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大家:中國第一大島是哪裡?這大家估計都知道,台灣島。
再問大家:中國第二大島是哪裡?這大家估計也都能答上來,海南島啊。
那接著問下去,中國第三大島是哪裡呢?這估摸就有相當多的人不知道了。是啊,中國的版圖形狀像一隻雄雞,台灣島和海南島就像兩個雞腳一樣,而且,比較大的島,中國也就這兩個了。
那第三大島是哪裡呢?它其實是崇明島,當然,崇明島的面積比老大和老二差太遠,台灣島面積3.6萬平方公里,海南島面積3.4萬平方公里,而崇明島的面積只有近1200平方公里,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這不過因為中國是大陸國家,確實沒有太多的大島嶼,所以崇明島才成了中國第三大島。
崇明島其實屬於長江三角洲的沖積島嶼。唐武德元年(618年),兩個小沙洲露出了海面,這被稱為東沙和西沙,江蘇丹陽、句容等地有居民遷入,唐神龍元年(705年),始建立崇明鎮於西沙,這便是崇明島名稱的來歷。到了宋代,姚劉沙、馬家浜、平洋沙等沙洲也陸續出現,隨著時間流逝,滄海桑田,許多沙島依次北靠或被沖坍消失了,東沙、西沙也逐漸崩塌,後來又有長沙出現。今日之崇明島是長江泥沙所累積出來的。由於長江攜帶的大量泥沙淤積,崇明島每年以143米的速度向東海延伸,增加土地約487公頃。
明清時期,很多沙島形成了一片,1644年左右,一個很大的島嶼漸漸成型了。
1000多平方公里,說大不大,但說小也真不小,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崇明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太祖朱元璋因元崇明知州何允孚率眾歸附,御書「東海瀛州」贈之,於是崇明島有了「東海瀛洲」的美名,1369年(明洪武二年),降崇明州為崇明縣。
崇明縣歸誰管呢?那個時候沒有上海直轄市,崇明縣當然是歸江蘇管,屬於蘇州府。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崇明縣專隸於太倉州。
崇明島後來大部分歸屬了上海,1958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江蘇省松江專區的上海、寶山、嘉定等3個縣劃歸上海市;11月12日,蘇州專區的川沙、青浦、南匯、松江、奉賢、金山等6個縣和南通專區的崇明縣劃歸上海市。當時這麼乾的原因是,1953年計劃經濟開始以後,因外省市計劃中未包括上海市的副食品計劃,致使上海的副食品供應出現短缺,所以上海需要副食品供應地。
不過在此之前,汪偽政府曾經於1939年6月7日將江蘇省崇明縣改隸上海特別市並改叫崇明區,抗戰勝利後當然又改回來了。
21世紀初,因三峽工程建設,5千餘名重慶雲陽縣人移民至崇明。
2016年6月6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崇明縣,設立上海市崇明區,以原崇明縣的行政區域為崇明區的行政區域。
但是,這要說明一點,崇明島有一個非常奇特的情況,剛剛上文我說的是,崇明島「大部分」歸屬上海,這「大部分」是什麼意思?難道還有少量地方歸其它地區?還真是。
現在崇明島大約1200平方公里,其中絕大多數都歸屬上海市崇明區管轄,然而,有極少一部分(約28平方公里)分屬江蘇省海門市海永鎮和啟東市啟隆鎮管轄,也就是說,現在的崇明島這麼一個小島竟然出現了「一島兩省三縣」的古怪格局(海門和啟東是縣級市)。
這種怪異的情況到底是怎麼出現的?這其實有歷史淵源了,大家剛剛知道了崇明島的來歷,它是長江泥沙所累積出來的,這是一個至今還在延續的過程,崇明島1958年被劃歸上海的時候,現在海門市海永鎮和啟東市啟隆鎮這裡還是獨立的沙洲(永隆沙和興隆沙),它不屬於崇明島的一部分,所以自然沒當崇明島的「陪嫁」,而是還繼續歸屬江蘇。
但是後來,堆積的泥沙越來越多,這些沙洲和崇明島連成一體了,那就出現了這麼一個尷尬的情況,崇明島幾乎全部歸屬上海,但有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屬於江蘇。也就是說,不是莫名其妙地留一點點給江蘇,而是原本就屬於江蘇的幾個沙洲後來和崇明島連接成一體了。
民國時期崇明全縣簡明地圖
那有人可能會問,那泥沙繼續堆積下去,崇明島會不會和大陸連成一片呢?按照現在這個趨勢,是非常有可能的,也就是說,崇明島很可能會消失,成為大陸的一部分。
現在的崇明島是上海的主要商品糧生產基地,有大約69萬居民,當地以蟹多出名,陽澄湖的大閘蟹的蟹苗就是來自崇明,故崇明也有「蟹島」之稱。島嶼上環境優美,無數鳥類到島上沙棲息、覓食。崇明東灘為中國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平國家森林公園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平原人造森林,此外,崇明島還有著上海地區規模最大的孔廟——崇明學宮。
作者:雲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