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來源於生活,更來源於體驗。作為一名設計師,需要更立體地感知生活、感知外界,去探尋、學習,融匯不同的設計,才能不斷地充實自己,拓寬自己的設計視野,提升自己的設計思維。
此次,我以一名設計探索學習者的身份來到義大利,抱著一種渴望認知和好奇心來探索文明和歷史、建築與藝術、宗教與生活、自然與生態,身臨其境地體驗義大利時尚藝術殿堂的學習環境、藝術氛圍,聆聽各位教授設計思維,以激發自己的創意思維,啟發設計思維新的航向,在感知中樹立設計新目標。
金園圓
申遠空間設計
設計總監
設計理念:自然而生,向心而居
米蘭初印象:時尚與歷史並存
說到世界時尚與設計之都、時尚界最有影響力的城市,不能不提到米蘭,這座世界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歌劇聖地,世界藝術之都,它的每個細胞里都蘊含著濃濃的藝術分子。
Day1:期待
9月14日早晨,經過十幾個小時的跨洋飛行終於落地米蘭Milan。期待已久的義大利發現之旅開始了。
——第一站到達米蘭,浸染藝術氣息。
Day2:觀
米蘭Duomo大教堂,歷經五個世紀的建設,本為一座天主教教堂,卻被建成了哥德式,其頂部極為華麗豐富的裝飾,精巧且好看。
坐上有著500年歷史的老電梯,直至教堂頂端俯視米蘭整座城,超nice,讓人遐想連篇。
米蘭大教堂擁有諸多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大的哥德式建築;
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之一;
世界上雕塑最多的建築和尖塔最多的建築;
……
教堂外牆上的雕塑,形態各異,細節逼真,總計2000餘個,震撼……
Day3:聽
米蘭理工大學.POLIMI第一課,聆聽前院長Bellavitis教授的意式室內設計概論:從古羅馬時期藝術文化走向當下現代藝術感觀的古今差異及關聯,設計的的向前看、向後看的必要性,設計思維和文化背後的影響力……遵循著大師的指導,也使我的設計理論、思維得到了新的提升。
Day4:思
空間需要靈魂,大自然與故事是賦予它靈魂的最佳來源,心態是去發現事物美好的出發點(空間與人的關聯性),時尚是藝術與人之間的媒介,無論它們如何改變,人還是在那,以人為本的設計最該被尊重。
櫥窗里的藝術:時裝周
閒逛於義大利街頭巷尾,被一個個驚艷的櫥窗陳列所吸引,櫥窗陳列的設計也是一門藝術,每個櫥窗陳列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故事,設計師通過把握人群的心理,情景的轉換,像話劇一樣,使觀者感受一種自我的存在。或許,這才是櫥窗陳列秀想要帶給觀者的情感觸動吧。(視覺刺激—內心認可—精神享受)
感受色彩的魅力
色彩,一直是我喜歡的一個版塊。Lorenzo Morganti教授的色彩課,讓我再次深入感受到了色彩的魅力,對同樣的事物得到了不同角度的理解,不同的收穫,開放的當下,色彩又發揮了其巨大的包容性、接納性、創造性,改變著我們生活的世界。
Day5:戶外調研參觀學習:米蘭,舊物里的老時光
1.(小耳朵房子 | Casa con l』Orecchio)
這棟房子是上世紀20年代由藝術家Andreani設計的,最可愛的地方就是門口這隻小耳朵,(實際是與室內通話的對講機)。雖然現在已經不再使用了,但小耳朵還在認真地聽:傳說向它傾訴心事,就會達成心愿哦。
2.參觀學習80年前的歐洲貴族別墅——Villa Necchi
在義大利20世紀30年代有如此開創性的思維設計實屬震撼,無論是在剛性的需求、感性的輸出、理性的應用,還是柔性的表達上,它都把設計的四性應用得淋漓盡致。
簡練的幾何設計語言、一絲不苟的細節處理,讓整體充滿了高級感 。
二戰過後,又將室內風格改進得更具有裝飾性,加入了流行的巴洛克風格細節,融合得恰到好處。
在那個時代,這裡是超前的、充滿著超越時代的想像力,同時也體現著NECCHI姐妹們對設計的尊重以及未來生活的超前意識。
這裡仿若米蘭城中心的世外桃源,恬靜淡雅,無一不展現著米蘭上流的精緻生活。
Day6:聽
Stefan Davidovici教授的』奢侈』思維:奢侈——自己最舒適的狀態。
「快樂取決於外在的東西,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樂也就隨之消失了。喜悅不同,它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你一旦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真正的奢侈是來自內心深處、精神上的享受…
收藏圖片
Day7:看
跟隨智利與義大利形象大使「巴巴拉"教授參觀調研基金會講解PRADA基金會的建築型式,起源,發展……
多元化空間設計,超現代的設計理念,呈現著與眾不同的觀感體驗。觀者參與其中,並隨著不同的光線、時間和地點得到屬於自己獨特的經歷。
吃在義大利
感受米蘭的慢生活,享受著美食的誘惑,不慌不忙,悠悠哉哉……這樣的生活,在上海無疑是件奢侈的事……
超nice的教授們,親手給我們每個同學畫了一朵可愛的花朵,祝大家將來的設計作品都會像花朵一樣盛開,永遠不要丟失對設計的熱情和愛。
學習是突破認識的過程
別讓任何事,阻止你去追逐夢想。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時間會給你最好的答案……
精神豐盈、內心充實才能靈魂有趣,別讓才華撐不起你的野心,所以,永遠保持一個知足知不足的求知心前行。——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