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檔期,高手如雲。 三部華語大製作電影,個個卯足了勁,都擁有著不容小覷的實力。
估計很多人要問了,三部電影中,哪部最好看?
老實說,三部電影,各有各的風格和方向,哪部最好看,估計每個人心中的答案都會不同。
但是,可是肯定的是,最具有現實意義的一部,絕對是它:
《中國機長》
2019年10月
一開始,《中國機長》並不占優勢,預售票房在三部國產大片中排名墊底。
不過上映之後,口碑逐步發酵,排片占比穩步上升,上映四天票房超過10億,讓許多人都看走了眼。
我們很多人都像朱亞文那樣有一個疑問:「怎麼這麼牛呢?!」
為什麼會這麼牛?下面就是答案。
一\\\\銘記
藍天上的平民英雄
《中國機長》的故事,改編自真實事件:5.14四川航空奇蹟。 2008年5月14日,機長劉常健起早執行重慶飛拉薩的任務,航班出發不久後,前風擋玻璃卻出現了一條裂紋,接著,駕駛艙的右擋風玻璃爆裂。 簡單點說,就是飛機正在9800米的高空中,飛著飛著,駕駛室的窗戶沒了。
機艙內,機身顛簸使得乘客東倒西歪,正在派發食物的空乘人員也難以站穩,餐車、行李倒了一地。 機內除了乘客的尖叫聲,就是一片狼藉。
駕駛倉內更是生死時速。 窗戶破裂的一瞬間,駕駛艙內氣流狂奔,副駕駛的半個身子都被吸出了窗外,要不是繫著安全帶,整個人都會被捲走。
控制面板遭到損害、按鈕開關和儀錶盤失靈、巨大的風噪、極低的溫度... 在這樣的境況下,人能夠保持清醒都幾乎是不可能的。 可劉常健機長,愣是憑藉自己過硬的專業素養和堅韌的意志,迅速分析出了當時的情況。 為了避開地形險峻的高原,他強忍著零下四十多度的極寒氣溫和巨大的狂風,僅僅依靠目視水平儀來操控飛機,在8000多米的高空飛行了將近10分鐘才進行迫降。
飛機在下降過程中,幅度是每秒鐘51米,如果沒有優秀的身體素質,估計早就昏迷不醒... 好在,劉常健機長做到了。 飛機在當天7時42分安全落地,飛機上128位人員,除了副駕駛受輕傷和一位空乘人員被餐車砸傷腰部外,其餘乘客無一受傷。 此次事件,在世界航空史上,被稱作一次「不可能完成的奇蹟」。
而我們國內的大多數人,卻對此知之甚少。 這部電影的出現,正是給了我們一次去了解,去銘記的機會。 正如這句話所說: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二\\\\挑戰
本土英雄故事
空難題材的影片,在國際影壇上數不勝數,在中國,卻是個很大的缺口。 追憶起上一部同類型影片,還是2000年邵兵主演的《緊急迫降》,距今,已經過去了19年之久。
(《緊急迫降》片場照)
所以,單一看《中國機長》的題材,就足夠讓我們被吊足胃口,雙眼一亮。 可越是新鮮的題材,越是富有挑戰性。 一來,空難題材的電影場面宏大、情節緊張,對導演和演員的功底都是極大的考驗。 二來,《中國機長》這個片名,很容易讓觀眾拿去和另一部電影作比較:《薩利機長》。
還未上映前,有網友就擔心道:這不會是山寨版的《薩利機長》吧? 其實,只要走進電影院看過的觀眾,一定都會知道,這個問題,純屬擔心過頭了。 在《薩利機長》中,成功挽救了乘客生命的機長,卻被指控操作有誤,面臨著重重壓力和一次又一次的審判,他不得不反覆思考個人的價值意義。
而和著重刻畫個人形象的《薩利機長》不同,《中國機長》,將整個影片的著力點,放在了集體身上。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看到的不只有劉機長一個人。 事件突發時,在客艙休息的第二機長,頂著狂風和顛簸,第一時間趕回危險至極的駕駛艙協助;
坐在風口,半個身子被吸到窗外的副機長,千辛萬苦坐回駕駛艙後,依舊用受傷的手去按動每個需要的按鈕;
乘務艙內的乘務長,沉著冷靜,用堅定的言語和專業的應對能力,安撫好乘客的情緒;
同樣處在危險中的空姐們,都在第一時間選擇了保護乘客的安全;
各大信息中心,到處響徹著「四川8633,我們在叫你」;
迫降前,所有消防員和醫護人員全體待命,早早的趕到機場,就為了拯救每一個可能受傷的乘客和機組人員...
這次的奇蹟,是劉機長的奇蹟,也是屬於中國航空的奇蹟。 而這部電影,也是獨一無二,切切實實紮根在我們本土的電影。
三//致敬
每次起降,都有無數人在守護
那麼,有了新穎的選題和足夠的本土特色,這部電影,夠完美嗎?
說實話,並沒有。
在緊張刺激的迫降情節的里里外外,它都有著許多國產電影的通病:
人物臉譜化、配角亂加戲、時不時還給你來點雞湯澆灌一下...
如此具有開創性的題材,和一堆優秀的主演,這部電影,完全可以拍的更好。
但是,儘管它不夠完美,我還是一樣會向所有人安利這部電影。 就像豆瓣網友說的:
「暗淡的地方很多,我卻只看到光。」
作為一部在內地極具開創性的電影,它不僅向我們還原了一場航空奇蹟,更重要的是,它講述了太多值得我們去尊重、去了解的事情。
電影開始到結尾,從機組人員的預備、登機後的全面檢查,起飛後的安全預防,到降落後的收尾工作,幾乎面面俱到。 機長和副機長們,素養過硬,態度勤懇,連最細緻的檢查都當做頭等大事去認真完成;
很多人以為的「端茶送水」的空姐,實際上是最勇敢、最全能的「女戰士」;
信息網絡的完善,讓所有的塔台都可以網絡聯通,一旦有異樣的情況出現,四面八方都會用最高效的方式進行支援...
機組人員、管制室、控制室、氣象中心... 這些對我們來說或陌生或熟悉的名詞,連成了一張最讓人放心的「空中防護網」。
對於我們來說,坐飛機只不過是一種出行方式,睡一覺,看會電影,可能就飛完了全程。 可對於這些工作人員來說,每一次的登機,都是無數個日夜的學習和訓練才換來的資格。 他們的能力有多強大,就意味著他們肩負的責任有多重。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們可能從未想過,我們所經歷的每一次起飛和降落,背後都有無數個人,在默默無聞的守護著。 所以,《中國機長》這部電影的現實意義,早已超越了題材本身。
劫後餘生,四川8633的所有乘客和機組人員,都獲得了第二次生命。 而熒幕前的我們,也更應該懂得生命的珍貴,和每一次飛行的不易。 下次再搭乘飛機時,請一定要對每一個機組人員道一聲謝,對他們說一句: 你們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