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一到,很多人的腳就跟冰塊一樣,怎麼捂都暖不了。
這可不是小問題!中醫有句話叫「百病寒為先,寒從足下起」,再者,腳素有「人體第二心臟」的稱號,一旦腳部受寒,勢必會影響血管和內臟器官的健康。
所以,這個冬天,怎麼讓腳暖起來呢?除了多穿衣物外,還可以從以下3招入手:
飲食上,多吃溫補食物
冬季是進補的好時節,此時多吃些溫補和益腎的食品,有助於全身血液的流動,起到驅寒保暖,緩解腳部冰涼的作用,特別是:
- 溫補性食物:羊肉、牛肉、雞肉等;
- 益腎性食物:腰果、核桃、山藥、栗子、芡實等。
除此外,以下食物也可起到暖身禦寒的作用:
- 富含鈣和鐵的食品,如奶製品、豆製品、蛋類、動物血、蛋黃、豬肝等;
- 能暖身的根莖類蔬菜,如紅薯、山藥、土豆、芋頭等;
- 適量增加辛辣刺激的食物 ,如生薑、辣椒、花椒等。
當然,還要注意的是,如果過量吃這些溫補、暖身的食材,往往會產生內熱、容易上火,導致口腔潰瘍、長痘痘、便秘等。
所以,飲食上還要注意適當的滋陰潤燥,蔬菜水果也要適量補充,多吃白菜、蘿蔔、梨、香蕉、蘋果等當季蔬果。
每天堅持泡個熱水腳
如果選一個最快能讓腳暖起來的方法,那一定是泡腳。
用熱水泡腳,腿腳的末梢血管逐漸擴張,血流速度也隨之加快。因此,泡腳能有助於改善腿部皮膚和肌肉的供血情況,緩解腳部冰涼的狀況(記得每天泡一次哦)。
並且,泡腳還能降低身體的興奮度,幫助身體處在平靜、放鬆的狀態中,從而有助於睡眠。
腳要注意這麼泡:
1、泡腳的水溫和時間
水最好要沒過腳踝,至於高度,沒有要求啦,到小腿肚也成。
而水溫以40℃~50℃為佳,泡的時間保持在20~30分鐘。或者泡到後背微微出汗,那麼就可以收腿、擦腳、倒洗腳水了。
Ps:可以用手試一試水溫,手比腳對溫度更敏感。
2、泡腳的時機
餓和飽的時候就不要泡了,因為餓的時候泡腳會加快代謝,身體耗能後會更餓;飽的時候泡,則會影響胃部血液供給不利於消化。
所以,泡腳時間推薦為飽腹後或臨睡前1小時。
3、泡腳的人群限制
泡腳雖然很日常,卻並非人人皆宜:
糖尿病,下肢靜脈曲張,血栓或下肢動脈閉塞,足癬等皮膚病,有嚴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以及兒童,都不適合泡腳。
泡完腳後,小夥伴們還可以做
3個腳部按摩操,暖腳又養腎
記住了,泡完腳用干毛巾擦乾水分後,再做以下按摩操~
動作1:手搓腳底板
(圖片來源:小薇編輯部)
動作要領:
- 指尖從腳跟處開始,一直搓到腳尖
- 動作要慢,手掌要貼在腳掌上
- 每邊腳搓50次左右,感覺手、腳心微微發熱最佳
作用:摩擦使腳心的毛細血管受熱擴張,血液循環加快,從而緩解腳部冰涼。還有緩解失眠、放鬆身心的作用。
此外,還能同時刺激手心的勞宮穴和腳心的湧泉穴,起到調養腎臟的效果。
動作2:敲打湧泉穴
(圖片有做加速處理,來源:小薇編輯部)
動作要領:
- 手握空拳,輕輕敲擊湧泉穴(湧泉穴位於腳底足心前1/3處)
- 每側腳輕敲2~5分鐘
作用:湧泉穴是腎經的重要穴位,刺激它,能導引腦部血液下行,加速腳部血液循環,固腎暖足,還能提高睡眠質量。
動作3:站立踮腳尖
(圖片有做加速處理,來源:小薇編輯部)
動作要領:
- 人站直,雙手放於身體兩側,兩腳併攏
- 慢慢抬起腳後跟,將重心落到前腳掌
- 停留3-5秒後,再慢慢放下腳跟
- 每天堅持2~3次,每次3~5分鐘
Ps:如果怕站不穩,也可用手扶住牆等物體保持平衡
作用:能通過刺激腎經穴位,改善腰腿疼、手腳冰涼的不適。
不過,注意了,這些情況不能按摩:
- 腳部有破損、腫脹等情況。
- 飯後1小時之內,或過飽、過飢的時候。
- 孕期、經期不建議按摩。
- 若有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癲癇等,按摩時間不宜過長,以5分鐘內為宜。
經常腳底冰涼的小夥伴,
不妨照著以上方法,
從飲食、泡腳、按摩三個方面改善,
讓腳暖起來~
覺得小薇的方法有用
點個贊或分享給朋友哦~
參考資料
[1] 喬建彬. 手腳冰涼 按摩生陽[J]. 家庭醫藥, 2008(1):57-57.
[2] 亞偉. 冬季不再手腳冰涼的妙方[J]. 人人健康, 2014(22):46-47.
[3] 生陽. 冬季養生要溫補, 早睡晚起多喝湯[J]. 安全與健康, 2011(23):49-49.
版權聲明:本文為健康之路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