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奸巨猾的埃爾多安,會是下一個薩達姆嗎?

2019-10-18     霂霖清看世界

自土耳其出兵敘利亞北部以來,敘利亞局勢再度波譎雲詭。在土敘邊境上,各方勢力都在從犬牙差互的膠著狀態中調整展現。敘利亞軍隊在第一時間開進土敘邊境。在與庫爾德人聯手抗敵之後,開進邊陲要衝曼比季,恰好美軍也正在從這裡撤退,兩軍在公路上擦肩而過,成了敘利亞內亂之後,敵對勢力間奇特的「和平」景觀。與此同時,土耳其兵鋒開進曼比季,似乎一場土敘大會戰一觸即發。


不過在戰場外,土耳其的處境卻有些微妙。



土耳其展開軍事行動前,川大統領便決定從敘利亞北部撤軍,似乎與土耳其達成了某種協議,客觀上默許土耳其的武力行徑。但這幾天,大統領突然簽署行政命令,啟動對土耳其制裁,並且試圖聯合歐洲盟國對土施壓。美國甚至還考慮從土耳其的美軍基地中撤出戰術核武器,如果此舉實施,則意味著美土盟友關係的實質性終結。

在一向「勇往直前」的埃爾多安的面前,似乎是一道萬丈深淵。美國這套「誘敵犯錯,招群而誅之」的套路,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不免讓人聯想起海灣戰爭中被美國橫刀「去勢」的薩達姆,莫非埃爾多安也要步薩達姆的後塵?

雖然中間隔了一個時代,但埃爾多安和薩達姆倒是有頗多相似之處。

兩者都是政治強人,都試圖塑造一個中東政治強權。薩達姆時代伊拉克的武裝力量一度達到中東巔峰,如今的土耳其也維持北約國家中第二大規模。兩者都對內採取鐵腕政策,加強中央集權。薩達姆對反對派和庫爾德分離主義的殘酷鎮壓一直都是伊拉克戰爭後美國構陷薩達姆政權的靶子。埃爾多安更不用多說,2016年土耳其政變後,埃爾多安大肆清洗反對力量,展現出與薩達姆一樣的強硬和冷酷。

在國家建設方面,埃爾多安和薩達姆一樣,都可圈可點。



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推行國家資本主義模式和福利國家模式,與當時滿世界喧嚷的新自由主義和弗里德曼經濟學形成鮮明對比。全部國有化的石油工業強健了伊拉克的國家財政能力,薩達姆又用這些財富反哺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當時的伊拉克人可以享受免費醫療、養老、教育和基本居住保障。伊拉克的世俗化程度也在中東首屈一指,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和平共處,西方文化產品可以在伊拉克流通,女性獲得了與男性一樣的工作權和受教育權。薩達姆還因重視教育投入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金質獎章。1980年代的伊拉克比現在的沙烏地阿拉伯還要自由和平等。兩伊戰爭期間派駐伊拉克的局座,都曾在節目中多次感嘆當時伊拉克人生活的富足。



在上一次土耳其里拉劇烈波動引發土耳其經濟震盪前,埃爾多安的經濟政策一直都是富有成效的,因而也被稱為「埃爾多安經濟學」。在他上台之前,土耳其在1999年和2001年連續兩次爆發經濟危機,通脹率高達40%。埃爾多安上台,他迅速修正了過去的新自由主義政策,以國家財政投資、產業規劃等諸多國家資本主義政策推進經濟穩定和發展,十年間,土耳其人均收入翻了三倍,GDP平均年增長率達到7.3%,通脹率控制在3%~5%之間。土耳其一時成了中東最像中國的經濟體。經濟發展的成果也讓埃爾多安和薩達姆一樣,獲得了很高的民望。



客觀而言,薩達姆和埃爾多安都卓有成效地推進了所在國經濟發展和國家治理,但兩者最大的共同點,並非兩者的政治貢獻,而是兩者都是孤注一擲的野心家,都試圖對中東進行秩序輸出,富國強兵也是服務這一目的的手段。薩達姆一直試圖推動阿拉伯世界的聯合和統一,試圖恢復古代阿拉伯帝國的宏圖。而埃爾多安則祭出泛突厥主義,似乎還做著鄂圖曼帝國統合宇內的大夢,因而《經濟學家》雜誌稱他為「新時代的蘇丹」。野心之下,難免窮兵黷武。與薩達姆發動兩伊戰爭和海灣戰爭一樣,埃爾多安是不會放過任何用武之機,如今出兵敘利亞便是如此。



二戰後的中東秩序,是在兩個平衡機制下不斷演化的。

其一是一戰後,英法塑造的現代中東多國體系格局,其二是美國在二戰後扶持猶太人復國以來,確立的以色列-阿拉伯國家不穩定平衡。

作為中東秩序的外來主導國,美國一面以以色列為抓手干預中東事務,一面介入阿拉伯國家的分分合合,與蘇聯進行了多個回合的代理人戰爭角力,致使中東的多國體系格局長期不穩定,各個國家能夠獲得的發展機遇有限,戰爭時常會爆發。美國的長期目的是要維護美元-石油體系,因此在中東格局中出現任何一個試圖進行地緣整合的區域強權都是最大威脅,無論這個國家是不是美國的盟友。



因而,在發展對美關係上,土耳其和伊拉克也呈現出一定的路徑相似性。它們都是從美國盟友起步的。土耳其是北約國家,從二戰後就接受馬歇爾計劃的援助,成為對抗共產主義的前沿。薩達姆在1979年政變上台後,也倒向美國,此時正值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親美的巴列維王朝被革命力量推翻,美國繼續在中東另尋盟友制衡伊朗,於是薩達姆走入美國視野。

但無論是薩達姆還是埃爾多安,兩個目空一切的野心家總會讓美國有養虎為患的感覺。作為一個不那麼老道的全球霸權,美國還不太會像英國那樣與地區強權彈性周旋,看到盟友改弦易轍時,往往會直接下場剷除異己。民主政體又難以保證白宮在中東政策的連續性。這種連續的跳出和跳入,讓美國在「找隊友-坑隊友-顛覆政權-陷入地區困局-撤退-重新找隊友」的怪圈中來回遊走。薩達姆似乎還沒有看清美國的這套操作,所以輕易上套。海灣戰爭前,美國也是通過非正式外交渠道默許薩達姆出兵,待薩達姆動武之後,再掀起國際輿論圍剿伊拉克,一局下來,就打垮了伊拉克的軍事強權。



如今的埃爾多安似乎也衝進了美國的陷阱。埃爾多安的野心與美國維持中東碎片化,進而消耗競爭大國(俄羅斯)的戰略意圖相互矛盾,這會讓美國在關鍵時刻親自行動遏制土耳其。土耳其如今似乎也陷入到不同力量的四面包圍之中。敘利亞政府和庫爾德人在外部力量斡旋下一致對外,這讓土耳其的軍事行動失去法理基礎,單純變成一個主權國對另一個主權國的入侵,嚴重違反國際法。土耳其軍隊在敘北部對庫爾德人發起的清剿行動,也被媒體曝出違反國際法理和人道精神的殺戮行為,甚至被懷疑是種族清洗,加之歷史上土耳其本來就有清洗亞美尼亞人的前科,土耳其的軍事行動已經陷入了不仁不義的眾矢之的。

此時恰好是美國拉攏盟友遏制土耳其的最佳時機。連中國外交部也出來發聲,呼籲土耳其停止軍事行動。五常中有兩個站出來,為區域穩定和人道主義站台,埃爾多安似乎又開啟了解鎖地獄級「五常」任務副本的進程。



埃爾多安怒刷五常新副本:土耳其不能有核武是不可接受的

表面上,埃爾多安又一次四面楚歌,如同2016年土耳其政變一樣,肯定會有聲音認為埃爾多安將要成為第二個薩達姆。但是埃爾多安雖然野心極大,卻老奸巨猾,加之薩達姆和卡扎菲的前車之鑑,埃爾多安很有可能化險為夷。

與薩達姆相比,埃爾多安的勝算要多得多。

首先,土耳其面臨的外部環境要好得多。土耳其是北約盟國,在它與北約的關係終結之前,北約內部的盟國溝通機制和軍事協調機制依然有效,這讓土耳其可以在關鍵時刻與美國等北約國家加強風險管控,況且美國拉著北約盟國「黨同伐異」有引發北約內亂的風險。



其次,美國目前處於全球性權力收縮和崩塌狀態,對於中東局勢和秩序的控制力已經大不如前。此前美國拋棄庫爾德人跑路,就已說明美國的秩序績效兌現能力已經嚴重不足,以未來承諾質押換取盟友介入敘利亞,還有多少盟友會跟從,是一個很大的疑問。埃爾多安切入的時間點相當精準,不然擋在土耳其面前的就不是庫爾德人和敘利亞軍隊,而是美軍了。

再者,埃爾多安雖然在過去連續「作死」,無論是擊落俄羅斯的飛機,還是封鎖美軍基地,這種槍挑「五常」的瘋狂行為讓土耳其的國運一直險象環生。但埃爾多安深諳大國平衡術之道。衝撞俄羅斯,便立刻倒向美國,開罪美國,就馬上向俄羅斯投懷送抱,在複雜的力量博弈中躲閃騰挪,為自己找到最好的立足平衡點。大國間是不會為了這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也不會為一架飛機幾條人命,就舉國之力打擊小國。這讓埃爾多安一面維持著從不屈服的強硬人設,一面不斷利用大國矛盾化敵為友。這次出兵敘北部亦然,在美國和中國亮起紅燈時,埃爾多安的電話又打到了克里姆林宮。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埃爾多安難能可貴的清醒之處在於,他始終知道如何握住大國的關鍵利益,以便在於美俄歐進行利益置換時,有足夠的籌碼。很大程度上,這是由土耳其的有利地緣位置決定的——因為英法在1916年的短視,土耳其壟斷了歐洲與中東的秩序樞紐,時至今日,「樞紐」依然起作用。



土耳其的國土封堵了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北部,美國為首的西方力量或者俄羅斯,如果要從北面介入中東,就必須借道土耳其。如果西方力量不從北面介入中東,那土耳其就可以近水樓台先得月,先行介入。同時土耳其把控著中東進入歐洲的通路,難民和被土耳其控制的極端恐怖主義勢力進入歐洲,都要取道土耳其。埃爾多安深知閘門的戰略意義,所以借著中東亂局,把直接威脅歐洲秩序的難民流量、恐怖主義流量都變成了手裡的「王炸」,閘門的開闔,也就變成了懸在西方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這一手段,既陰險又高明。

在土耳其軍事行動之前,埃爾多安曾和特朗普通過電話,不排除當時埃爾多安就通過利益置換方式讓美國默許其行動,所用籌碼,很可能就是答應美國加強對恐怖分子囚犯的管控。

在複雜的多方力量博弈中,土耳其和敘利亞局勢如何偏轉,取決於多方勢力的關係重構。土耳其可做的策略選擇也比當年的伊拉克多。其一,埃爾多安可以見好就收,保住既有成果,在敘北部與敘利亞軍隊和庫爾德人形成長期對峙,製造類似「戈蘭高地」這樣的實控區域,為未來擇機介入中東秩序重建留下抓手。其二,埃爾多安也可以在時局不利的情況下縮回國內。其三,埃爾多安也可以選擇鋌而走險,「硬剛」美國的制裁,做好在敘利亞進行大規模戰爭的準備。



從埃爾多安一貫的強硬人設來看,撤退是不可能撤退的。以目前土耳其軍隊和敘利亞軍隊的動向來看,未來是否會爆發大規模戰爭還需觀望。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只要埃爾多安沒有利令智昏,不去「作死」搞軍事冒進和政治冒險,距離薩達姆的絞刑架還有萬里之遙。不過土耳其內外,不穩定因素還是會時刻威脅著國家安全,除了庫爾德人和戰爭風險,還有土耳其經濟在制裁面前孱弱的抵抗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a1c3W0BMH2_cNUgbyk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