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哪一年最重要?這個問題似乎難以作答。留住了高二就等於留住了機會,如果高二做得很充分,能在學習中獨占鰲頭的話,高三應該是沒有太大的問題。因為你熬過了這個艱難而又刺激的過程,學生已經從適應中存活過來。
但是,高一也很重要。在高一好好學習,高二緊跟節奏,才能走得從容不迫。高一是基礎的夯實,高二在上面蓋重點樓層,高三是水電一體化及精心裝修,如果基地不夠牢實,在高三裝修的有限時間內,還需要去夯實地基,勢必會影響進程,最終也會影響整個樓的效果和成績。要想獲得最終的勝利,就應該在高一打牢基礎。
如此說來,高中三年其實是年年都重要。如何讓自己在學習的黃金期,不錯過機會。這是每一個高中生該關注的。三年行程,時時驚險,如果想靜待花開,勢必是步步為營,一步一個腳印,真正踏實的走好每一年,這才是重點。
1
高一:學會做好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的目的就是提升學習效率,省下來的時間可以用在自己的弱科或者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或者做運動鍛鍊身體。但是好多人不懂高中的時間分配,或者到了高三才學會正確的時間管理方法,只能追悔莫及。
1.據著名的「時間管理四象限法」
如果時間集中於「緊迫而重要」的第一象限,焦慮會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
如果時間集中於「重要但不緊迫」的第二象限,就很少感受到時間的壓力;
如果時間集中於「緊迫但不重要」的第四象限,說明總是在忙別人的事情;
如果時間集中於「不緊迫也不重要」的第三象限,就是在浪費時間。時間規劃因人而異,
2.比較合理的分配方式為:
65%—80%用來做重要但不緊迫的事情;
20%—25%用來做重要而緊迫的事情;
15%用來做緊迫但不重要的事情;
1%浪費在不重要也不緊迫的事情上。
3.一天中4個記憶黃金時間包括:
清晨起床後,適合學習難以記憶的內容;
8:00—10:00,適宜學習需要周密思考、分析判斷的內容,是攻克難題的最佳時間;
18:00後的兩個小時,複習、歸納、整理的黃金時段;
晚上臨睡前一小時,複習難以記憶的內容,因為在睡夢中大腦會繼續加工這些信息。
了解了這4個時間段,你就能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生物鐘,順應大腦記憶規律,有效提高時間利用率,最終提升複習效率。
學習方法是另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以英語為例,高中英語跟初中英語對比起來,最大的區別是,初中的考查是以詞彙和語法為主。而高中的考察明顯弱化了語法,而加強了對閱讀和寫作的考察。高一可以採取「先理解,後歸納,抓核心,辨差異,找規律,編口訣,舉一反三,巧滾雪球」的步驟來學習整理所學的知識點,將新舊知識融會貫通結合使用。
2
高二:提高解題速度
普通學生與學霸的差距並沒有天與地般誇張,只不過考試的時候「你不會的別人會,你會的別人做得比你快,最後分數比你高」。
高二學生要以提高解題速度為綜合考慮:
如果是理科生,學生需要進行「邏輯思考」,多思考,弄懂每一個公式,練就敏捷的思維。在大考前,熟悉例題、回顧錯題、多做練習題還是有必要的。如果是文科生,需要提高的是「記憶力」,學生可以提高注意力、加強學科興趣、理解記憶、多讀助記、及時複習、回憶學習、視聽結合、尋求適合自己的輔助記憶手段(如圖、諧音等)、科學用腦、保證營養。
1.效率為先,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
經過高一 一年及高二上學期的摸索,在失敗多次後,每個學生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並以此來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很典型的,在高一及高二上學期,很多同學顧此失彼,安排不好學習內容,學習陷入慌亂中,學的是數學心裡想的是物理,結果兩科都沒有學好。
在此特別提醒幾個關鍵點:晚上學習不易安排過難科目,不建議熬夜;早讀不應局限於語文英語;日常性的學習任務必須要堅持;時間安排要及時調整,不可機械。
2.全面培養學習能力,目標指向高考
所謂能力,指的是能夠用來解決新問題的素養,包括理解、探究、概括、推斷等,是高考必備的,也是區分學生水平高下的關鍵。如此重要的能力必須在高二下學期要全面擁有,這也可以看成是學習水平提檔升級的表現。此外,高二課程的難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如果學生的學習能力出現短板,必然令成績嚴重下滑。
在所有能力中,思考分析能力最為重要,它對學生能否在高三實現更大進步起著決定性作用。擁有獨立自主的思考分析能力,也就意味著學生是在實實在在的提高能力,深化對知識點的認識,於整合中把學習水平大幅提高。
培養能力,不是個很虛的問題,對此,建議同學們看看最新的考試說明,就會發現那裡面有不同的難度要求,以及考查的是學生的那種能力。現在研究它,體現的是未雨綢繆的精神,正當時;如果到了高三再做,只能是為時已晚。
3.鑽研難題的能力,捨得花時間去培養
如果你是有志於考取重點大學的學生,在高二你需要好好研究些有難度的題目。它的意義在於,能很好的提升你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文科生,主要是對政史大題的研究分析;對於理科生,主要是對數理化大題要進行持續的研究。
如果,你花一個小時去做一道數學大題,而最終沒有做出來。你認為這樣的做題是有意義的嗎?我認為是有的,當然前提是這道題不至於太難太難,而是基本屬於你的能力範圍內的。因為這樣一個看似無果而終的學習過程,其中包含著你大量的思考分析,這本身就是有效的能力提升。適當的練習一些這樣的題目,對於提升能力非常有意義,當然能得出結果更好,得不出也不要氣餒,因為它照樣有收穫。
因為它是你思維的一次歷練,是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過程。至少,這樣的訓練要比學生在藉助參考答案下完成的練習有意義的多。
4.弱科突破,高二必須要完成
學生在高一的收穫,除了能力水平的提高還有發現自己的弱科。因為經過高一一年形成的弱科才是真正的弱科,它「弱」的很明確,也「弱」的很頑固。但是,在高二下學期,這塊硬骨頭無必要啃下。
在突破弱科上,其實大多數學生都是失敗的,究其原因,包括這些:堅持不下去,輕易選擇放棄;方法不對,勞而無功;策略不當,沒有做到分不走的方法。
那麼,高二的弱科突破,就要在避免以上問題中做到:一定要堅持,滿懷熱情的堅持,用一年,而非一個月去獲取期待的進步;方法要對,文理有別,針對性最重要;各個擊破,把大目標瓦解成幾個小目標,減輕壓力,更有信心實現目標。
突破弱科,必在,只能在高二下學期,以這樣的危機感要求自己,全面拿下,高三才會乘勢進步。
莫忘木桶效應,短板學科的危害實在太大。
5.內心強大、自律自信,不斷去挑戰自我
當前,需要一種精神,一種狀態,這和學習本身一樣重要。在高二,學生面對的困難不比高一少,比如一些科目難度過大,成績持續下降,弱科突破難見成效等。這時候每個學生都面臨著很大的挑戰:是堅持還是放棄,是懷疑自我還是滿懷信心繼續奮鬥。這些困擾如果不解決,勢必就會成為學習的阻力,有時候這些阻力會被嚴重放大,導致更嚴重的問題。
作為高中班主任,我始終認為在高中,決定學生在高中學習水平的是他的狀態;另外我也一直堅持一點,那就是一個學生成績好不好,決定因素不在學習本身,而是和學習有關的其他方面。試想,如果一個高二學生非常自信,每天都過得充實,對學習充滿了熱情,那他的成績一定是非常出色的。
請做最好的自己:內心強大,自律自信,不斷去挑戰自我。
3
整理知識體系,專項突破
人在高三,你的思考方式必須從學轉變成考。學和考永遠是一枚硬幣的兩個面,誰都無法取代誰。考和學的最大差異就是面對題目時候的「思維方向」。對考題來說,要研究如何做。到現在還在研究為什麼這麼做的,開始研究做題方法、解題入手點的,才是考生。高三的複習就是掌握知識,做對題目。評判你每天的複習是否有效,就看有沒有掌握知識,有沒有做對題目。
高三的頭等大事:整理學科知識體系、訓練各科解題思維和臨場答題技巧,所以,對於「欠債」較多的同學,一定要抓住最後全面複習的機會,在學習和考試兩方面同時修煉獨門秘籍:一方面,以課本目錄或者學科思維導圖為索引,全面、系統地梳理自己的知識脈絡,彌補自己的弱勢板塊;另一方面,利用在校的測試及時檢驗自己複習情況。
1.如何歸納知識體系?
不同水平的同學,歸納整理知識體系是不一樣的。同學水平越高,歸納整理起來越簡單,越輕鬆。
我們先來講講都要歸納些什麼東西。很多同學以為,歸納整理知識體系就是把重要的公式定理列出來。其實這是及其初級的。歸納整理知識體系其實有四個問題:
第一,考什麼?確定哪些是非常重要的考點,哪些是一般重要的考點,哪些不考。把這些考點涉及到的公式定理列出來。沒有理解的,記不住的,就趁著歸納整理的機會把這些儘量弄懂,搞明白。
第二,怎麼考?這個考點常見的出題方式什麼,選擇題還是解答題。往往出現在高考題中的什麼位置,前面還是後面,難度如何,常常的綜合形式有哪些。
第三,怎麼答?這個考點常用的答題方法有哪些,往往一個考點的解題方法不會多至一二十種,三五種已經比較厲害了。
第四,陷阱在哪?往往我在什麼地方出錯。別人錯不錯別管,關鍵是你自己錯不錯。順便還可以編一些順口溜,來提醒自己避免這些失誤,拿到高分甚至滿分。比如:「區間問題,端點第一」;「一求通項,驗證首項」。這些都是我自己歸納出來提醒自己的話。
2.不同程度的同學如何歸納整理知識體系?
下面,我們來看不同級別的同學如何歸納整理知識體系。
(1)基礎比較一般的同學如何歸納。
翻開複習資料的目錄,一節一節往下看,看能不能回憶出每一節到底有哪些重要的公式定理。回憶得出,就在筆記本上邊按照複習資料章節的順序往下寫,回憶不出來,就翻開課本或者複習資料,看一看,儘量能多一些理解。如果能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哪些是常考點,每一個考點曾經考過什麼樣的題目,就已經很厲害了。
(2)基礎相對較好的同學如何歸納。
如果你基本知道一個學科有哪些章節,有哪些板塊。你就試著在你的筆記本上開始寫每個章節有哪些重要考點,公式定理,重要結論。如果回憶不出來,就翻開書好好看看。同時努力問自己上邊提到的四個問題,儘量都能回答出來。
(3)對基礎很好的同學,也要歸納總結。
快速默寫出每一個章節的重要考點,上邊提到的四個問題。並在此基礎上總結歸納,每一個章節能不能用一句話講明白。這個學科能不能用一句話講明白。比如數學,我就有這麼幾句話:「任何一道題就是依據條件,往所求(目標)逐漸推進的過程」;「簡單題就是一眼能看出條件與所求之間邏輯聯繫的題,難題就是一眼看不出的題」;「難題往往是簡單題的疊加」;「數學題就是列出題目中等與不等關係,加上公式定理,弄複雜,變簡單,得答案的過程」。如果到了這個階段,那就比較厲害了。
3.常見的歸納總結的方法有哪些
我們再來看看常見的歸納總結的方法有哪些。
(1)以章節順序展開的歸納。
上面提到的是以章節順序展開的歸納,這種歸納方式是最常見的方式,也是最基礎的方式,比較能夠幫助我們迅速掌握一個學科的知識體系。
(2)題+題的歸納。
比如我們把數列這一個章節歷次考試的題目找出來,對比,問上邊提到的四個問題。我們就能歸納出很多東西。這對於重點章節進行重點突破非常有效。以後,遇到這些章節的題目,就能迅速地從大腦這個資料庫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幫助我們高效解題。
(3)試卷歸納。
我們通過分析所在省份歷年高考真題容易發現一些驚人的結論。我統計出2004-2011年重慶文科數學高考題解答題的試題分布。並成功預測了2012年重慶高考題的分布情況。試想,如果你在考前都已經知道哪些地方你一定能得分了,你對考試還會沒有把握嗎?同時,由於你非常清楚自己弱勢在哪裡,那你就很容易在最後衝刺階段努力解決,從而整體拉伸你的學科成績。
(4)靈感性的歸納。
比如,對於邏輯聯結詞,我想,很多同學都覺的不容易把握。有一次我在校園裡散步,在琢磨充要條件和集合有什麼關係,結果還真的讓我想出來了。我很多歸納總結就是在散步、吃飯、睡覺,甚至上廁所的時候歸納出來的。
(5)語文、英語學科的歸納。
由於語文、英語學科屬於語言學科,體系性不強。但並不是說不歸納。語言學科的歸納,從應試的角度來講,我覺得多做試卷歸納是非常必要的。2012年高考前最後幾天,我為我妹妹歸納了一下語文的考試、答題技巧,結果她語文成績比平時多考了二十多分。怎麼歸納呢?主要通過試卷歸納的方法展開。
4.歸納的誤區
最後,我們談談歸納的誤區。
(1)很多同學認為歸納是考前才做的工作,實際不然,每一個階段都要歸納,歸納是隨時隨地的。有想法就是一種歸納。
(2)歸納也不是只做一次,有同學以為,我做了一次歸納就萬事大吉了,其實不能這麼想。要經常、反覆歸納,有空就歸納。
(3)有同學擔心自己一次歸納不全面。我覺得歸納永遠都不可能窮盡,絕對不能因為怕不全面就不去動手,多次歸納,就相對能夠抓住學科的主幹,相對能夠歸納出學科的核心靈魂。而且,我們要求越歸納越少才對,別越歸納越多。
(4)有同學說,我天生不會歸納。我就問她一個問題,你覺得XX男生怎麼樣?她說,她不是個東西。我說為什麼,她說,他和我們班很多女生談戀愛,又把別人拋棄了。我說,你這個結論就是一種歸納。
好了,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能幫助大家更好地抓住考試的重點,要點,更輕鬆地迎接高考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