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戰役中,白崇禧部五個兵團,兵團司令有何結局?

2019-11-02     滄海桑田史海沉鉤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正式成立,儘管國民黨在全國的統治已經瓦解,但當時全國並未完全解放,包括華南、西南、西北等地區的眾多省份,廣西省就為其一。廣西,位於我國大陸南疆,瀕臨北部灣,與越南相鄰,秦始皇平定嶺南後即納入華夏版圖,兩宋時設廣南西路,廣西即得名於此,元末正式設省,現為我國五個自治區之一的廣西壯族自治區。

1949年10月,白崇禧部敗退湖南後於廣西進行了整部,其所部仍有五個兵團,正規兵力十五萬餘萬人,地方部隊十萬,總兵力二十五萬餘人。1949年11月初,解放軍發起廣西戰役,到11月22日即占領廣西省會桂林,12月4日南寧解放,到12月中旬廣西全省基本解放。在廣西戰役中,國民黨白崇禧部五個兵團基本被全殲,五個兵團分別為第一兵團黃傑部、第十兵團徐啟明部、第十七兵團劉嘉樹部、第十一兵團魯道源部及第三兵團張淦部,其中劉嘉樹、張淦被解放軍俘虜。

第十七兵團共兩個軍四個師,兵團司令為劉嘉樹,該兵團部署於湘黔之間以確保廣西與雲南、貴州間道路通暢並防禦桂西。第十七兵團是廣西戰役首要進攻目標,廣西戰役開始後很快進占該兵團所駐通道、靖縣等地,迅速進軍並切斷了廣西通往滇黔的要道,12月廣西大部解放後十七兵團退往左江流域妄圖退往越南,1950年2月劉嘉樹在平南關被俘虜。劉嘉樹是黃埔一期,被俘後被關押於撫順戰犯管理所,1972年病逝。

第三兵團共三個軍八個師,兵團司令為張淦,駐桂東梧州、賀縣、平樂等地,第十一兵團兩個軍六個師,兵團司令魯道源,駐荔浦等地。在西路軍進軍同時,南路軍切斷了余漢謀部、白崇禧部聯繫,封閉了南逃海南島的道路。

為打通南逃路線,白崇禧部第三兵團、第十一兵團在余漢謀部(駐欽廉、雷州半島)配合下向解放軍南路軍進攻,余漢謀所部大部被殲,第三兵團、第十一兵團主力被殲滅,其中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兼第三兵團司令張淦在博白被俘,第十一兵團司令魯道源率殘部退入越南。張淦是著名的「羅盤將軍」,1959年病逝於北京功德林,魯道源畢業於雲南講武堂,後赴台灣,1985年病逝於台北。

白崇禧部第一兵團共三個軍八個師,兵團司令為黃傑,第十兵團兩個軍六個師,兵團司令徐啟明,這兩個兵團部署於桂林、全州之間的正面防線。解放軍在西、南兩路取得重大戰果,切斷國民黨軍隊向雲貴、海上退卻路線後,北路軍向兩兵團發起進攻,兩部迅速潰敗,最終第十兵團於欽州被殲滅,第一兵團大部被殲滅後餘部進入越南。

第一兵團餘部在進入越南後被法軍繳械,而兵團司令黃傑卻在回到台灣後被稱為「海上蘇武」,並曾出任「台灣省政府主席」「國防部長」等要職,1996年病逝。徐啟明在第十兵團全滅後避居香港,後赴台灣,1989年病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0fIMG4BMH2_cNUgKWQ5.html