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規矩從眾、一根筋是世界有名的,假如你惡作劇的在一條空蕩蕩的大路上立個牌子,上寫「此路故障中,請繞道」,日本人絕對會對明明好走的路視而不見,而規矩的繞道,更不會有人對牌子的真實性做一番考查。
二十世紀70年代的日本,正處於經濟騰飛期,銀行里錢多,所以有人利用日本人守規矩、從眾的國民性,動了一個天才的腦筋,設立了一個完美度99%的騙局,讓日本人乖乖送錢。1973年的大阪夜間金庫事件。
上面這個夜間金庫,是日本50年代起流行的一種夜間銀行服務。銀行打烊後,那些夜間營業的店鋪仍然可以把當天的營業款,用銀行提供的專用鑰匙打開夜間金庫的鎖。
將錢投入後,夜間金庫會自動列印一張收款憑據,第二天銀行再核對並打入客戶帳戶。夜間金庫都設在銀行門口,和銀行的地下金庫相通,很安全便捷,收到店鋪的廣泛歡迎。
但是,誰也想不到,大阪市北區的梅田三和銀行(現三菱東京UFJ銀行)出了大問題。
1973年2月25日,星期天。晚上8點30分過後,大阪梅田三番街的夜間店鋪開始紛紛關門打烊,店長將當天的營業款裝入銀行專用的現金袋裡,和往常一樣去三和銀行的夜間金庫存款。
不料,夜間金庫前貼著一張告示:「鎖出現故障打不開投入口,請使用專用出口處的暫用金庫。三和銀行。」
三和銀行的「夜間金庫」設在大門的左側,右側原本是一個專用出口,現在果然擺放著一個嶄新的「臨時金庫」。這個金庫也貼著一張告示:「不需要開鎖,請直接投入。投入後,請將右邊把手按到底,會有記錄卡出來。請保存帶回。三和銀行。」
店長們個個點頭讚美:不愧是大銀行,很體貼很細心。
出自日本人的守規矩和從眾,店長們既沒人想到用鑰匙試一下「故障中」的老金庫,也沒人懷疑「不需要開鎖」的新金庫,就開始排隊投錢。
因為是星期天,每家商鋪的生意都特別好,短短25分鐘不到的時間內,一共有68名用戶朝「臨時金庫」投放了當天的營業款,總金額高達2576萬日元。但是,最後一個投錢的店長遇到了麻煩。
這個24歲的年輕店長,對「臨時金庫」也毫不懷疑,但是,他想將現金袋投入金庫,卻怎麼也塞不進去,用手一摸投入口,不得了:「金庫」已經膨脹變形了,裡面的現金袋鼓鼓囊囊「溢」了出來。
年輕店長一邊抱怨銀行的臨時金庫太不結實,一邊報了警。警察趕來後,也沒有懷疑金庫的真假,只是打電話通知銀行負責人來處理。銀行負責人趕來後,見到「臨時金庫」卻一臉懵逼:「我們銀行從來沒有設置過『臨時金庫』啊!」
直到這時,大家才如夢初醒:這是一個精心設計的騙局。大阪夜間金庫騙局,被媒體曝光後引發全日本一片驚嘆:罪犯利用日本人不設防的心理,想出了這麼一個天才的騙局。
警察對假金庫進行了仔細檢查:整體是用普通膠木板做成的,可以摺疊,外面加上一層不鏽鋼板,並用鋁合金做成了外圍框條,看上去和真的金庫沒多少差別。
金庫的底部是用聚氨酯材料做成的地板,當錢袋投進去時,會發出接近真金庫的聲音效果。用橡皮筋和鐵絲做成槓桿,一按把手就有一張塑料存款卡吐出,以假亂真。
此外,假金庫裡面還配置了一個用電池的水銀燈,在夜間發光更增可信度。這個假金庫的成本,大概是4萬日元。
不得不說,罪犯事先做了細緻的功課:選擇這家靠近大阪站繁華區的銀行,選擇了發薪日之後行動,在專用出口安裝大小一致的臨時金庫,兩張聰明的告示。
但完美度不夠百分百:他(他們)沒有料到騙局太成功了,以至於「錢多得裝不下」,居然有那麼多商鋪來存錢,短短20幾分鐘里臨時金庫就沒有空閒過,以至於沒有機會乘沒人時拿走那2500萬。
回想起來,暗中窺視的罪犯表情一定非常有趣:從忐忑不安、沾沾自喜、欣喜若狂到叫苦不迭。
之後大阪警察開始破案,找到了不少線索也有若干嫌疑人,但始終抓不到犯罪人,直到7年後案件追訴期失效。這起盜竊未遂事件,也是日本犯罪史上著名的「未解決事件」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大阪夜間金庫的騙局因為設定太過完美,直到幾十年後還不斷被罪犯模仿。如1983年的埼玉銀行事件、1986年的三和銀行麻布支店事件都是如法炮製,不過手法都比不上第一起,被迅速破案。
最為搞笑的是,2006年7月17日,靜岡縣的一個54歲無業男子,一個最低端的模仿者:他在東京的瑞穗銀行銀座支行門口,擺了一個手制的紙箱,寫著「金庫壞了,請把錢放這裡」,居然也成功騙取了五個人的400萬日元,兩天後被抓。
日本人是太蠢,還是太聰明?或許都有吧。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告知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