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可以靠顏值
卻偏偏靠才華
從10萬人中脫穎而出,
成為64名入圍《最強大腦》
第七季的天之驕子之一,
她就是崇明姑娘顧嘉琪。
1994年生,崇明中學2012屆畢業生、
崇明高考文科狀元,
本科、研究生畢業於清華大學,
目前在浦東一家央企工作。
去年年末,《最強大腦》第七季選手導演通過微博找到顧嘉琪,向她發出參賽邀請。順利通過線下3輪測試後,顧嘉琪來到錄製現場。「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體驗。」上學時是學霸,工作後996,一路穩穩噹噹的顧嘉琪,想給自己的人生找些不一樣的挑戰,「最強大腦里聚集了學霸中的學霸,聰明人中的聰明人,和他們同場競技、錄製節目一定會是難忘的經歷。」
64人中,有 劍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的強者,有清華、北大的高材生,有記憶能力超強的高手。更為刺激的是,選手們在開始一場比拼前,根本不知道具體挑戰項目是什麼、不知道對手是誰,甚至不知道比賽的規則,準備時間幾乎為0。這些都是為了考驗選手在高壓力環境下,腦力的發揮。也就是說,同樣聰明的人,就看誰更抗壓、誰的臨場發揮更好。「腦王」之爭,比想像中更激烈。
上周五晚,帶著對未知的好奇和忐忑,顧嘉琪上場了。她應對的是「魯班立方」和「斐波那契螺旋樹」。魯班立方考空間想像能力和演算能力,選手用類似俄羅斯方塊的積木,組成一個立方體,比誰用時最少,顧嘉琪第39名。「斐波那契螺旋樹我沒有發揮好。」顧嘉琪說,由於多年的習慣,她想要記住道具臉譜的每一個細節,以此來保證正確率,但卻因此超時了。
「其實多數問題可以化繁為簡,但要在高壓狀態下採取正確策略,確實很考驗人。」顧嘉琪覺得,最強大腦從來不是為了難倒誰,而是最大程度地激發腦力、探索極限。顧嘉琪原本不喜歡試錯,做事都是做好了充分準備。但這輪比賽中,很多選手都是在沒有十分把握的情況下,通過試錯的方式找到最終答案,「這讓我有所改變,變得更勇於嘗試了,也給我帶來更多解題之外的思考。」
顧嘉琪對5月15日晚的第一場比賽印象深刻。「那真是神仙打架。」這場叫做「女媧補天」的比賽,由戰力互評前3以及初試排名前3的選手率先進行,在大螢幕上識別展開的正方體平面,每個平面上標有不同數量的星星。它的難度在於,正方體的六個展開面沒有邊框,選手要根據星圖自定邊框,並在規定時間內找到正確的正方體,且每找到一個,時間就會加速。最終,清華姚班的趙金昊以百分之百的正確率,拿下這場比賽頭名。「這樣的學弟,讓我感到很驕傲也很羨慕。」
比賽之外,顧嘉琪更享受錄製過程帶來的快樂。「剛開始常常是錄十幾個小時,化妝、進場、現場錄製、賽後採訪,沒睡個好覺,又起床準備下面的錄製。」顧嘉琪表示,雖然進度緊張,卻沒有太大壓力,與其說是腦力挑戰,不如說是一種釋放。更何況,她收穫了很多好朋友,比如室友兼學妹張洗月。「那些在各自領域裡閃閃發著光的、我心中最棒最優秀的人們。台上我會繼續努力走下去,台下我會一直愛你們。」
「大學時代你做過最瘋狂的事是什麼?」在本季第一期節目亮相時,顧嘉琪被主持人這樣問道。「大二就結婚了,是個早婚少女。遇到對的人,時間不是問題。」在自我調侃「英年早婚」的同時,顧嘉琪表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吸引是件非常美好的事,如果遇到了,希望我們都有接受、拒絕、進步、終止的能力和勇氣;如果還沒遇到,人生別處亦有歡愉;而婚姻或愛情只是人生諸多選擇中的一個,就好像這次參加《最強大腦》,做什麼選擇取決於能不能接受它帶來的結果,能不能在修煉中突破自我。
顧嘉琪的比賽還沒有結束,每周五晚鎖定江蘇衛視《最強大腦》,給我們的崇明姑娘加油吧!
最後這段視頻
給今年將要中高考的小夥伴們
快來接收這份來自學霸學姐的祝福吧~
記者:咸明
編輯:毋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