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頂泰山之巔,只為觀月】
數次登頂泰山,從各種角度詳盡領略了五嶽之尊的風範,這次登泰,卻是為觀月。
故特意選定在八月十五中秋月圓之夜,並且查看了天氣,確保能赴一場完美的泰山山巔之清風明月。
第二天的日出與雲海奇觀反倒是明月予以的順水人情了。
【憑空而躍閒雲上,共與清風瀾人間】
朝飲王母池,瞑投天門關。獨抱綠綺琴,夜行青山間。山明月露白,夜靜松風歇。仙人游碧峰,處處笙歌發……。這是唐詩人李白關於泰山、明月、古琴為內容的佳句,令我這自謂愛山水戀明月的彈琴人沒有理由不借著月明星稀特意去獨步此境。
追雲追月的閒趣是歷代文人都擁有的雅好,並且願意用詩詞歌賦來表達一步成就自由奔放的雲中仙的心曠神怡。不懼山之險峻,只惜山之巍峨;不畏長路漫漫,只求途中真趣。
【條條山路通極頂】
登頂泰山的方式主要兩種,要麼從山腳下開始徒步,堅持不懈地直至山巔,這是項耐力、體力及意志力並存的極限挑戰,少則幾個小時多則十幾個小時的持續攀山,對於稍微體質弱些的人目標很難企及;另一種途徑則是索道助力,選擇相對輕鬆愜意的方式遊覽泰山。
泰山索道包括中天門、後石塢、桃花源這三條。中天門索道下起中天門西側的鳳凰嶺,上至南天門西側的月觀峰;後石塢索道上起泰山岱頂北天門,下至後石塢景區;桃花源索道下起桃花源景區,上至岱頂天街北端。
【高處頂天立地,概日凌雲;遠至舉目千里,殊方絕域】
徒步泰山之趣,重在全身心的深度參與感,細膩旅者的眼中,每一步路上的風景都有差異。
拾級而上,階階是被千萬人腳步磨平的歲月痕跡,即使持登山杖也要步步心細;但切莫只俯首向前,一味趕路,前後左右地尋尋覓覓,沿途會驚喜不斷,主道邊緣細枝末節的無人問津的小徑上多涉足幾步,忽有新奇趣:青苔的盈綠,飛鳥的築巢,青松橫臥著懸垂向崖壁,無名卻異常驚艷的花草於偏遠處孤芳自賞;你要是分外留意道邊憑空矗立的巨石,說不定留有前人珍貴的筆墨遺蹟。
【山中之宗,五嶽之首】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拔地通天處,觀瀾天外天】
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勢成為五嶽之長,天下第一。這個第一,是綜合了其非凡的氣勢與深厚的內涵等諸多因素。古人謂「泰山吞西華,壓南衡,駕中嵩,軼北恆,為五嶽之長」,泰山安,四海皆安,以秦皇帶頭,後漢武追隨,之後的十三位帝王都一路沿襲了這一習慣,來此封禪。按照《史記·封禪書》張守節《 正義 》解釋:「 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
【悠悠歲月,巍巍泰山見證著人間的歲月滄桑】
【遠望見一巨石陣的山頂上泰然盤腿打坐的黃衣『女大俠』】
泰山前方為孔子故里,後為古城濟南,東臨大海,西依黃河,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讓泰山得以成為中華文化的象徵,「天人合一」,謂為群山之尊。
泰山之稱,早從《詩經》就有記載,代代帝王之所以尊崇泰山,就是因為這個吉祥的泰字。「泰」意為高大穩固,通暢安寧,大而穩,穩而安,每位君王當然希望自己的江山穩如泰山,亦希望擁有國泰民安的統領大局,更期望自己能像群山之尊的泰山一樣,天下唯我獨尊。
【絢爛天空,泰山之美】
【先是醉人的晨曦誘人,驕陽姍姍來遲,雲海里留戀】
對於泰山為主題的中華文化,世人始終有著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其一是與帝王一樣的論點者,骨子裡令泰山的地位置於群山之上,將泰山推舉成凌駕於世間一切的威武形象,儘管泰山實際上並不算最高的山峰,主峰玉皇頂海拔也僅僅1545米,相對於喜馬拉雅近萬米的高度差距實在懸殊。持有相反觀點者則認為,人們大可不必沿襲古人那被拘囿於時代下的觀念認知,甚至認為泰山天下第一的說辭簡直是井底之蛙的觀感,古人受限於彼時的地理認知,今人絕不該再苟同。
【皓月當空,人在高處,似乎舉手可擎】
【天街上的明月】
不想夾帶任何政治或歷史的觀念偏頗,只以看山看水之心融入這山水之樂,借著泰山之鄰的身份去拜會,順便領教下泰山同日月爭輝的魅力。
中秋月圓,人們便會拜月,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月之似水的光華,宛若廣寒宮中嬋娟的千種心思,姣姣復皎皎,泰山極頂的寒意堪比寂寥廣寒宮的那份無際冰涼吧。節日,易令人浮想聯翩,遐思無限,一旦再附加上往日累積的心緒,並置身泰山玉皇頂的奇境中,人與這泰山.月便不由自主心近了,彼此生出濃重的浪漫情愫來。
夜深人靜,散落山尖、山坳的觀景人陸續撤回到溫暖住處,遲遲不肯與月訣別的我便成了泰山上某處極頂的獨行俠。此時,與顧影自憐的月相互憐惜。
不同於月夜下無端的沉吟興嘆,詩意朦朧,白天的泰山則是放眼雲煙的豪邁。青天白日的明朗令人神清氣爽,興致勃發,看得清、閱得透的天地一切讓人心靈通透,仰望一座座聳立雲頭的山門老石牌坊,目光延伸處的石門後又是一重曲徑通幽的別致洞天。四十五度的台階直直地鋪展到另一更高的山脊,然後更是幾乎直上直下的陡立山勢,令人匪夷所思——嘆,登山難,難比登天!
偶爾抬頭,半空中,飄飄悠悠的一排纜車掛在長線上滑翔而來,輕鬆愜意地選擇捷徑直奔山頂而去。
此時,某些氣如牛喘者勢必心有不甘:作為現代文明人,又何必效仿移山的愚公呢,明明能享受纜車上俯瞰行人無法欣賞的風景的快意,瀟洒自在,偏偏和自己過不去不是?!
人,遇到難以堅持的困境時,會一再找各種藉口,若當初迴避的另一種選擇正巧狀況理想地展現面前,人更是會不停地自我否定,豈不知,纜車上之人正以無限崇敬的目光致敬了你好幾座山的距離。
佛曰,吃飯時吃飯,挑水時挑水,方是正解;而不是,吃飯時想挑水,挑水時想吃飯…………
無論怎樣的行進路線,踱步天街之上,便是人間天堂。
這裡,真正惠風和暢,這裡,真正能以神仙般高遠的目光,去矚目人間。
人間的樣貌瞬間豐富起來:空闊處極目,一層又一層的山巒繚繞在雲霧間不斷地向遠方波及,清清湖水的漣漪般無盡的擴展,更遠處的山峰直接與青雲及更高處的白雲彩雲銜接了。
此時,已近黃昏,九牛二虎之力攀登上此高處的人們最懂得,綺麗到令人心花怒放的彩霞開始漫天飛舞了,以此表彰真正的勇者。
再一段辛苦並快樂的旅程,直達玉皇頂。
艷陽天后的夕陽彩霞,會用盡氣力來將這泰山天地揮毫撥墨,以此證明,泰山終究是有別於人間別處的不凡氣象;畢竟,泰山是天地的寵兒!
明一早要做個早起的鳥兒,借著山的高度去體會太陽的柔情。
也終於懂了當年秦皇漢武的心思:五嶽之尊的泰山敢與天地同輝,所以他歷盡艱辛也要與泰山齊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