特別是大城市,要想完全清零是不現實的,除非跟世界完全隔絕,所以只要把它控制在較低水平就可以了。

(中國新聞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5xiZHEBrZ4kL1VivF-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