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的矜印底款
中國歷來就有矜印的傳統。
不論是書法字畫,或是雕塑傳器,在完成後都會留下款識,紫砂壺亦如是。
刻款矜印,既是對作品欣賞的自我認同,也能作流傳後世辨偽之用。
紫砂款印
早期的紫砂是沒有款識的,至時大彬時期,始在壺底有刻款。
大彬刻款
「陽羨茗壺系」記:「鐫壺款識,即時大彬初倩能書者落墨」「竟運刀成字,書法閒雅」「人不能仿,賞鑒家用以為別」
後印款行其道,至嘉慶時紫砂壺的印款形式基本確定,即:
1.題銘、書銘者的落款在壺身,用刻款;
2.制壺者、監製者、壺主人的落款在壺底、蓋內、把梢,用印款。
以此延續至今。
定真辨偽
紫砂款識鑑定,不能定真,可以辨偽。
紫砂款識,歷來被認為是鑑別真偽的一個重要方面,這是基於其有兩個特點:
1.無論是印款,還是刻款,都很直觀,比砂料、做工、造型等容易觀察與把握;2.款識的特徵相對比較明顯,利於分辨。
然而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款識仿製的技術也日趨成熟,所以款識更趨向於辨偽。
而定真的話,往往要根據其款識、泥料、器形風格等綜合判斷。
如何辨別
通過底章款印辨別紫砂壺,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因為你要對紫砂的知識、歷史有一定的了解。
當然,這個是也是需要慢慢學習的。
例如,上期我們說到的一廠老壺
仿一廠
紫砂工藝廠(也就是外界所稱的一廠)是不會在底款上刻上所謂一廠徒工班、一廠特藝班的款印。
所以這個明顯就是仿品。
例如,時大彬的底款
仿大彬
明時大彬底章都為刻款,矜印底章是後期流行的,所以這個也可以立馬判斷是仿品。
這些老壺的底款都是有其時代和歷史背景的,早期壺斷定需要許多方面的知識背景。
涉及到鑑定方面也就不多展開了,我們談談一把好紫砂壺的印款應該是怎樣的。
反面示例
左邊印款模糊;右邊印章歪斜
在如今,紫砂壺做壺是嚴謹的一套流程,一把壺的好壞可以從細節上判斷,款印、底章便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細節。
印款應清晰、自然鈐印時應注意平整,用力均勻,所列印款清晰、自然。矜印應端正、適宜印鈐款,理當視作品的大小而相應配置。倘若幾人合作,幾人的印章大小亦宜相仿。列印款時端正、不可有明顯的歪斜。印章應協調、考究端莊穩重的作品,宜用方正平穩的印章;樸實奔放的作品,宜用粗獷、老辣的印章;一般來說工細精緻的作品,宜用娟巧秀麗的印章。
曼生款印
景舟款印
紫砂款識,屬於篆刻藝術的範疇,也是紫砂陶的重要組成部分。
款識不佳的壺稱不上是一把好壺。
只有造型、泥料、製作、款識、燒成俱佳,方為上品。
感謝閱讀,感覺小編辛苦的請點擊關注,買壺詢價請點擊我的頭像在我的簡介里添加我的v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