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館閣體書法大家,臨摹王羲之行書,寫得怎樣?看了他的書法,再也不小看館閣體了,感覺當代書法大師還不如館閣體呢。
張照楷書
館閣體是一種古代科舉考試的專用書法字體,它最初形成以明代的「台閣體」,由台閣體發展而來,明代的台閣體書法以「二沈」沈度、沈粲二兄弟為代表。
張照行書對聯
台閣體到了清代,由於清代的皇帝都喜歡書法,尤其是康熙,以學習董其昌的沈荃為師,極力推崇董其昌的書法,在台閣體書法的基礎上,又加上了董其昌書法的柔媚,上有所好,下必從之,在清代科舉考試中,康熙喜歡的這種風格,被發揮到了極致,逐漸形成了一種統一的、固定的、千篇一律的書寫模式,被稱之為「館閣體」。
張照臨摹的王羲之行書《聖教序》
到清代乾隆年間,館閣體已經完全成熟,又被稱之為「院體」、「干祿體」,看名字就能知道,這種字體和官方和利益有關係。
張照臨摹的王羲之行書《聖教序》
清代館閣體的主要特徵可以用三個字來表示「烏、方、光」,由於這種書體缺乏個性,千人一面,雖然書寫著可能書法能力很強,寫的也很漂亮,但這種書體一直為後人所詬病。
張照臨摹的王羲之行書《聖教序》
不過館閣體也並非一無是處,雖然少了個性,但是它的那種平和、雍容和書卷氣也不能全盤否定,館閣體也有一大批優秀的書法家,比如沈荃、笪重光、張照等等。
張照臨摹的王羲之行書《聖教序》
今天我們就欣賞一下清代館閣體大家張照臨摹的王羲之行書《聖教序》,感受一下館閣體書法家的不凡手筆,看了他的書法,就不要再小看館閣體了,我們當代很多書法大師的書法作品還不如清代的館閣體呢。
張照臨摹的王羲之行書《聖教序》
作者簡介:
張照(1691~1745),字得天,號涇南,亦號天瓶居士,江南婁縣人。康熙四十八年進士。清藏書家、書法家、戲曲家、書畫目錄整理者。人稱「名樓、妙文、好字」,合為「三絕」。手跡有《行書東坡詩》、《臨米貼》。
張照臨摹的王羲之行書《聖教序》
看了他的書法,再也不小看館閣體了,感覺當代書法大師還不如館閣體呢,你覺得呢?為什麼館閣體被那麼多人批,當代人能不能寫出館閣體的水平?這位館閣體書法家,比當今書法協會書法家如何?歡迎大家討論。
張照臨摹的王羲之行書《聖教序》
喜歡書法的朋友麻煩點個贊,關注一下不二齋,關注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