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柳林縣能源局,有一間辦公室叫「院士工作站」。該「院士工作站」全名「柳林能源與環境院士工作站」,是柳林縣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何滿潮合作建設的高科技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平台。
工作人員康旭輝介紹說,工作站由中科院院士何滿潮先生領銜擔任主任,科研攻關團隊包括24名專家和技術人員,4名博士擔任課題組組長。目前,工作站已建成地質災害遠程監測實驗系統、「無煤柱自成巷110」工法實驗系統、無煤柱自成巷「N00工法」、礦井熱能利用實驗系統,正在建設煤鋁共采實驗系統、「三下」開採實驗系統。
山西省柳林縣是一塊資源豐富的開發寶地。境內煤炭、煤層氣、鋁礬土、石灰岩、石膏等礦產資源蘊藏豐富,特別是煤炭探明儲量54.3億噸,遠景儲量達100億噸,其中4#優質主焦煤被譽為「國寶」,是全國優質主焦煤生產基地,全縣生產礦井達到23對。
柳林縣雖然煤炭資源豐富,但由於煤礦長期採用傳統的煤炭開採方法(121工法),資源回收率低。據專家測算,煤礦實際采出率不足50%。提高資源利用率,是柳林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示範區、打造能源革命排頭兵、構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三大目標」的積極探索。
去年,柳林縣開展並實施高科技精準幫扶示範工程,在下山峁煤礦引入無煤柱自成巷110工法。「110工法可以概括為『拉得住、切得開、下得來、護得好』。」下山峁煤礦一位工作人員說。該礦是國內引進110工法開採的第一家民營煤礦企業,核定年產能120萬噸,屬於低瓦斯礦井。110工法在該礦9101工作面已投入使用,通風方式由傳統的U型通風轉變為W型通風,工作面切眼長150米,留巷位置為9101工作面迴風順槽,留巷總長度457米。
在實施過程中,進行實時監測成巷圍岩礦壓情況,根據礦壓變化及時改進支護措施,使新工法得以順利推行,採區回收率提高了10%,9101工作面多回收煤柱3.11萬噸,價值2000餘萬元。院士工作站工作人員康旭輝以此進行了推算,按全縣年煤產量4400萬噸計,若得以全面推廣使用,全縣年可節約660萬噸煤炭資源。
意識到科技攻關的重要性,柳林縣委強化「改革搶先機、發展站前列、各項工作創一流」意識,擴大開放促轉型,品牌創建促發展,進一步優化環境招才引智,強化精準招商和品牌推進。今年,縣委、縣政府在年初召開的柳林縣委八屆五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上,拿出145萬元對8位個人、5家企業在招商引資、品牌創建、外貿破零等方面的貢獻給予獎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