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朱先慶丨內容+製作+創新是新聖堂屢破分帳票房天花板的關鍵

2021-03-01     新劇觀察

原標題:專訪朱先慶丨內容+製作+創新是新聖堂屢破分帳票房天花板的關鍵

作者 / 靈樨

繼《花間提壺方大廚》之後,2020年新聖堂又以《人間煙火花小廚》成為了去年分帳網劇的票房冠軍。

《人間煙火花小廚》在優酷播出不足一月,票房分帳就已突破8000萬,最終取得了票房破億的成績,至今仍是分帳票房的天花板。而早在2017年的《花間提壺方大廚》就以優異的票房成績突破了當年的票房天花板,兩部劇積累下來,使新聖堂成為了有望領跑分帳劇市場的頭部製作公司。

前兩日,新劇觀察(ID:xinjuguancha)記者採訪到了《花間提壺方大廚》和《人間煙火花小廚》的總製片人朱先慶,他毫不吝嗇地分享了兩部劇的創作經歷以及他多年來所積累下來的網劇製作經驗。關於分帳劇的興起原因、發展歷程、未來趨勢等方面,朱先慶也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在這次受益匪淺的訪談當中,記者可以感受到,新聖堂在分帳網劇領域的成功絕非偶然。

從《方大廚》到《花小廚》,新聖堂布局分帳劇有何優勢?

《花間提壺方大廚》與《人間煙火花小廚》接續在分帳劇市場中脫穎而出,與新聖堂團隊的專業性密不可分。新聖堂核心創作團隊包括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田羽生的聖堂編劇工作室,第二部分是前任系列電影的製片人周子健,第三部分就是朱先慶及他的團隊。

朱先慶坦言,自己曾是樂視網原創事業部的發起人和創始人,十年前就開始致力於網絡劇的研發和創作,中國第一部網絡劇就是出自他的團隊。「2014年優愛騰三大平台宣布了自製劇和定製劇的策略,因此所有人都認為2014年是網絡劇元年,但實際上2011年的時候樂視網就已經發布了樂視製造、樂視自製的品牌,2012年就上線了第一部網絡劇《東北往事黑道風雲》。」

作為第一批入局網絡劇的團隊,朱先慶及其團隊對分帳網劇的創作具有天然的優勢,他了解網生受眾的偏好和需求,因此其領導創作的一系列網生內容都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和熱度,比如《唐朝好男人》、《超級教師》等。

然而,朱先慶認為團隊的專業性只是成功的要素之一,最重要的是他們很幸運地擁有了兩位「真愛型」的投資方——華誼兄弟和小米科技。「股東對我們沒有太多KPI的要求,因此我們沒有業績上的壓力,不用每天疲於奔命地一個戲接一個戲去拍攝,這給了我們更加自由地創作空間,我們也不單純以盈利作為目標。」

三年的時間裡,新聖堂只呈現了兩部作品,並且在內容題材上與市場上常見的強情節、高概念劇有明顯區別,這也是由於足夠的創作自由空間給予了新聖堂嘗試更多樣化劇集的可能性。

另外,朱先慶認為新聖堂創作分帳劇的優勢還在於他們能夠創作出更加優質的內容,「以質取勝」是分帳網劇邁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方大廚》與《花小廚》不僅贏在了內容品質,更贏在了類型創新。

緊貼用戶喜好,新聖堂如何做到前瞻性?

在朱先慶看來,自製劇、版權劇與分帳劇的區別在於toB和toC的區分,定製劇和版權劇只需要說服平台負責人買單,是toB的買賣,但分帳劇最重要的是研究觀眾的需求。

所謂研究觀眾的需求,並不是要「跟風」,而是要求創作者具有敏銳捕捉觀眾喜好的嗅覺和一定的前瞻性。「一個劇本的創作需要幾年的時間,可能一年甚至兩年之後觀眾的口味、思潮都會發生變化,因此研究觀眾的喜好不是即時的,而是要賭兩年之後觀眾的口味是什麼。」朱先慶憑藉自己多年的網絡劇創作經驗,能夠精準把控受眾的審美偏好,但他卻認為所謂的「用戶畫像」是一個偽命題。

「數據並不是決定成敗的唯一衡量標準,」朱先慶以《方大廚》和《花小廚》的受眾群體舉例,認為以所謂的網際網路用戶畫像作為選擇劇集題材內容的標準是盲目的,「因為每一個平台的用戶畫像都存在差異,而且《方大廚》和《花小廚》的用戶畫像顯示這兩個劇目都是闔家歡劇目,受眾年齡層比一般網絡劇偏大,男女比例也相對平衡。」因此在朱先慶看來,劇目題材和內容本身才是最大限度拓寬受眾層、獲得票房收益的關鍵。

不難發現,《方大廚》與《花小廚》在內容上都極賦創新性,而時刻保持著「創新」精神也是新聖堂破敵制勝的法寶。「隨著一代一代的發展和革新,觀眾的眼界、接納程度、包容度的變化也催生了許多不同的題材和表達方式,而新聖堂製作網絡劇的原則就是新的人才、新的表達方式、新的設備和新的題材等。」找到一個嶄新的切入點是朱先慶及其團隊在創作一個新劇時首要考慮的因素。

全新的故事結構、全新的人物關係對於任何編劇來說都很難進行創新,因此新聖堂決定從風格、話題等角度切入,製作了美食題材的古裝喜劇《花間提壺方大廚》。在朱先慶看來,古裝劇的拍攝和製作對資金和創作的要求更高,更能體現一個團隊的做劇實力。另一方面,觀眾們已經厭倦了複雜的人物關係,家長里短、婆媳戰爭早已過時,90後的年輕觀眾更嚮往純真、簡單的生活。因此,《花間提壺方大廚》清甜、不虐、簡單的人物關係和風格一下子就吸引了年輕的受眾群體。第三,在選擇話題方面,朱先慶率先做到了「垂直細分」,選擇了美食這個觀眾感興趣卻市場中少見的題材。

其實,《方大廚》的發行並不順利,本想以版權劇的形式賣給平台,卻由於其矛盾衝突不激烈、人物形象不鮮明、主線劇情推進緩慢被退了回來。但這也因禍得福,《方大廚》無奈以分帳劇的模式播出,卻意外收穫了較高的票房成績,賺了個盆滿缽滿。

《花小廚》在題材和風格上相較《方大廚》又做了進一步的升級。由於《方大廚》的播出,市場上湧現出了大批類似的甜寵劇,而當新聖堂布局《花小廚》的時候,分帳劇市場已經充斥了各種類型的甜寵文了,這讓朱先慶不得不尋找新的創作思路。在一番研究調查之後,朱先慶選擇了市場上少見的種田文,這種題材的劇集會更加平淡,節奏也更加緩慢,很難想像這樣無衝突、無矛盾、無快節奏的「三無」產品竟然能獲得過億的票房成績。

不過事實證明,這種在題材風格上創新性,並且注重內容品質的作品,是觀眾喜聞樂見的。

分帳劇的未來發展方向在何方?

分帳劇成為如今影視行業的新風口與視頻網站的版權爭奪息息相關,平台對內容的儲備和購入是剛需,而分帳的模式更能催生出優質的內容,推動影視行業更加綠色和健康的發展。

在與記者交談的過程中,率先看好分帳劇市場的朱先慶也客觀解讀了分帳劇的未來發展趨勢。

第一,任何模式在行業發展初期都是百花齊放、參差不齊的,但精品化是未來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資金投入會不斷加大,品質會隨之增加,行業天花板會越來越高。

第二,垂直細分會成為一個大趨勢,題材的指向性和領域劃分也會更加具體。懸疑類、甜寵類、漫改劇都有不同的受眾群體,劇集對平台的選擇也會更有針對性。在這方面,新聖堂對每部作品的播出都做了一定的規劃和思考,《方大廚》和《花小廚》分別在愛奇藝和優酷播出,是由於兩個平台的分帳模式各有不同,用戶分布也不盡相同。

第三,宣傳和發行的力度會不斷加大,因為分帳劇和網大一樣都是toC的項目,因此宣發的目的是遍及更多用戶。

這三點也是新聖堂目前製作分帳劇所踐行的原則和思路,在朱先慶看來,影視劇始終是視聽產品,因此優質的內容和完美的視覺呈現永遠都是影視劇成功的關鍵詞,所有的影視公司都應該將投資用於內容製作和革新上,共同抬高分帳劇市場的天花板。

如今,朱先慶正在拍攝一部新劇《燕山派與百花門》,與之前的作品截然不同,這部新式武俠劇在人物形象、視覺風格、題材內容等各方面又進行了創新,相信會帶給觀眾更多驚喜和新鮮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tCS7XcBDlXMa8eqXeF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