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這500分鐘,我終於知道什麼樣的人是「中國英雄」!

2019-07-29     中央政法委長安劍

這幾天,我們太需要一些「正能量」。

當暴徒在街頭上演醜行時,當香港立法會被衝擊時,當中聯辦前國徽被污損時,繁榮、穩定、法治、安寧......這些詞彙,在南中國的一隅被個別暴徒踐踏。但,在整個中國大地,仍是主旋律和最強音!

何以見得?

上周五,剛剛「收官」的《致敬中國英雄(政法季 )》,用500分鐘、10集,給了我們信心與答案。

節目中,有不讓正義蒙塵的檢察官,有「每天與死神共舞」的排爆手,有背著國徽坐著溜索「開庭」的少數民族法官,有「每天在微信群里告訴別人『我還活著』」的掃黑除惡硬漢......他們是普通人,普通如野草野花,有所有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他們又是中國英雄,真真切切的中國英雄。

在節目收官之際,請再次記住這句話:「你所站立的那個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

為民伸冤,

他上演了真實版「刀下留人」

節目收官這期,說了去年轟動一時的「淶源反殺案」,事件發生後,在全網引起了熱烈討論。

在檢察官彭少勇的引導下,我們重新梳理了案件的來龍去脈。

2018年7月11日深夜,26歲的黑龍江籍男子王磊,帶著甩棍和刀具潛入了王曉菲的家中。

本來準備休息的王曉菲一家被狗叫驚醒,王父見來的人是騷擾過女兒多次的王磊,便一邊喊女兒報警,一邊用鐵杴進行防衛。

兩人沒有過多交涉,情緒激動的王磊直接用刀傷害王父,王曉菲和母親一起加入了「混戰」。

混亂中王磊摔倒在地,緊接著,一家三口合力反殺了王磊。王曉菲的父親和母親身上也多處受傷。

案發之後,王曉菲和父母被捕,被公安局以「故意殺人罪「起訴,原因是在王磊倒地之後,王曉菲一家仍然有劈砍行為,直至王磊死亡。

這一點當時被認定為「防衛過當」。

案件曝光,迅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王曉菲一家是否正當防衛成了最大的爭議點。

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彭少勇,帶領檢察院其他同志重新研究了這一案件,發現了很多值得被重新討論定性的疑點。

關於檢察機關和公安機關的辦案程序,圖里已經展示得非常清楚了

首先是王磊與王曉菲的感情糾葛。

王磊跟王曉菲一家的恩怨,起始於他對王曉菲的追求被拒。

第一次被拒絕時,王磊表面上還答應和王曉菲做普通朋友

不甘心的王磊多次跑到王曉菲的學校和家裡,像個跟蹤狂一樣,王曉菲去哪裡他就跟到哪裡,甚至還一度猥褻過王曉菲。

王父在接受採訪時說,他們曾經與王磊談判,就算把他帶到派出所調解也都沒有結果。

為了躲避王磊,他們一家子什麼方法都嘗試過了,就連王曉菲的學校,都根據王磊的情況設立了緊急預案。

王曉菲一家本來普普通通的生活,被王磊攪得提心弔膽。

這一點王曉菲家的鄰居鄉親都能替他們作證。

其次是王磊早在案發之前就有了殺人動機。

有一次王磊拿著刀子衝到王曉菲家,要求與王曉菲見面,王家報警後他迅速逃跑,但沒過多久,他又跑來說見不到王曉菲就在他們家吞農藥自殺。

王磊還威脅王曉菲父母,如果王曉菲不答應自己的追求,就與他們一家同歸於盡。

這也能解釋了為什麼王曉菲父母在深夜警覺性那麼強,為什麼王曉菲會在枕頭下面藏著一把菜刀。

在案發前,王磊也做了充足的準備,他去縣城裡購買了用來行兇的刀具、霹靂手套,還自備了甩棍。

最重要的一點是,從王磊翻牆潛入王曉菲家起,不法侵害就已經發生了。

王曉菲和父母與王磊打鬥的經過,是彭少勇等檢察官們最關注的情節之一。

經過八個多月的調查研究,彭少勇他們認定,在危及到一家人生命的情況之下,王曉菲一家三口無法冷靜下來判斷王磊的傷勢情況。

他們的生命受到威脅,難保王磊不會突然起身再次進行攻擊。所以對王磊的連續砍殺,屬於「一體化防衛」。

這個案件也終於以「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定性,還了王曉菲一家人清白。

很難想像,如果不是檢察官的堅持,王曉菲一家的生活有可能會發生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糾正冤假錯案,是彭少勇檢察官的使命之一。

在「淶源反殺案」之前,彭少勇檢察官還曾為「王玉雷案」伸冤。

王玉雷曾被誤判為殺害同村王偉的犯罪嫌疑人,4個月後案件被偵破,嫌犯另有他人,王玉雷被無罪釋放。

古裝戲《七品芝麻官》里有一句詞是「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講的是明朝嘉靖年間保定一名知縣為百姓申冤的故事。

作為保定人,這個故事彭少勇從小就知道,當他長大後,則是以法治精神踐行著這簡單的道理。只有堅守法治精神,才能做到不冤枉無辜、不放縱壞人。

哪怕為了迎接正義要準備足足十年,彭少勇也不曾放棄。

經彭少勇手的大案,還有曾經震驚全國「億元司長」魏鵬遠貪污案。

魏鵬遠是國家能源局煤炭司的副司長,他貪污的欠款全部存放在北京某小區的一棟房子裡。貪污金額3.1億左右。

因為涉及數額太大,彭少勇不得不請銀行工作人員,在辦案人員的監督下進入魏鵬遠藏贓款的家中進行清點。

判以魏鵬遠的兩個罪名,一是巨額財產來源不明,另一個是受賄罪。僅僅受賄罪這一個罪名下,就有足足1116筆進帳。

這一個案件就創下了多個「國家反貪史之最」。

可以說,他是用「工匠精神」抽絲剝繭,完成每次的檢察工作。

正是因為有彭少勇這樣的正義英雄,才能讓我們生活在一個更為單純而乾淨的國家裡。

百姓無小事,

平凡英雄的偉大

這一季《致敬中國英雄》里,說了10位英雄的故事,有一些英雄的故事如電影般跌宕起伏。

像「掃黑英雄」張少華,他膽顫心驚的工作日常,讓「影帝級警察」任達華也捏了一把冷汗。

而「排爆英雄」張保國,更是令人想起《拆彈專家》里帥炸的劉德華,當然張保國的工作更兇險,也更大無畏。

而節目收官之際講到的「檢察英雄」彭少勇,雖然不必經常面對生死考驗,但接觸的,都是當地甚至國家級的大案要案,舉國矚目。

他們被封英雄,當仁不讓。而節目中還有一種英雄,他們每天的工作繁雜瑣碎,看起來並沒那麼耀眼,但卻有著平凡的偉大。

最令人觸動的是第9期的「溜索法官」,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人民法院院長鄧興。

與大家印象中身穿法袍、端坐法庭、以法槌定乾坤的法官印象不一樣,鄧興看起來很接地氣,他更多時候是離開法院,到大山中開庭、普法、判案。

明星記錄者嚴屹寬也跟著他體會了一遍「巡迴開庭」。

這次他們要去的地方是獨龍族,千百年來,溝壑縱橫的深山峽谷使他們與外界隔絕,車子開到半路遭遇塌方,是常有的事。

由於塌方太多,車輛無法通行,鄧興決定帶大家「抄小路」。

所謂的小路,需要翻山越嶺穿越叢林,步行三四個小時,還得走獨木橋、「溜索」,穿越湍急溪流和水勢奔涌的獨龍江才能到達。

背著國徽,爬過溜索。演員嚴屹寬體驗的這段「艱難旅程」,鄧興法官每次去山裡開庭,幾乎都會經歷。

演員嚴屹寬體驗鄧興每次進山的路

如此跋山涉水,其實鄧興要處理的案子並不複雜——只是兩姐妹為了母親留下的一棵花椒樹的收益權不肯讓步。

一棵樹產下的花椒大概有7、800塊錢

來的路上,一路崎嶇,嚴屹寬眼神里一直透著猶豫和不解,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心情一直咯噔咯噔咯噔的……」

可能是他參加過最驚險的一檔節目

為了一棵花椒樹,值得如此興師動眾麼?還要冒生命危險麼?老實說,我的疑問與嚴屹寬一樣。

可是在「巡迴法庭」最終完成調解後,嚴屹寬終於體會鄧興的用心良苦:法律普照下,案子無大小,每一個老百姓都能享受到公平公正的法律待遇。

從普法作用來說,巡迴法庭每次開庭都意義重大。

所謂「法律」,從來不是象牙塔里的空泛概念,需要融入每個人生活的一點一滴、一粥一飯。但對普通百姓來說,它有時像一朵浮在天邊的雲——是觸摸不到的。是溜索法官背著「法律」,跋山涉水把它帶進了村子,人們才觸摸到法律的公正與溫度。

像鄧興這樣的英雄,節目裡還有很多。第7期的法援律師伉儷曹旭和陳賢,放棄律師年薪幾十萬的舒適生活,遠赴邊疆和偏遠地區,以法治行俠仗義。

在烏魯木齊的陳賢,為突然被解僱的員工向企業討要經濟補償金;

在安徽定遠的曹旭,則為被虐待的病重妻子向丈夫討要贍養費和公道。

這中間是無數次的耐心調解和心細如塵的案件梳理,支撐他們長達五年法律扶貧工作的,無非是內心的善良與堅持。

第8期的主角,邊疆扶貧書記王紅星,是節目組唯一「採訪不到」的英雄。

因為2018年8月9日15時,他因疲勞過度導致心源性猝死,人生最後一瞬間,定格在中蒙邊境的警務站外,年僅50歲。

在他犧牲前的工作日誌上,寫滿了要為幫扶群眾做的「小事情」。

比如邊防巡查、看望老人、幫忙貧困戶金格斯學習電焊技術,鼓勵他用學到的技術開店養活全家……

從就業、醫療、社保、教育,滿滿一百三十四項工作,民生工作就是生活的方方面面,王紅星書記的工作滿滿當當,幾乎沒有一天休息的時候。

這集故事裡,還介紹了護邊員的工作。

護邊員每天的工作,就是在遼闊的邊境線上反覆巡邏,雖然邊疆看起來每天都很平靜,但作為國家的第一道防線,越平靜越不能有一絲鬆懈,護邊員工作的神聖和艱難,就體現在這裡了。

誰說日復一日在枯燥與平靜中堅守的他們,不是我們的英雄呢?

什麼樣的人是英雄?

什麼樣的人是英雄?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標準。

古人說過,「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那是魏晉時期天下清流品評人物的標準。當時國家以此「選才」,所謂英雄,說的實際是將相之才;

後來,我們在文藝作品和日常宣傳中,接觸到更多現代概念上的英雄,英雄有時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瞬間。

從戰壕里躍出用身體替戰友擋住機槍火舌的戰鬥英雄;戰機飛機失事之前,為了躲開民居點,毅然選擇撞山的飛行員;面對火情,逆火衝鋒的消防戰士……

所謂英雄,是能擔當起責任,不計個人得失,不畏艱難險阻甚至流血犧牲的人,是為了崇高事業可以「忘我」的人。

我們的「中國英雄」同樣如此,他們竭盡全力,替民眾將陰影擋在視線之外。

在我看來,《致敬中國英雄》這個節目之所以令人動容,不止是因為它拍出了輝煌壯烈的事跡或者渾然忘我的人物,恰恰是因為它拍到了人們極少有機會清晰看到的英雄的「B面」

英雄是一瞬間,也是一個人。比起電光石火天崩地裂的一瞬間,十年如一日在自己泥濘的生活里堅持維護人民的利益,這可能要更難,也更打動人。

他們的物質生活不豐足,稱得上清簡樸素。

有人沒時間陪家人,過年回家見了孩子慫得肉眼可見,忐忑不安;有人的妻子對丈夫的要求已經低到最大幸福是「他還活著,孩子還有爸爸」……

矛盾和煩惱一定比鏡頭交代得多,可想而知,鏡頭之外哪個英雄的生活不是一地雞毛?

在A面里他們有的激越,有的深沉,但B面里一樣要面對繁瑣的人生壓力。

早上下樓買早飯的時候還趿著拖鞋,工作服上身就一身正氣;他們沒空關心孩子學習如何、上哪個高中,卻要擔心犯罪分子報復家人,威脅孩子人身安全……

做這樣的英雄難就難在,千萬個瞬間裡,他們做的是一樣的選擇。

排爆英雄張保國的女兒說到想考警校,理想是當一名刑警的時候,看得人想哭。她媽媽每天晚上點著燈,盼望丈夫活著回來,這日子不好過小女孩是明白的。

但她同樣清楚爸爸的選擇沒有錯,她心裡父親的形象是光輝的,值得付出同樣代價去追隨。

小女孩所認同的,是她父親那種從未被生活的雞毛蒜皮打磨掉的英雄氣質。

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氣。

結語

跋涉數十里山路,只為給少數民族老鄉判一棵花椒樹的法官、為民工欠薪而奔波的律師、為鄉村扶貧鞠躬盡瘁的書記……他們的英雄氣何在?那些犧牲在邊境緝捕、內地反恐中的英雄,他們又值得麼?

相信大家看過那500分鐘後,都會得出自己的答案。

我們總是愛看山巔,看金字塔的頂端,實際上無數沉默的「中國英雄」才是這個國家真正的支柱。

法律沒有辦法自己去守護邊遠地區的村民,是溜索法官守護了他們,於民眾而言,他就是法律的化身,真正的英雄。

這一幕令人淚目

一切美好的理念,都需要有肌體才能被民眾觸摸。

從大處看,民眾能感受到「國家」的實體,不也正因為這些滿面塵土的英雄在付出、在犧牲嗎?有人說他們「傻」,但我說這是「熱血」。我們的國家在折鱗斷爪墜入泥沼,能爬出來,所幸億萬國民胸中一腔熱血未冷。

長路漫漫,大家同路跋涉,所謂英雄,是那些一路行來,替你我、替許多人承擔了負重,卻未曾對我們言明的人。

這在今天也是一樣的,所有關於復興和騰飛的宏大敘事,其實全由百姓日常的雞毛蒜皮構成。

這些雞毛蒜皮,正是對英雄的讚歌。

聲明:本文轉自「高能E蓓子」

(id:ilovemisse),在此致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uUiQ2wB8g2yegNDkHm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