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露腳踝是個性
是保持時尚的倔強
是90後的青春的記憶之一
現在也成為了00後的潮流
在寒冷的冬天
總能看見許多小夥伴
身上穿的厚厚的
偏偏就把腳踝露出來
好多人覺得自己不怕冷
就放心地露腳踝
但其實沒那麼簡單
因為腳踝受涼可能會導致「中寒」
健康可比時尚重要多了
千萬別讓身體為「愛美」買單
中寒是指寒氣直接侵襲機體
寒為陰邪
容易損傷人體陽氣
長期露腳踝
積累在體內的寒邪
留於筋骨、臟腑
除了易導致關節病
下肢冰冷等症狀
還會根據影響的臟腑不同
導致人體產生異常狀態
不同的內臟受寒有不同的症狀
傷及脾胃,容易脘腹冷痛、或吐或瀉;
傷及肺臟,就會咳嗽喘促、痰液清稀;
傷及腎臟,容易畏寒肢冷、水腫;
傷及心臟,會導致胸悶氣短、心悸心痛;
傷及肝臟,可能會關節冷痛、脅痛氣滯。
既然寒邪這麼可怕
我們惹不起
難道還躲不起嗎
除了注意給腳踝保暖
避免「寒從腳入」
中醫也有驅寒妙法
泡腳
泡腳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疲勞,驅除寒邪,促進代謝,疏通經絡,理氣活血。俗話說得好:「想身體好,生薑、艾葉泡泡腳」。在泡腳的時候,加點生薑、艾葉或者花椒等溫中的中藥可以幫助更好地散寒。
艾灸
艾灸有驅寒功效,常用驅寒穴位有足三里、大椎穴、中脘等等,灸對穴位可事半功倍。足三里是中醫著名的保健要穴,素有「灸一次足三里等於補一隻老母雞」的說法;大椎穴屬督脈經穴,又名「百勞穴」,同樣是人體保健要穴。中脘位於胸腹正中,艾灸此穴不僅可以溫胃散寒,還可增強機體免疫力。艾灸單個穴位不超過20分鐘,以局部皮膚微微發紅為度。
食療上也可適量食用性溫的羊肉、牛肉
不僅富含營養
還有溫陽散寒之功
在熬湯時辨證加入生薑、核桃、花椒等食材
做成簡易藥膳也可幫助祛寒
當歸生薑羊肉湯
將羊肉洗凈、切塊,用開水焯後瀝干;當歸、生薑分別用清水洗凈,生薑切片;生薑下鍋內略炒片刻,再倒入羊肉炒至血水干後,與當歸一同放入砂鍋內,加開水適量,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煲2~3小時,調味即可。
薑糖蘇葉飲
將生薑洗凈,切成細絲,與紫蘇葉一起放入杯中,加入紅糖,用開水沖泡,蓋上杯蓋燜10分鐘,趁熱服用,每日兩次。
腳踝不藏好
老來多泡腳
千萬不要為了一時風度
就去挑戰溫度哦
雪花餅乾——臨近冬至,不少地方都迎來了今年的第一場雪,將低筋麵粉過篩,混合奶粉、雞蛋和糖,用烤箱180℃預熱後,只需等待一會,雪花形狀的餅乾就出爐了。
再用雪白的糖霜還原雪花的顏色,原來冬天的味道如此甜蜜!
來源/共青團中央、福建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