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不足的人,身體常有三種表現,這樣快速補氣血

2019-05-29     陳農夫藥膳食療

氣血不足的人,身體常有三種表現,這樣快速補氣血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身體健康,每天都精神飽滿地工作、生活。這個願望是美好的,但實現這個願望的前提,就是我們身體的氣血要充沛。中醫認為「氣血不足、百病叢生」,可見,身體的大部分問題,其實就是氣血的問題。雖然氣血的問題,也有虛實之分,但根據我們的生活習慣,還是以「虛」為主,也就是常說的「氣血不足」。

什麼是氣血?

氣血,在中醫的理論里,是非常重要的兩個因素。「氣」,我們可以認為是所有功能動態、精神意識、生命維持的能量前提,同時又是不可見的;「血」,則是指機體所有滋養濡潤、營養生長的基礎。這兩個方面的盛衰變化,直接決定了我們身體的「生、長、壯、衰」。所以,一般我們所說的養生,其實就是指調理氣血、更多的還是氣血不足的補充上。

氣血不足會有哪些表現?

上面說了氣血的生理功能,所以,氣血不足的時候,其實也就是這些功能的減弱,總的來說,大致有三個主要的表現:

1、精神方面:氣血不足的人,首先受到影響的,我認為就是精神狀態。「氣」屬陽,如果把氣血的變化當成「量變到質變」的一個過程,那麼,陽氣不足影響精神狀態,其實就是「量」的減少。我們常說的「形神俱備」,精神狀態主要就是指裡面的「神」。因此,氣血不足,精神就會變差,表現出來的就是萎靡不振,倦怠嗜睡,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更不用說運動鍛鍊了。

2、身體方面:氣血不足,身體上也會有很多細微的變化,前面說到的精神狀態,屬於形神俱備里的「神」,而這個身體的變化,就屬於「形」了,這一種已經屬於「質變」的層面。最常見的就是形體消瘦,臉色淡白無華沒有光彩,眼瞼、指甲、嘴唇都會失去紅潤的光澤,呈現出恍白的、給人以不健康的感覺;

3、生活方面:氣血不足,給生活帶來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首先,生活起居上,會漸漸失去以往的規律和朝氣。那種不知疲倦的狀態不見了,取而代之以無精打采、工作動力不足,生活得過且過等消極的態度。因為氣血不足,也失去了鍛鍊的主動性,這又反過來影響本就不足的氣血。如此惡性循環之下,生活規律逐漸被打亂。

氣血不足身體的外在表現還有很多,以上三個方面,只是列舉了主要的、常見的一些問題。當我們感覺自己有這些跡象的時候,說明需要調理一下氣血了。



氣血的調理,一般來說,我們可以遵循《黃帝內經》「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的原則。注意,這裡所說的「形不足」,指的是「氣」,「精不足」,指的是「血」。根據氣血不足的側重不同,選擇合適自己的調理方法。

如果是偏於氣虛,則主要在「溫陽化氣」。也需要注意,我們從養生角度上看溫陽化氣,並不一定就要進食大辛大熱之物,可以從健脾這個方面著手。因為「氣虛」,主要指「中氣」不足,中氣正是脾胃中焦之氣,而「脾喜燥而惡潤」,所以,溫陽化氣的調理,大多就是健脾益氣之類。

如果偏於血虛,那就需要「補之以味」,這就更是說的用厚味食物來滋補了。我們的食物,有一類「血肉有情之品」,也就是動物肉類的食物,從飲食的角度上,這些都是更偏向於補血的。

​所以,氣血不足的人,根據「補其不足」的原則,在日常的飲食上,可以適當進食如下三類食物:

1、 健脾益氣的食物:偏於氣虛的人,飲食調理應該側重健脾益氣,如山藥、蓮肉、黃芪、茯苓,本身有益氣的功用,可以用它們燉湯、煲粥,都是不錯的;

2、 健脾生血的食物:這類食物,適宜於氣血都有不足,但程度比較輕微的情況。因為「脾生血」,脾氣陽虛導致生血不足的時候,飲食上,也是可以對此調理的。諸如大棗、豬肚、黃豆,可以用來煲湯進食,味道不錯還能滋補氣血;

3、 滋補氣血的食物:這類食物,適宜偏於血虛的情況,身體的表現主要在血虛上,如臉色淡白、頭昏眼花、心悸氣短、手足麻木等等,常選用滋補厚味的食物,如龜鱉、牛羊肉類,可以配合龍眼、大棗、當歸之類燉湯,都是比較合適的。


以上,我們介紹了氣血不足的人身體常見的三種表現,以及如何調理氣血、補益氣血的三類食物。因為「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需當速固」,一般來說,血虛的調理過程比較長一些,補氣的效果稍微快一點。所以,氣血不足的人,其實也不用憂心忡忡,在消除了引起氣血不足的原因之後,合理地運動鍛鍊,適當配合飲食調理,慢慢也就恢復到當初生龍活虎的狀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9-2PmwB8g2yegNDKoT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