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優雅的鬍子(吳永剛-Max)
80年代初吉林鐵路局辦公大樓
吉林鐵路局於1983年被撤銷至今已經36個年頭了。吉林市人,特別是近20年出生的人,甚至都沒有聽聞過吉林鐵路局的名號,在他們的腦海里,吉林鐵路最大的管理機構就是火車站前的鐵路分局。然而對鐵路掌故有所了解的人知道,吉林鐵路局出現的時間早於新中國成立,在1983年之前,它是鐵路分局的直接領導單位。
早期機車,攝于吉林鐵路博物館
1948年,隨著東北全境的相繼解放,在廣袤的白山黑水之間人民當家做了主人,吉林鐵路資產回到了人民的掌握之中。這一年的9月,吉林鐵路管理局正式成立(1958年10月15日改稱吉林鐵路局),郭洪濤成為吉林鐵路局首任局長。當時鐵路管理局管轄著以吉林市為中心的19條鐵路干、支線。長圖線、平梅線、梅輯(集安)線、牡圖線、拉濱線、瀋吉線等鐵路幹線連同支線、聯絡線相互交織,構成了向東到圖們江畔,向西貫通長春,向南直達遼瀋,向北連接黑龍江的鐵路運輸網絡。依託這個鐵路網,在吉林省東部大地上,還有數百個車站以及機務、車輛、工務、電務、通信、建築、列車等眾多單位部門。同時,由於接受了很多偽滿時日本滿鐵的特殊資產和管理習慣,吉林鐵路局還擁有礦山、林場、工廠等資產,擁有醫院、防疫站、學校等附屬部門——在人民的手中,一個龐大卻不蕪雜的運輸生產體系,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主要領導
新中國吉林鐵路局首任局長郭洪濤
局長 郭洪濤 1948.9-1950.1
局長 孫魯光 1950.1-1953.1
副局長 嚴子濤 兼任黨委書記
副局長 蔡明遠
政治部主任 吳冶山
局長 嚴子濤 1953.1- 1958.10 兼黨委書記(1957.6由石尚農任書記)
副局長 蔡明遠、沈影、劉雨農、劉尚志
政治部主任 孫光
局長 蔡明遠 1958.10- 1961.2 兼黨委副書記
第一書記 石尚農
副局長 沈影、劉雨農、劉尚志
局長 賀力 1961.2-1967.1 兼黨委副書記
書記(政委) 石尚農
副局長 劉雨農、劉尚志、余偉東(1962.2)、張允(1963.1)
黨委副書記 宋子珠、陳德昌、陳東
軍管會主任 李群祥 1967.3-1968.6
副主任 李秀波、傅久會、李明儉 (後任主任)
革委會主任 張敦仁 1968.6 -1973.6
副主任 宋子珠、余偉東、陳東、尉貴福、張士興、王萌芳(以上三人為軍代表)、
劉鳳瑞(群眾代表)1973.6以後由宋子珠主持工作。
革委會主任 楊克玉 1977.5-1978.4
副主任 余偉東、張允、沈砥如、劉鳳瑞、馮殿清、孫文禮、虞倍聲
局長 李立行 1978.4-1983.1
黨委書記 楊克玉
副局長 余偉東、張允、沈砥如、馮殿清、虞倍聲、賈光俊、馬文軒
1983年1月起由賈光俊主持工作,1983年10月1日吉林鐵路局正式併入瀋陽鐵路局。
80年代初吉林火車站
二、重要鐵路幹線管理範圍變化
長圖線:
解放初期以長春東到興隆山之間10公里處為吉沈兩局分界,撤局前以長春東到龍泉間5.5公里處與沈局分界。
牡圖線:
解放初期以圖們起至「海浪與曲江間244公里處」與哈局分界,撤局前以鹿道至斗溝子間146.257公里處與哈局分界。
平梅線:
解放初期以四平至平東間2.070公里處與中長局分界,撤局前以四平至平東間0.162公里處與沈局分界。
瀋吉線:
解放初期以瀋陽東至東陵間15公里處與錦州鐵路局分界,撤局前以清源至長山堡間147公里處與沈局分界。
拉濱線:
解放初期至撤局前一直以杜家至五常間120.943公里處與哈爾濱鐵路局分界。
早期火車乘務員制服,攝于吉林鐵路博物館
三、機構變化
解放初期,吉林鐵路局設有辦公室、行車安全監察室、運輸處、機務處、車輛處、工務處、電務處、商務處、計劃處、財務會計處、人事處、生活處、材料處、總務處共2室12處,下轄吉林、梅河口、圖們3個鐵路分局。五十年代初期安東(丹東)鐵路分局及陶榆線駐在所也曾歸吉林局管理。
此後吉林鐵路局的局機關部門不斷增多,下轄分局等機構也時有變動,其中1959年1-2月,沈局長春辦事處也曾一度劃由吉林鐵路局管理。
撤局前,吉林鐵路局設有:辦公室、總工程師室、安全監察室、信訪辦公室、人防戰備辦公室、運輸處、機務處、車輛處、工務處、電務處、貨運處、客運處、房產建築處、基本建設處、計統處、財務處、人事勞資處、教育處、衛生處、物資管理處、職工生活採購站、知青辦公室、計劃生育辦公室、人民武裝部、科學技術研究所共25個處、室、所;下轄吉林、通化、圖們三個鐵路分局;吉林鐵路工程處和吉林鐵路局工業公司兩大單位;礦山、林場、醫院、學校等百餘個基層單位。
吉林鐵路局撤併時,我是鐵路學校的小學生。當時吉林鐵路職工的落寞、惆悵與否,和我並無太大關係。只記得當年,學校和班級里有好多熟悉的同學隨家長轉學去了瀋陽,可轉學一直是鐵路子弟的家常便飯,所以並無生離死別的悽愴。還記得個別同學炫耀他們在吉鐵分局工作的家長的辦公室已經遷入鐵路局大樓(吉鐵分局的辦公場所在今中康路天佑酒店那座二層樓),可孩子之間那股驕傲勁也沒有傷害隨後歲月的同窗友誼……
直到去年,偶然獲悉吉鐵分局撤銷時,所有檔案資料裝滿10輛貨櫃運輸車,統統運往瀋陽鐵路局檔案館,查找舊日鐵路文史資料已然難上加難,於是開始留心搜集整理與鐵路有關的圖文資料。遺憾的是在號稱無所不包的百度百科中,竟然沒有吉林鐵路局這個詞條,若非一些模糊搜索中不時露出「吉林鐵路局」這五個字,好似這個部門從未真正存在過一般……
有時候一些歷史信息確實看似與時下生活無關,然而歷史之所以為歷史,決然不會毫無價值,或許吉林鐵路局沒有沈局、哈局那樣歷史悠久、地位不群,可在歷史上畢竟也產生過重要作用,洋溢在吉林東部鐵路職工中間的那股火車頭精神,曾感染過幾代職工和家屬!在今天它或許可以重新燃起一部分人心中尚未熄滅的榮譽之火,而誰也不能否認榮譽之火正是克服前進道路上波折與坎坷的主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